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概都经过几个阶段:年轻的时候,大家都是入世哲学,儒家那一套,要力争上游、求功名利禄。到了中年,大概受了些挫折,于是道家来了,崇尚无为而治,点你一下,有所醒悟。到了最后,要超脱如梦如幻的人生境界的时候,佛家就来了,循入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过去的中国人,从儒道释,大致都经过这么三个阶段,有意思的是这三个阶段不冲突。在同一个人身上,这三样哲学都有。所以中国人既出世又入世的态度,这并不矛盾,人生的不同阶段就会有不同的信仰,甚至同一阶段可以有几种不同信仰。
人生不就是个大舞台,一个人唱完下来,第二个人上去唱,唱完又一鞠躬下台,又换个人上去唱,“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台上的时候风光无限,得到的是掌声雷动,下台的时候是灰头土脸,得到的是嘘声一片,台下的时候是孤单冷清,只有寂寞嘲讽相伴。离开了舞台,你什么都不是的。当你在台上拥有权利的时候,别人崇拜的只是你的权力,不是你,你误会了别人崇拜你。当你在台上拥有的是美貌时,别人崇拜的只是你一时拥有的美貌,不是你,你又误以为别人崇拜你。当权力、美貌、财富等过了保质期,你就会被抛弃……别人崇拜的只是他们的需求,不是你。
佛家说,我们以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故乡,这里的一切永远都是那么美好,其实也靠不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一下子一把火就整个烧掉了。世事无常,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太多的变数,有时是飞来横祸,有时又是意外惊喜,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地震、泥石流、车祸、火灾等等都有可能在不经意的时刻到来。我们也不知道死神什么时候到来,自己在最后的时刻是否不会后悔?而道家说,要醒悟这一点,“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自然而然、清静无为,才找到你真正理想的地方。
其实这一切都很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讲起来,整个一生是白忙一场,都为他人做嫁衣裳,所有事情都是为他人做的。父母一辈子辛辛苦苦,只是为了儿女,老师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只是为了学生,医生忙忙碌碌、呕心沥血,只为了患者,我们终其一生、苦苦奋斗,到头来也只是替别人做嫁衣裳。回想起过往的点点滴滴,觉得人们这又是何必呢?做了嫁衣裳让别人称道也好啊,关键是不论你怎么做,还得不到一句好话,最后反而被误解、受屈辱。
蛮有意思的!你看看这个《好了歌》:“惟有功名忘不了!”想想,“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尤其中国的历史长,不管是帝王将相,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你眼中多伟大的人,到头来只是一坡黄土掩风流。从汉唐明清,多少朝代,繁华盛世,最后都化作缕缕烟雾随风而去。当我们到了西安,去看古代那些皇帝的古墓时,特别是秦始皇那巨大的陵墓,实在让人震惊,只不过,现在还是荒冢一堆草没了。建了那么大的一个帝国也不在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不管是儒家、道家、佛家思想都是劝人向善,都不能做恶人。但是,也不是做老好人,如果别人都欺辱到你头上了,甚至在你头上拉屎,你还是不知道反抗,那么这人也就废了。儒家讲究谦恭、礼让,但不是让人不斗争,而是让人讲究斗争的方式方法,在斗争中保持风度,而不是像乡下泼妇骂街,丧失基本的底线。道家要人们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是因为志存高远,心图天下,对一些小利益看不上。所以表现的异常淡泊。比如隆中时的诸葛亮未出山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但实际上他被刘备请去做军师后,积极主张“三分天下”,为刘备争地盘、争天下。佛家更是看破红尘、与世无争,但是,更讲究“因果报应”,让那些恶人最终受到惩罚。因此,当我们的基本权益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斗争,否则软弱可欺的你就会变成别人践踏的对象。
不管是儒道释的哪一派,我们只需要专心致志,把自己该做好的事,做到最好,炼出自己最好的武功。天长日久,大家都创造出自己的价值,谁也拿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