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汪曾祺是在听毕飞宇的讲座时,他对汪曾祺《受戒》中的很多细节大加赞赏,当时心里就有疑问,这部小说有那么好吗?于是就找来看了一遍,感觉意犹未尽,又反复看了三遍,说不出具体哪里好,但是仔细琢磨一下,觉得《受戒》里的人物小英子和从前读过的沈从文小说《边城》里的人物翠翠,有些很相似,到底如何相似却想不出来,直到我读了人大社出版的《晚翠之树:今天如何读汪曾祺》这本书时,我才找到答案。
《晚翠之树》以讲故事的方式,对汪曾祺的一些名篇作了精辟的讲解。汪曾祺的小说里没有宏大的场景,也没有伟大的人物,他的笔下都是那些很普通的小人物,这些人虽然很平凡,但是他们的性格都是积极向上的。比如《受戒》里的小和尚明海和小英子,这两个小人物可以说深入人心,他们之间的友情和刚开始的朦胧的爱,让很多读者在书中找回了自己曾经的记忆。
回到开头的疑问——《受戒》中的小英子和《边城》里的翠翠两个人物之间有何联系?
先说不同之处
✔首先是两位人物的性格不同
《边城》中的翠翠生活在一个人烟稀少的环境,那里有山有水,无爹无妈与爷爷相依为命的翠翠在这样纯净的环境中变得不善言辞、害羞矜持、善良淳朴。《受戒》中的小英子则生长在宁静的庵赵庄,平时有父母的呵护和姐姐大英子的陪伴,她的性格开朗活泼,坦诚直率,还有勇敢。
✔其次是两位人物的爱情结局不同
《边城》中的翠翠和爷爷是隔代人,所以翠翠内心中的一些朦胧的情愫是不会和爷爷说的,当她同时面对两个爱慕者傩送和天保时,虽然内心只喜欢傩送,但因为爷爷选中了老大天保,翠翠只能将心事闷在心里,以至于天保因为失意出走丢掉生命,翠翠的爷爷老船夫被船总顺顺的责怪,在雷雨夜怀着愧疚的心情离开了人世,而傩送无法面对这一切出走他乡,只剩下孤苦伶仃的翠翠一个人——翠翠的爱情是悲剧。
而《受戒》中的小英子因为性格开朗、勇敢,再加上她和小和尚明海相处了几年之后,彼此之间非常熟悉了,熟悉对方的性格、人品、脾气,小英子在爱情中是最主动积极的,她将小明子内心不敢说的话,都替他说了出来,可以说小英子是上赶着要当小明子的老婆——小英子的爱情是喜剧。
两位人物的相同之处
翠翠和小英子的相同之处是他们都有人性美。说到人性之美则离不开沈从文和汪曾祺两人相似的创作灵感。翠翠的形象脱胎于沈从文好友赵开明的女儿。而小英子的形象则来源于汪曾祺小时候在乡下躲避战乱时遇到女孩,而小英子的娘则来源于汪曾祺勤劳而又贤惠的祖母。汪曾祺像他的老师沈从文那样在作品中将那些美好人性放到人物身上,将人性美与现实社会的不堪作为参照,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又一个至纯至性的真善美的诗意世界。
除了翠翠和小英子,汪曾祺笔下的其他人物也都具有“健康和美的人性”:《大淖记事》里善良的巧云,被号长侮辱后,勇敢的救了十一子,和十一过起了艰难却幸福的小日子,高邮城的老百姓并没有嘲笑他俩,而是接济两个有情人,帮他俩渡过难关。《岁寒三友》里的陶虎臣、王瘦吾、靳彝甫从不做伤天害理的事,热衷地方公益,当地方上需要捐款做公益时,小说中写道“首事者把捐簿伸到他们的面前时,他们都会提笔写下一个谁看了也会点头的数目”,三个人互相帮衬,当朋友陷入绝境时,另外的朋友变卖祖传的田黄石章给朋友解困。
汪曾祺小说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描写高邮的风土人情,毕竟他是从那长大的。可见高邮人淳朴的人情,乐观的生活态度,勇敢执着的信念,善良的品质给汪曾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由此影响了汪曾祺的作品。
《晚翠之树:今天如何读汪曾祺》这本书除了探索汪曾祺笔下的人物之外,还为读者展现了汪曾祺爱吃会吃会做饭的一面,这源于汪曾祺爱生活的心。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汪曾祺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故事内幕,这是一本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