内核的重要性

       对于我而言,当有人夸奖我,需要我的时候我就会有更多的能量愿意来完成更多的事情,也许这事儿压根与我无关。他人如何我不知道,但就我个人的感觉,被需要和赞扬是具大的动力。于是我最近一直尝试与儿子用这种方式来互动。

洗手一直是儿子不愿意做的,可能是洗手这件事让他有了不好的感受,我们每次都是在催他,一直说一直说,估计让他也很烦,于是他用对抗的方式回应我们。自从洗手事件之后,我让儿子当了我们家的洗手督导,我都会做错误的示范问他:“督导,我这样洗手可以了吗?”他会认真而不好意思的笑着说:“不可以,再搓搓”或者是“再冲冲”。洗手这件事就这样解决掉了。督导现在会经常说:“妈妈,洗手了。”每当这个时候,我会叫上爸爸一直来配合他的工作,他就很开心。

可能我一直被教育的太注重结果了,跟孩子也会只要求结果。而我是个特别没耐心的人,经常说一遍就希望孩子听懂、照做。后来反思了一下自己,和朋友间的沟通,工作中的沟通,生活中的沟通,哪一项可以做到百分百的传达呢。于是在沟通上做出了不同的尝试,不再想当然,而是尝试用对方理解的方式来沟通,当然这个“对方理解的方式”也是我个人认为的方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一份觉察,多一份理解。这个过程很奇妙,会让自己多一份慈悲,多一份耐心,心里特扎实的安住在当下。与不同人的聊天仿佛打开了不同世界的大门,见识到了另一个世界。

有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终于对这句话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与不同的人聊天,去感悟他们脑子里不同世界,更多的了解人性,借鉴他人的经验,让自己“吃一堑长一智”的机会增加。毕竟有时候“吃一堑”不一定有机会再“长一智”。有些“堑”真的是吃不起,人生只有一次,每一天都不能重来。

再拉回来讲,因为我的CPU之前是那样的程序,输出就有了没有耐心的结果。当这些结果呈现出与我想像中完全不同的现象时,有了不一样的思考。当然在我做出改变后,收到了我想要的结果,这样会给到我更多的信心,让我尝试新的操作方式,当然更重要的是我的CPU有了新的系统。

有了这个新的认识,在儿子看手机的问题上我就有了更大的信心。给自己时间,给孩子时间,相信他有自理、自控能力。于是现在他每天还是会看手机,但每次在他看的时候我强迫自己闭嘴,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不只是语言上说“妈妈相信你可以的”,行动上也不去再伸手去抢他的手机。终于这个尝试在昨天得到了一分钟正向的反馈,儿子给自己设置了一分钟的闹铃看手机,当闹铃响起时,他主动关上了手机,走到我跟前说:“妈妈,一分钟到了,我还没看完一集,但我就把手机关了。”骄傲、自豪和期待同时出现在他的脸上,眼睛里,我唯一能做的和想做的是夸奖他,发自内心的告诉他:“你是有自控力的,你做到了!”。

当然这件事也给了很大的信心,让自己更多的放手,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力,相信他是有能力做到更好的。而我只需要看到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