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这么一种人,就是把别人对他的好,当做要挟别人的资本。
怎么一回事呢?
最常见的两则小故事,一是说有个甲不吃鸡蛋,于是给了乙,每日往复,这天给了丙,这乙就不同意了。
另一个是说乙去找甲借钱,每次不多,回回给借。有这么一次不借了,乙就说出一堆各式各样讽刺话。
往往看到这样的故事画,我们都以为在说别人,脑海甚至能勾画出那个画面,那人的形态,以及故事的续集都浮现出来了,不是我们有良好的想像力,是这种社会现象比比皆是。
假设,今天我自己就是那位乙先生,我要怎么去做到那样的状态?我在生活中有没有那样的情境,有没有那样做过某一件事?
别说,还真就有,于是我脸红了,我开始慢慢的品味这其中的滋味,到底这种状态是怎么跑到我身上来的,我怎么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社会教材的反面人物?
哪怕就那么一次,我也是对自己的行为开始反省,因为这确实值得思考。至少在这种行为出现在我孩子身上之前,我得想出个对策来。不然,真格的出个不孝子,我是最有愧的人。毕竟孩子的问题,百分百是父母的问题这话全世界公认。
延伸的问题就是不懂感恩,不会体谅别人,这就应该是我的等一系列续集。
确定是自己题,就要想个解,是了,想到一个词,叫《理所应当》。当环境为我创造了理所应当,我就会顺理成章,这是失去自律的表现,是严重缺乏道德自我约束的现象。
于是,社会上出现一个热词,《不忘初心》是的,每提及此,我便开始读书,写作,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语言负责,更加严格的约束自己。
虽然做的不够完美,至少我已经不担心成为社会反面教材主人翁,而自己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