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阿蒙在讲他的故事的时候,我们一屋子的人都嘴张得老大,眼里满是不可思议。
他说:“后来挣了钱,我买了一栋别墅,但是又卖了。”那一年,他正在读高三。
他的故事,从小学开始。那时他学习很好,在内蒙古的一个县城读书,有一次全省数学竞赛,他被一个普通话讲的很好的小姑娘赶超了,屈居第二。于是,上初中前闹着父母把自己转学去省城。
刚到新环境,寄宿在别人家。听不懂普通话,他就努力听,刻意学。一年以后,他的成绩从全班倒数跃进到全班前三。
从此以后,他就成为老师口中的:“你看人家xxx”,几乎所有老师都拿他做正面例子去教训那些不听话的学生。自然而然地,他成了众人的泄愤对象。
“我上初中那会儿很忙的。白天要好好听课,努力学习,下午放学还要挨一顿打才回去。”他说。
后来,被打急了,他把家里能带的武器都带书包里,再遇到打他的人,就把家伙亮出来,真枪实弹地干一架。一来二去,在打架圈里混熟了,拉起来一个小团伙,开始代表本校和外校学生干仗,整个初中过得很忙。
他的成绩还算可以,进了全省最好的高中。
那一年,刚好赶上2008年奥运会,一个全民欢欣,经济复苏的时代。
“我有个表哥,一起吃饭时提起来要装个LED灯箱,琢磨着可能要好多钱。我听完,就去网上查了一下,又去建材市场转了一圈,发现差价很大,就告诉我表哥,我可以给他装,要价比市场低得多。”就这样,他做成了第一笔生意。
后来,基于这种信息不对等,他又接了很多类似的活。生意很红火,他很快赚了个盆满钵满,具体是个什么数,他不说。但是,足够他开两辆二十多万的车,再买栋别墅了。
“拿到房子钥匙的那天,我一个人坐在里面,没有装修的房子,我就那样坐在水泥地上。我当时就在想,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他一个人想通了,又转手把房子卖了,回学校上课,参加高考,上了大学。
大学四年,他用高中赚的钱,几乎游遍全球。
毕业后,他考回家乡,做公务员。
上了一段时间班,感觉自己仍需要充实,于是又考到北京读研究生。
“我还会回去做公务员的,因为我感觉自己在做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他说。
一屋子的人,听着他的故事,嘴都张得老大。
002
因为工作原因,看了好些公众号,有一篇写黄渤的文章给我印象很深。
每有一个热点人物,媒体总免不了360度无死角地剖析这个人物。这一篇文章就主要写黄渤的出道人生。
二十多岁,慌得一比。他的青春,唱歌、组建“蓝色风沙”乐队、开制鞋厂,一路晃荡到26岁。
有了目标,一直努力。从2000年开始,他步入演艺圈。然后考北影,没考上,第二年又考。
作为演员,他不糊弄每一场戏。从《上车,走吧》到《生存之民工》,再到近些年的作品,他不轻易接片,但每一场都尽全力在演。
我看他的《亲爱的》,只一个眼神,或在楼梯上无声的哭泣,就很让人泪奔。
他演的太真实了,以至于演完《生存之民工》后,记者采访时真以为他是个不会讲普通话的民工。
今年春节,他拍了肯德基广告短篇,穿越回1994年,遇到了二十多岁的自己。年轻的他对自己说:“试试呗!不试怎么知道不行?”
于是诞生了《一出好戏》。
谦说:“要不我们去看看?”我说:“不是爱情片,还是省些钱吧!”
哈哈,看来不是渤哥真粉。
但是读他的故事,我忽然有了些信心,对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