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专题 :"你和你的小说"
投稿请参照 :"你和你的小说"专题简介以及"你和你的小说"专题收稿标准
"斯"文员 :杜微微
原文作者 :连城三少
原文链接 :《我最深爱的人,伤我却是最深(5)》 《我最深爱的人,伤我却是最深(终)》
都说立意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而我最怕的就是立意。不管是我自己写文,还是读别人的文章,我总是害怕自己太过短浅的目光发现不了作者文章里的深意。因此,当我一次读这篇文的时候,我觉得我可能撕不了这篇文,因为我觉得作者的水平在我之上。
在我纠结于该如何中肯地去撕这篇文的时候,我想起半朽和池风晓曾经对我说过的话——写作水平并不能影响一个人的阅读鉴赏能力,只要用心去感受作者的文字,再好的文章你都能从中找到被作者忽略掉的瑕疵。
半朽和池风晓的话是对的。当我第二遍、第三遍静下心来读的时候,作为一个读者我发现这篇文其实还是有槽点的。
立意
都市言情文,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但非要扯一扯立意的话,我想作者大概是想说:只有自己足够优秀才能配得起优质的恋人。
故事情节
亮点:
1. 文风轻快,语言生动诙谐。
例:
【“你觉得,你回的去吗?”他靠过来,把头埋在我肩窝处。
“回的去,你是个正人君子。”我这是睁眼说瞎话么。
他笑得更厉害了,“怎么给你留下这么不好的印象。”】
【他伸手将我捞进怀里,“不像话,你是嫖客吗?给钱了没有,我很贵。”
好吧,单身的老狗,算你狠。】
2. 作者几乎是以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对话也没有多余的废话,人物的每一次对话几乎都对故事情节的展开起到了一定作用。
简短而精炼的对话,将故事发展节奏拉快了,没有拖泥带水、婆婆妈妈,这无疑刺激了读者的阅读快感。另外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也几乎是以对话方式完成的,并且单以对话就塑造出了鲜活的人物。
以上两点我要给作者点赞。
槽点:
1. 小环境描写过少且人物心理描写薄弱。
例:
【我说地铁过去,李靖非要来接,说是娇娇又打过电话叮嘱,照顾不周,提人头来见。我的事,娇娇是知情的,平常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关键时候却是窝心。然后,我俩毫无悬念的被堵在了路上。
音响里传出小岳岳的歌声,“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啊,五环,你比六环少一环……”
我忍不住笑了,这歌真是应景。】
堵车的时候完全可以加以小环境描写,以烘托人物内心的变化。
2. 情节过渡过快,略显僵硬。
例:
【我和李靖最晚到。老包头看到我们,指着我俩惊讶道,“你俩怎么一起来了,靖哥,那年散伙饭看你失魂落魄的样子,我们都以为你会看破红尘。”一阵哄笑,“来来来,入座入座。”
整个晚上我都神游太虚。】
同样没有过多着墨于人物的心理变化。只一句神游太虚,一笔带过。
故事情节发展应该有缓有急。节奏太慢,容易让人失去继续阅读的欲望,太快又容易跳戏。
例:
【席间,老包头作为此次聚会的承办方,说了几句人生感悟和临别祝福,动情处几度哽咽。最后他说,如果青春可以重新来过,他一定会追求沈伊娜,说不定她就成了包太太。其他同学都默不作声,各人有各人的遗憾吧。
倘若青春没有遗憾,又岂会在记忆中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迹。
晚餐后大家就散了,赶飞机的赶飞机,赶高铁的赶高铁。李靖喝得有点多,最后送他回去的事竟然落到了我头上。】
“倘若青春没有遗憾,又岂会在记忆中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迹。”这句话在此很多余。
或许作者是想表达自己“青春”的感悟,然而这句话植入得太过生硬,反而影响了文章的美感。
以个人主观上的感受来进行段落过渡,这个在我读过的文章里有见过不少,然而处理得很完美的却是很少。
个人觉得不一定非要如此直白地说出来,有时候主观意识也是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表达的。
综上所述,文是一篇好文,但仍有升华的空间。
以上仅为一家之见,勿气勿恼。
特点 :微微很虚心,也很认真,就是偶尔较真了些!哈哈,这点和小助理一类!
单身狗,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