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初七
上一篇文章,写了成年人的四大依恋模式的具象表现,以及他们在童年时代可能遭遇的创伤。点击这里回顾:人本该在小时候就学会如何去爱的 | 你是哪种依恋模式?
不能不提的一点是,在亚洲,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人很少。这可能是因为亚洲的传统家庭教育给了儿童更多的压力和“不被看到”的感觉,而对他们“爱的教育”更加欠缺。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依恋模式有一些不太健康的问题,不用太过慌张,因为你根本不是唯一的问题青年。实际上,放眼望去也没几个真正的安全型人,你一定不是最棘手的那一个。
幸运的是,在成年以后,依恋模式也是可以改变的。无论是让人透不过气的痴迷型、专注自我折磨的恐惧型,还是孤独终老的疏离型,都有可能在人为的努力下慢慢转化成安全型依恋。
I.
在不同的关系中
你表现出的依恋类型是不一样的
前些天和一个好朋友吃饭,她说她找到了“真命天子”。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听到“真命天子”这种词是不知道该不该笑的。我一时间不知道她是在反讽,还是认真地选择了这个用词。
她说她和前任在一起的时候,常常感到灭顶的焦虑。
她知道体面的女孩一天不会给男朋友打太多电话,所以每天压抑着自己给他打一百次电话的冲动。从早到晚,解屏又锁屏,她觉得无力又无助。但是她也挣脱不出来,她甚至只能求求对方继续浪费自己,浪费自己的感情和生命。
后来换到这个人身边,她变得不一样了。
她不再那么患得患失,甚至成了一个更加从容地掌握着感情的主动权的人。她可以自如地去忙自己的事,她的自卑也被奇妙地化解了。如今,她可以直接地拒绝男朋友的约会:宝宝,今天不能陪你哦,我要和初七吃火锅。
即便男朋友气得两个小时没理自己,她也不再觉得恐慌。
我真为她高兴,这也证明了依恋模式的可变性。
虽然,悲凉的底色一直在那里,但是上面也可以画山清水秀。当你离你的原生家庭足够远的时候,你就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掌控权,你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和什么人在一起,被怎样地对待,成为怎样的人。
II.
为什么如此艰难
为什么会有上述那样渐渐改善的依恋模式?很简单,因为她和安全型人相爱了。
当你退缩的时候,安全型人会抱持你;当你露出尖刻的獠牙时,安全型人也不会被吓跑。
后来,你们自发地把儿时的相处重来了一遍,他重塑了你的信任机制。
你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内化一个信念——短暂的分离是常见的,愤怒是可以被表达的,犯错是可以被原谅的,并且,不管发生了什么,不管当下的情绪是多么激烈,情绪和感情都是两回事——在感情层面上,你是一直被爱着的,是不会被抛弃的。
听起来是不是很棒?
是的,安全型人就是这么好。
这个世界疯狂,没人性,腐败;而他永远清醒,温柔,一尘不染。
但是,我的这位朋友是幸运的少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清醒的安全型人大多都更愿意和另一个温柔的安全型人在一起,他们也有外人不可知的暗号来找到彼此。
同时,痴迷型人总是被疏离型人吸引,他们需要一个载体来安放自己的幻想,甚至是出于自虐的目的和戏剧性的人格需要,痴迷型总是去追逐同样不那么健康的疏离型。
而矛盾恐惧型呢?他们往往被情感操控者,或者更通俗地说是那些pua盯上,打捞起来丢进自己的鱼塘,他们掉在渣男/渣女的泥沼里爬也爬不出来。
至于疏离型——不好意思,他们中的一部分在和痴迷型互相伤害,另外一部分无法参与讨论,因为他们压根没有情感生活。
是的,就是这么残酷。安全型和安全型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还会共同孕育宝宝,这些宝宝在良好的原生家庭的关怀下长大,长成新一代的安全型恋人。
而剩下的三类互相残杀,破罐子破摔……
III.
如何跳出既定的悲惨
如果你是不那么健康的依恋模式,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有意识地去选择让你感到更“舒服”的人呆在一起。
ta可以是你的爱人,也可以是朋友、知己。总之,如果你喜欢时时刻刻粘着,或者你喜欢有很多的自我的空间,都可以,但是请和让你感到自在和舒服的人呆在一起。
如果一个人让你感觉不好,让你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某种内在需求,那就离开ta。是的,不必过多地去分析这是为什么,这是不是自己的错,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离开ta。
同样地,如果一个人让你感到很自在,你可以在他面前做自己,那么就尽量多地和ta在一起,也不需要过多地去分析对方是不是真正的安全型。
因为,再强调一遍,依恋类型是动态的,而人在爱情里的无私常常超出你的想象。真的有人,而且还是不少的人,愿意为了爱的人把自己变成对方的安全型。
在这种时候,对方本身在童年的依恋模式中受过什么样的创伤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另一个要点是,学会正向表达。请你在亲密关系里,像小孩子学习,像他们一样有效地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也许一开始你会觉得有些踌躇,但是我相信,习惯以后你会喜欢的。
不要对伴侣采取防御的姿势,向ta说出你心里真实的期待,你希望你们的这段关系是什么样的,你希望对方做什么,就请明明白白地告诉对方。
作为回报,你也要尊重你的伴侣对你说出的实话,尊重ta对这段关系的希冀。
当你们在真诚地交谈的时候,无论如何,不要去批判ta,不要贬低ta和ta的想法。如果意见不合,先深呼吸,冷静冷静,不要用暴怒来让深度沟通夭折。
这两条,是对绝大数非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人群有用的建议,当然,每个人有他不同的特性,个案与个案之间都各自不同的可操作的空间。这里作为一个公众号,我能表达的也十分有限。
简单来说,温柔,温柔的抱持是一种我至今在修炼的强大的力量。
希望你们在爱人的时候拥有这种力量。
以上。
Rreference
Loretta G. Breuning Ph.D. (2015) You Can Change Your Attachment Style. You can enjoy a secure attachment style, even if you were anxious or avoidant
Berit Brogaard D.M.Sci., Ph.D (2015) How to Change Your Attachment Style. Do you feel needy with one person and apathetic with another?
可以加加我的私人V星:chuqisworld
有空我们谈些无用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