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菩萨,我首先想到这句话。
“瓶中甘露常遍洒, 手内杨枝不计秋”
菩萨在古代是‘善’的代表,是人们心中无形的寄托,所以菩萨的形象都是慈祥的,又独具有仙气的。
就比如画中的菩萨,祥云环绕,脚踩红莲,闪着独有的光环,嫣然一副异于常人的神仙形象。左手持净瓶,向下倾斜,仿佛甘露降临随时会洒下一般。右手持柳枝,微微倾斜的柳枝,仿佛赋予了灵魂,像是随时能动起来般。
古代人们对神仙的想象总要有象征的服装,菩萨的服装就更有特点。首先是素静,画中菩萨,身着白色衣裙,极具垂坠感。腰间系的腰带都具有特色。金色的配饰,随着飘带,裙摆,宽袖,顺风飘动,像是乘风而来一样。
当然菩萨最具特点的,当然是脸。一个带来祥瑞的神仙形象,当然面部慈祥,柳叶眉,细长眼,眉间一点朱砂红,表情微微笑。头发高高盘起,金色莲花头饰,加上披起来的头纱,飘飘欲仙。
柔软的线条勾勒出一个栩栩如生的菩萨形象。
手持净瓶、杨枝的立像。是近现代最常见的图塑形象。在非正规殿堂与民间,几乎取代圣观音而成标准像。《西游记》第六回中,首次对观音菩萨作了正面的外貌描写。“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在这里,与其说观音被描写成一位法相庄严的女菩萨,还不如说作者是按照人世间美貌女子的形象塑造“她”的。这十分典型的女性形象,符合了唐代以后流传在民间的观音传说。第十二回也有相应的描写,着重强调了手里托着“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扫开残雾垂杨柳”,并指出这就是观音菩萨的“救苦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