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硕鼠》本是歌唱田鼠侵害粮食,让庄稼人颗粒无收的心情,但更多是在抱怨贪得无厌的剥削统治者不断剥削庄稼人的血汗。他们向往自己心中的桃花源,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一心只有快乐的潇洒。
这样的生活可靠吗?
幻想而已。太平天国在聚集人群的时候推出一条政策是平分土地,想到做到人人平等。但这明显是理想主义,随着人越来越多,问题也在均分中逐渐加剧。无法做到人人均分的太平天国,创始人又想着得到簇拥,自然而然地瓦解。
朱熹在《诗集传》中云:“比也。民困于贪残之政,故托言大鼠害己而去之也。”寓意这是贫民想脱离残暴政策,无可奈何假借田鼠为原型罢了。
不论是当时的贫民,还是现如今的我们,想摆脱现状的最好办法就是跳出自己的圈子,离开现有的“阶级”属性。
1.阶级之分,让人有想上爬的欲望。
为什么会有阶级之分?难道真的做不到人人平等?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耳晕目染所产生的结果更是截然不同。当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时,阶级在无意识中形成。而阶级之间的抱团使处于弱势的阶级们被压迫;中间阶级们不满足现状,总想着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最上层阶级们则更倾向于保住自己的位置,通过各种手段给下面的人给予希望,同时吸取一定的利益。
风雨飘渺的几千年屹立不倒的儒家思想,不正是千百年来平民的大饼吗?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王与臣子,父亲与孩子,各司其职,恪守本分。这说得不正是阶级不可随意逾越?
2.中国的阶级固化有多严重?
西方世界阶级固化已经是老生常谈,但在国内阶级意识未明显的时刻,难道也固化了吗?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九年义务教育如此普及的今日,周边的小学、幼儿园却还是有了明显分别,家长们奋起直追为了更好的初中、高中,直到孩子一脚踏入知名大学的门槛,他们才能勉强松一口气。
堂妹高中在二线城市重点中学,在高二下学期时,他们联合市重点所有高中一同举办了“模拟联合国”会议。不同学校的代表穿上不同国家的服装,在学校的阶梯教室里就“环境追责”、“ 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 ”和“核武器扩散”等问题各抒己见,丝毫不逊色专业水准。
而在活动结束后,堂妹依据讨论情况做了二十七页PPT,将核武器的产生原因、针对性方案以及解决举措逐一梳理列出,还写了一篇科普性论文进行投稿。
而身处三线城市重点中学的表弟,先不论他能否有这样的思维去做这些事情,他所处的环境让他对“模拟联合国”一无所知。当他满怀希望想要阐述自己的天文理想时,更多的是收到周围各方的压制。
他们的道路还有很长,不可能因为这件事情就断定谁的未来没有前程。但在同样的努力下,堂妹明显要比表弟获得更多,相对性更容易取得所谓的“成功”。
不少家长说:“我让孩子好好读书,多学兴趣班,孩子的差距会和他们越来越小。”
兴趣班真的可以用来破除阶级吗?
难,难于上青天。
兴趣班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增加的课业压力只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当身为家长的父母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沟通环境,孩子补习再多的兴趣班终究也只是一个“兴趣”而已,而它能不能成为孩子的助力,不能因此下定论。
如果兴趣班真的可以破除阶级,那为什么当初和你一起上课的同学,如今只是同学呢?
3.阶级真的牢不可破吗?
曾经一段时间,《豪门再难出贵子》一文火爆互联网,文中扎心的语句戳中不少人的辛酸往事。考上名牌大学又如何,等待自己的还是与他人从出生到步入职场的差距。
但这个世界,总是有漏网之鱼。
这就好比上层阶级的人要巩固自己的地位,总是“疏忽”地洒下一些希望的种子。他们也是要有实例来证明,弱势阶级的人是可以突破自己来到不一样的世界,而这也是不少人奋斗的意义——脱离现状。
弱势阶级可以通过高考这条最快速的捷径步入较为富裕的生活,甚至农村妇女也可以依赖互联网迈入月入过万的小资生活。这样鲜活的例子会让你觉得阶级牢不可破吗?这样实实在在周边的产物会不会给你打满一阵阵鸡血?
真正牢不可破的是经历中产阶级后努力突破上层阶级门槛的那群人。他们在头破血流中不断意识到,门槛的代价越来越高,而拆卸门槛的方法不是依靠努力就可以得到的。
找到方法的人会进入大门,而那些还在门口血拼的人们,大多成了他们的垫脚石。
硕鼠不过无处不在,所谓的乐土不过心中一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