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美,永远看不尽。
参观故宫,是不是总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总觉得哪里还想再细看?哪里还没有看够?总觉得还不尽兴?心里是不是又在默默地计划下一次的行程安排?小编也深有同感。这一次,聚焦故宫,我们关注的是“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览。
10月28日,相逢是巧合也是天意
由于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故宫博物院采取的是网上预约参观机制,小编根据天气、工作安排,提前预约好了参观日期:2020年10月28日(星期三)。600年前的今天,紫禁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成为帝王之城。参观日期与历史日期相逢有些惊喜,而这一次的故宫行程,主要是参观紫禁城建成600年展,这也让600年这个数字更为具体,日期的相逢是巧合,也是天意。
600年前的1420年10月28日,或者用当时的纪日方法,大明永乐十八年九月廿二日,岁在庚子,月在丁亥,日在丁亥。就在这一天,在位的明成祖皇帝朱棣的一道谕旨,决定了一座城市长达六个世纪的命运。明帝国的史官,在钦定的官方史书《明太宗实录》对皇帝的旨意记述得相当简略:“丁亥,上命行在礼部,自明年正月初一日始,正北京为师,不称‘行在’。各衙门印有‘行在’字者,悉送印绶监,令预遣人取南京各衙门印,给京各衙门用;南京衙门皆加‘南京’二字,别铸印遣人赍给。”
这道谕旨读起来平平无奇,看似不过是以谕旨的形式确定了北京作为帝国京师的地位。但联系18天前钦天监的一份奏报,这道谕旨的深远寓意便豁然开朗:钦天监在这天奏称,来年正月初一乃是“上吉”之日,应当在北京即将落成的新宫殿,接受百官朝贺。因此,皇帝特意派遣皇太子朱高炽前往北京预先筹备一切。18天后的这道“正北京为师”的谕旨,则意味着帝国自这一天起,权力的中心将从南京迁往北京,迁往北京那座专供皇帝居住的紫禁城中——紫禁城作为帝王之城491年的历史,由此肇基,也因此拉开了紫禁城至今六个世纪的序幕。
丹宸永固,我们都是守护人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宫博物院建成95周年。故宫博物院在午门举办 “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览,展览共分为三大单元,锁定了18个关键年份。从宫城一体到有容乃大,再到生生不息,在对紫禁城600年历史的回望中,让观者理解贯穿紫禁城“时”“空”的历史文化,感受宫殿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高境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从选址、布局、选料、设计、建设,紫禁城到底用了多少年时间建成,目前的研究专家也没有统一的意见,但是从呈现的整体建筑格局以及用料的精细上,绝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完成的。站在明初的琉璃构件前,对比现在的建筑构件,经历了时间的打磨,会发现很多琉璃纹样的相同和不同。尤其是那些宫墙所用的铭文砖,它是时间和事件的记录,也是文化和历史的记录。紫禁城的格局图透视着古人的智慧和胸襟,紫禁城的建成更是体现了匠人精湛的技艺和当时建筑、文化、工艺的超高水平。
展品《御制五体清文鉴》,这是一本书,书上出现了5种字体,满文、汉文、蒙文、藏文以及维吾尔文。薄薄的一本书很不起眼,透过它可以看出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对不同民族的尊重,更是加强民族融合的见证。从明代后期开始,到清朝,中西文化的交流逐渐密切频繁。西方的传教士甚至都在清廷供职,大家熟知的乾隆的真实画像就是出自西方画师之手。
有容乃大单元里,感受到的不仅是一种民族融合,文化融合、也是一种中西合璧的融合。紫禁城建筑的整体格局,建筑与建筑的关系,群体感、秩序感、美学感。这本身就是一种融合,这种融合带给你的震撼心魄的美,从哪个角度看,都是耀眼夺目的。
在午门正殿,正中的位置,一副匾额,让小编印象深刻。这是来自于养心殿的一个陈设展品。雍正御笔“勤政亲贤”横匾,两边是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透过匾额,依稀能读懂几分帝王的胸襟,当权者的一种勤奋。可见文字的激励影响深远,从古到今,帝王也不例外。从建筑美学角度而言,一个建筑构件的摆放,一个元素空间的运用,更好地呈现一个建筑空间美学。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匾联文化对建筑空间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一直在辐射,直至今天,匾联也是百姓人家客厅里的基础陈设。
这里还想特别说的是金瓯永固杯。作为故宫的镇馆之宝之一,这次也在展览上亮相。据现已找到的档案、文献记载,乾隆年间制作了四件“金瓯永固”杯,分别是乾隆四年的一件、乾隆五年的两件、乾隆六十二年(即嘉庆二年)的一件。目前所知存世的四件“金瓯永固”杯为两岸故宫金杯各一件,伦敦华莱士收藏馆的金杯、鎏金铜杯各一件。北京故宫展出的是乾隆六十二年(即嘉庆二年)的这件。该杯为镶嵌珠宝的金质三足爵杯。通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高5厘米。杯以立夔龙为耳,夔龙头各安珍珠一颗;三象头顶立、卷鼻为足,金丝象牙围抱足两边;杯身錾宝相花,以正珠、红蓝宝石做花心,点翠地,口边刻回纹。杯前正中镌篆文“金瓯永固”四字,后面镌“乾隆年制”款式。
“金瓯永固”杯,整体呈“鼎”型,象征社稷江山,寓意基业稳固;正放为国宝金樽,倒放如皇冠,象征皇家尊贵;左右两耳是奔腾的夔龙,寓意乾坤在握,基业蒸蒸日上;刻回形纹,象征基业永续、好运连连、富贵永恒“金瓯永固”杯造型别致,通体珠宝,光灿晶莹,所以取名“金瓯永固”。每年元旦子夜,皇帝于养心殿用此杯饮屠苏酒,然后书开笔吉语。这件被赋予了诸多美好愿望的“金瓯永固”杯,被后来的清朝皇帝一直沿用,可谓是之后历代皇帝祖传之宝。
故宫走过600年的风风雨雨,在生生不息单元里,感受比较深刻的是如何做好保护和传承。故宫文物南迁和西迁的经历,让人揪心。经历过战乱和磨难时刻,对故宫以及文物的情感更为真切。先辈们的每一份记录、每一次修缮,都在为保护故宫做着点滴的努力。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守护,我们今天才能看到600年故宫走过的历程。透过展览,我们感受到紫禁城的无穷魅力,但是紫禁城的魅力远远不是一个展览就可以看完的,如何更好地理解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我们还需要做得更多。
祥云浮现,开启下一个600年
看完展览,小编走出东雁翅楼,注意到展览留言簿上写得满满的观展感受。轻轻地翻开,守护和传承,是留言者提及最多的字眼。只有保护好,传承好,才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紫禁城的魅力,也才能更好地感受到紫禁城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巍巍华夏,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分子,作为民族的瑰宝,我们都是民族瑰宝的守护人。
10月28日,帝都的傍晚时分,祥云浮现。金光、七彩祥云让紫禁城的建筑色彩更加艳丽。走出神武门,沿着护城河往前走,回望神武门在祥云的映射下,更加壮观、威武。在故宫的角楼聚集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一起观赏拍摄此景。大家都在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一祥云时刻。
600年前,盛装启幕。600年后,祥云浮现。希望下一个600年,盛景安好。
娱先网策划
主编:程翔
本期编辑:王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