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减少“被放鸽子”的心理学策略

这本书是由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大卫·J.利伯曼所写。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怎么才能不被人放鸽子?”

『食言』

有没有人放过你的鸽子?

有没有人本来答应你了,但最后却食言了?

有没有人跟你说的好好的,最后却又反悔了?

如果你经历过这种情况,并且非常反感别人没有履行对你的承诺,那么你需要一个心理学武器。

作者发现,当我们用以下词汇描述一个认识,对方履行诺言的概率会成倍增加。

比如“我早就听说过你,大家都说你是信守诺言的人”“答应过别人的事儿,你从来没反悔过,这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次大家聊起你了,都说你很靠谱。”

这类语言可以有效激发对方心中的“内在一致性”。

当他听到这样的话时,心中那个“履行承诺的自我”就被唤醒了。

我们都有这样一种倾向,就是一个人怎样看待自己,以及他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那么他的行为表现就会趋向于和这些看法保持一致。

那么,在劝说对方履行承诺的过程中,哪些语言是无效的呢?

比如,“我就知道你做不了。”“我就知道你指望不上。”“早知道你是这种人,我就不该找你。”

这样你不仅无法唤醒对方靠谱的一面,反而会和他陷入争执和辩论中。


『改变』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比如,假设你希望某人在接下来的两周内,帮你制作一些文件。那么,你一定不能这样对他说“进展怎么样了?”“还没有开始吗?”

这样的提问方式,只能激发对方的辩护心理。他会找借口和理由,甚至不想再做这件事。因为你的催促让他觉得自己不被信任。

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谢谢你,你能帮我处理这些文件,真的是帮我大忙了。我知道你是那种不仅会答应帮忙,而且会按时完成的人,我特别欣赏你这一点。”

简单几句话,就把对方的自我认知和某一件具体的事情捆绑在了一起。

在“内在一致性”的驱动下,他更可能把事情处理完。

因为,他会把别人对他的正面看法,当成“所得”,而不去做,对他而言就是“所失”。厌恶损失的心理会驱动他把事做完。

这是这个方法奏效的底层原理。


『商业』

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用于朋友帮忙,同事相处,还可以用于商业领域。

比如,作者曾邀请很多人来参加一个心理学实验,但是,那次的实验预算有限,所以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的佣金就比较少。

为了增加人们来的概率,作者在给参加活动的人打电话时,都会说一声:“我们期待到时候能看到您,您的到来对我们非常重要。”

然后,作者会稍等片刻,等到对方作出肯定的回应之后,再挂电话。

结果,参加活动的人从之前的62%,上升到了81%。仅仅是多说一句话,参与人数就提高了将近20%。

所以,让对方做出简单的口头承诺,就能让他的内在一致性发挥作用,从而大幅提升他履行承诺的概率。

记住,只有出于自愿的行为,才能更好地让人坚持下去。如果你把某个任务强加在某人身上,那么对方在做事之前,先要处理的是抵触情绪。

这就给“是否要做这件事”,增加了不确定性。

总结一下,如果你不想被人放鸽子,或者增加请求的成功率,那么你得了解被请求者的心理。什么东西会触动他?什么东西会激发他?什么东西会消耗他?你都得分清楚,看明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延迟反应,很可能是来自内心的阻抗 (文章内容来自真实咨询案例整理,所涉及案例已取得来访者本人同意,做模糊化处理。本...
    黄桃猫阅读 1,969评论 0 2
  • 第十一讲:人类误判心理学 在对这一讲进行梳理前,我们先来做一些基础知识普及。有一点心理学基础的可以忽略。 1.世界...
    熊猫次方阅读 926评论 0 3
  • 查理芒格的25种人类误判心理学 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合伙人,他的著作《穷查理宝典》其一生的投资和处事哲学。作为一位被...
    20_lucky阅读 859评论 0 0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15评论 28 53
  • 人工智能是什么?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吗?以后人工智能技术真的能达到电影里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吗...
    ZLLZ阅读 3,959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