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舒适区与瓶颈
之前曾经做了一个图,关于舒适区的理解.
《刻意练习》这本书定义了三种练习形式,层级由低到高分别是:
天真的练习,有目的的练习以及刻意练习.
有趣的地方在于第一种天真的练习.
书中提到,人们学习某种新技能的一般形式就是通过天真的练习:
产生学习某种技能的愿望→各渠道收集关于技能的基本知识→花时间练习基本动作→重复知识摄取,练习→技能从0开始提高→行为反应趋向于自动→达到满意的程度,一般的水平,固定反复暴露的缺点→水平止步不前.
从对这项技能完全陌生(层级0)到一般水平(层级1),实际上是两个层级之间的跨越.而一般水平这个层级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技能水平虽然不算高,但自我感觉满意;
行为反应不需要思考,自动快速反应;
固定重复出现的技能缺陷.
综上可见,你的舒适区同时也是你目前能力的瓶颈,因为这个舒适区包括了你的反应模式,包括有效的无效的反应模式.这些模式是高度自动化的.
2.初学者的本能反应
在《学习之道》这本书中,国际象棋大师乔希.维茨金反思自己学习象棋与太极推手时反复提到一个词-初学者的本能反应.
在刚开始系统学习象棋的时候,“初学者的本能反应”表现为不断沿袭公园象棋的坏习惯-早早出动王后,以至于常被对手价值小的棋子追着打.
而学习太极时,刚开始老师指导他们练习自然呼吸.因为未经训练的人在长期外界环境中会形成自动的但不自然的呼吸,表现为呼气极容易被外界此起彼伏的轻微干扰所中断,而后不断地重新吸气(“初学者的本能反应”),这种自动但不自然的呼吸会导致我们的呼吸浅快,而身体中二氧化碳排出不够彻底.
完成冥想呼吸课后进入推手课环节.这个时候要解决的“初学者的本能反应”是我们的直接情绪-大多数人在受到攻击或者推搡时,最快速最自动的反应是回击,不管是挥拳或者推回去.
3.突破初学者的本能反应
有专业老师指导的优势就是,他清楚每个环节每个阶段学员的“初学者的本能反应”是什么,制定专门的训练方式帮助学员突破这个本能反应.
本能反应的突破有两种,但实际上是一种-察觉并克制本能反应,同时建立新的反应模式并取代前者.
譬如在象棋出后这个问题上,乔希的老师采用的做法不是去解释为什么不能早早出后,而是任由乔希不断重复暴露出他的缺陷,并且针对性的每次抓住他的这个缺陷不断地击败他,直至乔希自己建立起“只要早早出后必然会输棋”这种观念后,再为他指导正统的下棋方式.
而太极呼吸练习中,老师指导乔希突破不自然的呼吸的方式是,放松身体,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一旦有干扰,生起任何的念头,情绪,不要理会情绪,不要有任何抵制念头情绪的意图,而是将注意力回归到呼吸上-你不是去用念头解决念头,而是通过调整注意力到呼吸上,自然而然的消除了念头.
在推手练习中,克服本能反应的训练是“不反应”-让学员站在原地不动,任由其他学员推来推去,但是不能有任何的反应.
突破本能反应的第一步是意识到在任何一个层次时,都存在这种“初学者的本能反应”.
因为你从下一个层级进阶到这个层次后,你对这个层次的技能不断熟练以至于自动化.而自动化的反应就形成你新的舒适区.想要达到更高的水平,必须有一个意识就是-你现在自动反应模式中包含着“初学者的本能反应”.而去识别出这些本能反应是进阶的第一步.
识别的方法有很多种,复盘,写日记.在体育训练中有个很有效的方式那就是录像-录下学员在情境中的行为反应,而后通过观看录像去识别出这些错误的本能反应-因为这些行为是高度自动化,毫无意识的,以至于我们本身难以看到以及察觉到我们做了什么.而录像就是提供第三只眼睛从我们自身联系到我们自身.
第二步克制与重建本能反应.
有专业导师前提下,他会识别控制住你的错误的本能反应.而后帮助你建立新的本能反应.《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中提到关于习惯的一个重要特性,那就是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这也就是这两部分的内容之所以本质为一的原因.
单纯的克制本能反应,而不能重建新的本能反应时,学习者会很快回到老路上.因为这是他舒适区内最快速最自动的反应方式.
而不克制本能反应,新的本能反应不容易建立起来.因为这本身是一个需要意识高度参与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刻意练习的必要元素中强调过程需要高度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