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功能测试
1、基本功能测试
测试方法:
标准对话场景测试:输入一系列标准对话场景,包括问候、询问、简单问题等,检查系统是否按预期回复。
测试流程:
●确定基本对话场景,包括问候、感谢、问问题等。
●创建测试用例,包括输入对话内容和预期回复。
●执行测试用例,输入对话内容,评估系统回复是否符合预期。
测试数据构建:
构建包括问候、感谢、简单问题等场景的对话数据集,包括输入对话和预期回复。
特别测试项:
对目标用户所在地区或所属民族的特定文化、节日和习俗的理解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2、多轮对话测试
测试方法:
多轮对话场景测试:构建包含多个对话轮次的场景,测试系统在多轮对话中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测试流程:
●确定多轮对话场景,包括交流话题、深入讨论等。
●创建多轮对话测试用例,包括多个轮次的对话内容和预期回复。
●执行测试用例,模拟多轮对话过程,评估系统在多轮对话中的表现。
测试数据构建: 构建包含多轮对话场景的测试数据集,包括多个轮次的对话内容和预期回复。
特别测试项:
话题的多样性和深度测试。
确保对话内容符合目标用户国家法律法规,避免敏感和不当话题的出现。
通过模拟实际生活场景,如旅游咨询、购物咨询等,来测试模型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3、特殊场景测试
测试方法:
特殊场景模拟测试:模拟处理敏感话题、反讽或幽默语言等特殊场景,评估系统的处理能力。
测试流程:
●确定特殊场景,包括敏感话题、反讽语言等。
●创建特殊场景的测试用例,包括输入特殊场景对话内容和预期回复。
●执行测试用例,模拟特殊场景,评估系统在特殊场景下的表现。
测试数据构建: -构建包括敏感话题、反讽语言等特殊场景的对话数据集,包括输入对话和预期回复。
特别测试项:
测试反讽或幽默语言,模型应能够识别并作出恰当的回应。
对于可能涉及的政治敏感话题,模型应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不当言论的产生。
4、多语言支持测试
测试方法:
多语言对话测试:输入不同语言的对话进行测试,评估系统对多语言的识别和生成能力。
测试流程:
●确定多语言对话场景,包括不同语言的问候、提问等。
●创建多语言对话测试用例,包括输入不同语言的对话内容和预期回复。
●执行测试用例,输入不同语言的对话内容,评估系统对多语言的支持程度。
测试数据构建:
构建包括不同语言对话场景的测试数据集,包括不同语言的对话内容和预期回复。
特别测试项:
测试包括中文的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在内的语言支持。
其他目标用户类似语言特殊场景下的测试。
二、性能测试
1、响应时间测试
测试方法:
工具测量:使用性能测试工具(如 Apache JMeter、LoadRunner 等)测量 AI 对话模型的响应时间。
手动测量:手动记录用户输入对话后系统生成回复所需的时间。
测试流程:
●确定响应时间的性能指标,如平均响应时间、最大响应时间、95%响应时间等。
●配置性能测试工具,设置并发用户数、测试持续时间等参数。
●执行性能测试,记录每个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
●分析测试结果,评估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测试数据构建:
构建包括不同负载下的对话请求的测试数据集,包括输入对话和预期响应时间。
特别测试项:
考虑不同网络环境和用户地理位置的影响。
通过模拟不同网络状况,如低速网络、高速网络等,来测试模型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2、并发用户测试
测试方法:
模拟并发用户:使用性能测试工具模拟多个并发用户同时发起对话请求。
实际并发测试:在真实环境中模拟多个用户同时发起对话请求。
测试流程:
●确定并发用户数的性能指标,如最大并发用户数、响应时间随并发用户增加的变化等。
●配置性能测试工具或模拟多个真实用户同时发起对话请求。
●执行并发用户测试,记录每个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和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分析测试结果,评估系统的最大并发用户数和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
测试数据构建:
