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十二三岁至十六七岁时的语文兼音乐老师,是当时在本地小有名气的一位优秀教师。
他也是我刻骨铭心,多年来魂牵梦绕,想忘都难忘记得一位德才兼备,英俊潇洒,气度超凡的一位老师。他姓张,五零后人。
他为人正直,不卑不亢,二十八岁时便出外地支教。
后来听说他到了四五十岁之后随着他两个儿子先后考取大学,就携全家离开家乡去了城市定居。
从此,就再也没有听到过他的任何消息。更没见到过他
四十多年了,他的音容笑貌,尤其是在讲台上,他那严谨,严肃,更不缺乏讲课时引人入胜,灵活运用的和蔼态度,常常出现在我的梦影。
他占居了我对儿时最伤悲时及少年时光最重要,最美好的满满回忆。
这个深埋在心里几十年,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一丝的秘密,第一次向《简书》大胆的说出来。就因为他是一位男老师。
其实这对于任何人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秘密。
话还要从我七岁前开始,那时候,我脑子特好用,还是适学前的年龄,大兴全民学习毛主席语录,在大人们的影响下,我也爱上了主席语录。
随邻居们同时学,没用几遍就会背诵了,清楚的记得我带领大家读语录,并得到大人们夸奖我的情景。心里是多么的舒服和幸福。
到了读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每年年终评三好学生奖,我都被三十多个小学生给选上了。
然而,到最后放年假那一天,奖状却让杨得海老师发给了队长的女儿大我一岁的玉玲姑娘,——虽然她的成绩在班里总倒数第一。
(因为我家成分不好,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是最低等的)
杨巴结队长的原因,就是想多生几个孩子,他目的是达到了,但政府因他超生却把他由教师,还原了他农民的本色。
五十岁左右的杨得海老师不等四个孩子成家,他夫妻双方便相继去世。)
两年的年终奖状,虽说是两张花纸片,但它却是儿时的荣耀和勤奋的像征,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神奇力,兼支持鼓励的作用!
尤其是在新春到来之际。看着别人把自己应得的奖状拿回家过年,在幼小的心里实在是一种难言的滋味及莫大的挫伤。
把这委屈告诉了娘,娘却不以为然,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
“这很正常,孩子你不用难过。因为咱们家的成分不好,玉玲的爹是队长,玉玲学习再不好,不仅能拿奖状,长大了说不定还能推荐她读大学呢。
你即使学习再好,以后,也读不了大学。不是因你年龄太小,怕他们喊你去生产队里干活,早就不让你上了,这样你就在学校敷衍着,到农忙季节和家里有事情,你还能回家来帮我们的忙。”
听娘说的十分有道理,就懂了,从此,轧碾,推磨,薅草,拾柴火,有时,一连两个月就不进学校。从心底里讨厌,敌对杨得海老师以及他所带的所有的课程。
一年连半年的学习时间都没有。因此,师生们送我一个绰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虽然,家庭环境扭曲了我的学习状态,本该属于我却给了别人的奖状打击并丧失了我的学习信心。
但冷酷的现实却无法剥夺我天生爱唱的自由。孩子的天性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十岁多一点,我便把现代京剧《红灯记》里面的主角唱腔及台词几本听会,还有《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歌曲听不到几遍便能熟练。
我人在哪里,我的歌声便出现在哪里。没想到这样却招来了各种好事者的保贬和不满:
“那个小地主羔子牙齿还没换齐呢,怎么会唱这么多歌啊!”
“那个小姑娘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她的大人们每天挨批斗,她竟然乐呵的天天唱个不停!看来,她们还是被人斗轻了!”
“这个地主家的丫头片子,看她饿的面黄肌瘦的,整天瞪着两眼喊,嗓门还挺高的!”
这些非议娘知道后,生气的说:“别足了,人家都比咱家活的舒服,没一个像你一样到处去唱的!都十多岁的人了,也不怕人家笑话咱!
你再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机会也不给你了。”
转眼到了十三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开始读五年级的时候,一个二十三四岁,模样特别帅气的青年教师走进了我的视线,因为他对我的态度特别的与众不同,——因为他懂音乐。他常常当着老师们夸我很有音乐天赋,并介绍说:
“她一家,若不是她爷爷当初一步走错,现在起码她们家都居住在县城里,她爷爷的文才相当不错,她的音乐天赋也能得到施展,她一家落到这一步,尤其是她爷爷太可惜了!……”
记得有一次,张老师第一次让我去全校师生前面领唱,(记得那个年代每天早上我们学校师生几乎都要唱一首革命歌曲再跑操)紧张的我颤巍巍的一直张不开口,几分钟之后,
“赶紧让她下去吧?她不是那块料,她的腿都颤抖了,快看呢同学们!哈!哈哈……”
四五百个师生中有几个出风头的人引的全场轰堂大笑。
“不许乱发声!”几步来到台前的张老师,面向全体同学里面的几个调皮生厉声喝斥道。然后,面对我说:
“拿出勇气来,就像你平时唱歌的时候一样,我相信你一定能行,别怕!”
在张老师的鼓励下,我终于领带着全体师生唱了起来。
从此,他便常常让我去台前领唱,后来,我也能大胆的站在几百个学生前面独唱了
正当我即将读初二面临失学的时候,张老师便成了我的语文及音乐老师兼班主任。
一次,她把我叫到办公室同情并和蔼的鼓励劝说道,“你挺聪明的,为什么整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且还想辍学?”“我?……”我语无伦次,不知道从何说起。
“就因你家庭成分不好,没资格上大学吗?即使不能读大学,多学点知识也没有什么坏处……”张老师师看到我泣不成声,便和蔼的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希望你不要因为曾经杨老师鄙视过你,及你家庭的原因影响了你本来就不错的学习成绩,那怕以后没机会读大学,也要拿出好成绩来……”
张老师为了鼓励我,让我当了学习委员兼唱歌委员。
然而,我的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和家庭背景,并不能因为张老师的良苦用心就能轻意改变。只是没有失学而已。
时光匆匆,一转眼我们就进入了毕业班,与此同时。我们的张老师也去了外地支教。
从此,那位在我最卑微处处遭人鄙视,一直给我支持的恩师几乎也没怎么见过。
但他却一直在我心里深深的留下了烙印。
至到现在几十年了,常常出现在我的梦景里,——梦中的他依然还是那么年轻帅气,就像男神一样永远不会变老,永远风度翩翩的微笑在青春里。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说是小时候最纯真的故事,这么多年了,是第一次能大胆说出来。
据说,张老师他的两个儿子非常争气,都是大学的音乐教授级的老师。
张老师也在那个城市里闲不住,除了每天陪着老伴(他妻子年轻时是村里最漂亮贤惠的媳妇)锻炼一下。
都七十多岁了,还在家办了音乐辅导班。
但愿他永远与乐为伴,身体健健康康到百年。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