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韩愈了解大唐

《大唐孤勇者 韩愈传》是谷曙光教授的新作,谷曙光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这么说你可能不知道,可是如果你看央视《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就一定不陌生,他与撒贝宁、蒙曼穿越唐宋给大家说讲解惑。

写韩愈的书有很多,谷教授的《大唐孤勇者 韩愈传》更用心,在谷教授的心里,韩愈是“自树立,不因循”,并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在谷教授的笔下,韩愈又是有血有肉,会痛会哭,重感情的好友,爱护儿孙的长辈,体恤百姓的父母官,勇于直谏的大臣。谷曙光教授用大量的诗词文章为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画片”上的韩愈具象化,生动化,让我们感到,韩愈虽远,却有温度。


韩愈遮出,父母早亡,让他更敏感,自尊心更强,自带一种不出人头地绝不甘休的意气。他四考时士,三败史试,却不改初心,从最底层的幕府干起,这也为他以后平藩治寇打下了基础。

他四进国子监,一篇《师说》,纠正校风学风,树立了中国师道的尊严,是孔子之后最重要的尊师重教之论,是韩愈奋不顾流俗,抗颜为师的表现。那时的国子监学生都是达官显贵,如果有人愿意在那里当老师,人们都群起而嘲笑,将他目为狂人,而韩愈不但当老师,还作《师说》以纠恶习,亦可见他的狐勇。

他以《进学解》向宰相喊话:“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这也成为改变命运,创造成语最多的名篇。

他的《论淮西事宜状》有理有据增强了宪宗平乱信心,迎得皇上欢心,可他这么做不是为了取悦谁,而是为民为社稷。对宪宗痴迷佛教,年老官高韩愈也初心不改,用《论佛骨表》直指国家弊病痼疾,劝诫宪宗,却以不体圣意,招致祸事。在被贬之地也不忘兴办教育,开化百姓。

韩愈做官清廉,多年租房而居,靠写墓志铭赚外快,却始终拒绝谄媚权贵。他浊世中执笔如剑,既金刚怒目,又温情脉脉。不是天赋异禀,只是选择了不退不让。

他现柳宗元齐名也有很多恩怨,可是到最后,他还是客观的给柳宗元写了墓志铭。

《大唐孤勇者 韩愈传》中也让我们了解了那个年代的一些事,一些人,他讲得不只是韩愈,还有他的伯乐、他的朋友、他的家人,还那那个时代的制度。

国子监是唐代国家级的最高学府,下设六个学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是综合性的贵族学校;而律学、书学、算学则是专门性的学校。国子临的性质是贵族学校。而在韩愈任国子祭酒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整肃学风,扩大招生范围,惠及更多人。太学錧招收八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入学;四门馆则酌情招收长安五百里内的“无资荫”但有才业的学子。

韩愈曾得到绯鱼袋,是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享受的待遇,也是一种荣誉象征,它是指绯及与鱼符袋。

国子祭酒,是国子监的长官,从三品,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令。地位清要,受人尊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