根据并发用户数的性能指标,构建对应数量的并发对话请求的测试数据集。
特别测试项:
测试并发用户时,应模拟真实用户的行为模式,包括随机的提问、长时间的会话等,以评估模型在高负载下的表现。
3、负载测试
测试方法:
逐步增加负载:逐步增加对话请求的数量,测试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持续负载测试:保持一定负载量持续发送对话请求,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吞吐量。
测试流程:
●确定负载测试的性能指标,如吞吐量、响应时间变化趋势、系统资源利用率等。
●逐步增加对话请求的数量,记录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响应时间和资源消耗情况。
●进行持续负载测试,保持一定负载量持续发送对话请求,观察系统的稳定性和吞吐量。
测试数据构建:
构建包括不同负载下的对话请求的测试数据集,包括输入对话和预期响应时间。
三、 安全性测试
1、对抗性攻击测试
测试方法:
对抗性样本生成:使用对抗性样本生成算法,如 FGSM(Fast Gradient Sign Method)、PGD(Projected Gradient Descent)等,生成对抗性样本。输入对抗性样本进行测试,评估系统对对抗性攻击的鲁棒性和抵抗能力。
测试流程:
●使用对抗性样本生成算法生成对抗性样本。
●创建对抗性攻击测试用例,包括输入对抗性样本和预期系统处理结果。
●执行测试用例,评估系统在对抗性攻击下的表现,并记录测试结果
测试数据构建:
使用对抗性样本生成算法生成对抗性样本,并记录对抗性样本和对应的预期系统处理结果。
2、隐私保护测试
测试方法:
敏感信息输入测试:输入包含敏感信息的对话进行测试,评估系统在处理敏感数据时的隐私保护能力。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务信息等敏感信息场景。
测试流程:
●确定敏感信息测试场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务信息等场景。
●创建敏感信息测试用例,包括输入敏感信息对话内容和预期系统处理结果。
●执行测试用例,评估系统在处理敏感信息时的隐私保护能力,并记录测试结果。
测试数据构建:
构建包含敏感信息场景的测试数据集,包括输入敏感信息对话内容和预期系统处理结果。
3、数据安全性测试
测试方法:
数据存储安全测试:测试数据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安全机制的测试。
测试流程:
●确定数据存储安全测试场景,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安全机制的测试。
●创建数据存储安全测试用例,包括输入数据存储场景和预期安全性表现。
●执行测试用例,评估系统在数据存储安全方面的表现,并记录测试结果。
测试数据构建:
构建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安全机制的测试数据集,包括输入数据存储场景和预期安全性表现。
特别测试项:
重点关注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确保所有环节都符合目标用户所在国家或行业的数据安全标准。
四、其他测试
1、兼容性测试
测试方法:
平台兼容性测试:测试 AI 对话模型在不同操作系统(如 Windows、Linux、MacOS 等)上的兼容性。
浏览器兼容性测试:测试 AI 对话模型在不同浏览器(如 Chrome、Firefox、Safari 等)上的兼容性。
测试流程:
●确定平台兼容性和浏览器兼容性测试的测试范围和目标。
●创建兼容性测试用例,包括在不同操作系统和浏览器下的对话请求和预期结果。
●在各种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环境下执行测试用例,评估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兼容性,并记录测试结果。
测试数据构建:
构建包括在不同操作系统和浏览器下的对话请求和预期结果的兼容性测试数据集。
2、异常处理测试
测试方法:
异常输入测试:输入异常数据或触发异常情况,评估系统的异常处理机制和容错能力。
测试流程:
●确定异常处理测试场景,包括输入异常数据或触发异常情况。
●创建异常处理测试用例,包括输入异常数据或触发异常情况和预期系统处理结果。
●执行测试用例,评估系统在异常处理方面的表现,并记录测试结果。
测试数据构建:
构建包括输入异常数据或触发异常情况的测试数据集,包括异常数据和预期系统处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