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里的爱

明信片是一种不用信封的信件,一边是邮寄格式,一面可写需要的文字,贴上邮票就可邮寄,其本质上就的信件——信封与信纸合为一体。贺卡是为了某些节日或某些事件(生日等)专门制作的祝贺卡片。它本身不是信件。它可以被邮寄,但没有信封的功能,所以要装信封。

但两者之间有些作用可以交替。如明信片上印或写上祝贺词,就有了贺卡的功效;有些企业把贺卡做成明信片的形式,就兼有两者的功效了。所以把明信片当贺卡用,也无不可。

现在的贺年卡可真是各式各样,有平面的、立体的,还有音乐贺卡,五颜六色,琳琅满目。

但是,随着手机的普及,或者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贺年卡已经渐渐淡出了我的记忆,也只有女儿把弄收到的明信片或贺年卡时,才会触碰到我内心的那块柔软。

现在的我,每逢佳节,也只会用微信、QQ说几句祝福的话,偶尔也会发张电子贺卡,或者直接在群里随便转发一段祝福词而已,确实是省去了很多麻烦。

那天,收拾书橱,偶然间看到一张贺卡,确切的说是一张明信片,很普通的那种,正面是北京天坛,后面写着“祝某某敏同学新年快乐!”下面歪歪扭扭的还写着一行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落款是某某新,日期是1984年元月1日。那年我14岁,

那时候,贺年卡不常见,见得最多的是明信片。每逢新年,我们就跑去书摊,买一些明信片,写上祝福词,送给老师,送给那些要好的同学。收到明信片的同学都笑逐颜开,收到别人明信片的我们自己,也是当宝贝一样珍藏。好像谁收到的越多,脸上越有面子。

那时的明信片基本都是风景的,且大多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明信片里,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地理老师讲的那些在我脑海里很抽象的地方竟然那么美,那么神秘,那么令人向往。

我认识了北京故宫、杭州西湖、桂林山水、苏州园林、蜀州竹海、敦煌石窟、凤凰古城……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看到了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看到了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巍峨雄伟的布达拉宫,还有那举世无双,气势雄伟的兵马俑……

明信片承载着我儿时的梦想,承载着我们的希望,承载得更多的是我们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还在寄信,贺卡和明信片。还在寄的人大概都靠的是一种情怀,或许是为了一个文艺青年的标签。不过信,贺...
    wifim阅读 1,403评论 0 2
  • ——《重返十九次人生》 在当当书库翻了很多书,看看简介就没有什么读下去的欲望。找到这一本,没什么犹豫就点了下载。 ...
    33bdc3c72501阅读 389评论 0 0
  • 人,往往能把别人的事情分析地头头是道,却总是不敢面对自己的弱点,胆小?怯懦?多疑?焦虑?不自信?我想我很多时候都有...
    Verajiang阅读 315评论 0 0
  • 王弗,苏轼的结发之妻,四川眉州青神人,颇通诗书,聪明沉静,16岁嫁给苏轼,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26岁,辞世。 ...
    竹露滴清响阅读 7,580评论 190 387
  • (ECCV 2016) Grounding of Textual Phrases in Images by Rec...
    阿o醒阅读 84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