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诗句,这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一手持横笛,坐牛背放牛归来的小牧童的情形。
感叹东方这个古老的大国早在几千年前就学会使用牛耕,以大幅提高农作生产效率,这一自然的农作生产形态一致延续几千年,直至近十年前,在广大乡村依然能够见到牛在田里耕作,小孩放牛的情形。
然随着近几年的城镇化运动,农村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牛耕慢慢退出农业历史舞台。你会忽然间发现那些牛不见了,牛棚不是已经被拆迁,就是破烂不堪,长满杂草,也许这时你也只能在养殖屠宰场才能再觅那些牛的踪影,但这时的牛再也不是那昔日任劳任怨,默默耕作的牛了,而变成牛肉的提供者。
如今的乡村发展几乎和城镇没有什么二样,水泥路面,电线电话,网络,楼房,农用小车。。。。。。而昔日的一切都在发生质的变化,渐渐的成了回忆,也许乡村的巨大变革才刚刚开始。早年的英国通过“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来为城市工业化提供劳动力,为农村规模养殖提供土地,最终实现了全国的工业化。
而中国历来是农业大国,农业为之根本,而中国的现代化标志必定是农业现代化。通过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经济压力和吸引力,转移农村劳动力,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以充当自由劳动力。同时大力发展教育,大量从农村出来的读书人毕业后也进入了城市,他们再也回不到乡村,也在城市充当劳动力。而那些曾经在农村种地的人,不是慢慢老去,就是不愿意再回去,农村空留出大片大片的土地,那曾经带来大变革的农村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终将被新的模式替代,新模式,家庭农场已经初见端倪。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当你再次来到田野时,听到的只有那轰鸣鸣的机器声,而田埂间,小河边,青青草地,再也不见那放牛的小牧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