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总被老板骂?刷个系统,批判性思维看世界!(上篇)

本文为本书评的前一半(1/2)详解://后一半请点击//
《学会提问》 |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作者:[美] M.尼尔•布朗 / [美] 斯图尔特·基利
豆瓣评分:8.5(2012版本,原书第10版)
为您节省:8小时+35元

沟通费劲,因为不在一个频道


最近经常听到各种工作的抱怨,虽然无意旁听和冒犯别人隐私,但大脑还是记住了(大脑就是这样的一团脂肪啊)。无非还是老板不是人,欺负老实人,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是我无能,是社会太复杂那一套。

中国古代有个成语叫“对牛弹琴”,原文是这样的: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汉·牟融《理惑论》)。等到了成语故事那里,就添油加醋的解释成了: 古代音乐家公明仪每次弹琴时,他的琴声引来很多鸟儿与蝴蝶。当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对水牛弹奏几曲,结果水牛无动于衷地走开,公明仪大叹:“对牛弹琴,一窍不通。”

其实,用通俗网络白话来解释就是:不在一个频道!我是苹果你是微软;我是肾6你是米5。这不在一个频道,当然就无法沟通了,那肿么办?三个办法:
(1)你迁就别人,你改成别人的频道;
(2)别人迁就你,别人改成你的频道;
(3)两人互相不迁就,都改成第三方频道;

在工作上,(1)不可能,老板迁就你?少侠,你想多了。(3)看似公平但双方成本更高,在政治和商业活动中可能会有,但就上下级这种比较简单的关系中,挑衅的感觉有没有。那就剩下(2)了,你得改成别人的频道。于是你愤怒了,悲伤了,想到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伤心到心塞,一边眼泪汪汪,一边慨叹时间不公。还是我来安慰你一下:你老板的频道是由他思维的这个操作系统决定的,在你俩不协调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他更先进些,刷这个系统,你亏不了,讲真。

还有另一条好消息,你可以刷个和他一样的系统,拼努力就行,还用不到拼天赋。其实作为一个专业的孩子,持续的优化自己的思维方法才你成长的重要阵地,那么现在有个人恨不得比你还着急,这么不顾一切的爱着你(,,,打是亲,骂是爱,,,),而且这个学习过程十分的“关你的事”(少挨骂,增水平,长自信,夺得金),你就从了呗?

人的思维十分繁杂,今天说的这一部分是“批判性思维”。

作为一个富有思想的人,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如何回应,你必须要做出选择。一种方法是不管读到什么还是听到什么都一股脑儿地接受,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你就会把别人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是他人所是非他人所非。但没人会心甘情愿地沦为他人的思想奴隶。另一种更为积极进取也更令人钦佩的方法是提一些较有力度的问题,以便对自己所经历的东西到底有多大价值自行做出评判。说白了就是勤思辩,少被骗。

今天介绍的这本《学会提问》大有来头,出版30年,更新了10版(英文版到了11版,米国书贵,要400多块)。虽然题目是《学会提问》但内容实打实的通篇讲的是“批判性思维”,可能是在30年前这个题目要比批判性思维更接地气的缘故。借用一句奇怪的文案:“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看见柴静诸多提问背后的真谛,具备互联网思维必读书之一。”其实,如果真的看过这本书,再来看这句文案,是要笑岔了气的感觉。

要讲批判性思维,先介绍两种思维模式,海绵式思维和批判是思维(淘金式思维):

  • 海绵式思维:第一,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千头万绪,而你获取的知识将会为以后进一步展开复杂的思考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相对而言,这种思维方式是被动的,它并不需要你绞尽脑汁地去冥思苦想,因此来得轻松而又快捷,尤其当你看到的材料本身已是井井有条又生动有趣时,这种思维方式更显成效。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被动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确实为你提供了一个富有成效的起点,但海绵式思维却有个极严重、极致命的缺点:对各种纷至沓来的信息和观点如何做出取舍,它提供不了任何方法。如果读者始终依赖海绵式思维方式,他就会对自己最新读到的一切深信不疑。
  • 批判式思维(淘金式思维):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互动。就此而言,两种思维方式其实可以互补。要想在知识的河流里淘出智慧的金子,你的淘金盘里首先得有点东西供你掂量才行。此外,要评判论争分辨是非,我们还真得有点知识,也就是有点儿可以信赖的见解才行。

引用从胡适先生那里看来的一句话,作为海绵式思维的形象描述,也从侧面说明了遇人不淑的重大危害:”今夫盲者行于道,人谓之左则左,谓之右则右。遇君子则得其平易,遇小人则蹈于沟壑。(《淮南·泛论训》)“

本书内容十分全面,篇幅超长,分为4个部分进行,以便于阅读的间歇:

  • Part1:批判性思维是什么,怎样找到论题和结论?
  • Part2:理由是什么,有没有蒙蔽你?
  • Part3:小心推理过程中的谬误!
  • Part4:证据的效力如何,假设条件下的多元结论!

【Part1】批判性思维是什么,怎样找到论题和结论?


//////////// 在一切开始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为什么需要批判性思维

很多问题之所以引人入胜正是因为在解答方法上大家的意见出现严重分歧。任何一场论争都包含不止一种立场和观点。有些立场和观点背后可能有强有力的论据支撑。而对社会问题的论争,很难有一个观点可以让你一锤定音地宣布,“在这个问题上,只有这个观点才完全正确”。如果这样确定无疑的答案有可能出现,那开明通达人士也不会为这个问题辩论不休了。本书就会重点围绕这些社会问题的论争而展开。

批判性思维的由三方面组成,关键问题-回答-使用:
(1)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
(2)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3)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虽然辛苦,当掌握了批判性思维之后,不单是在工作上,在很多问题上运用起来都有收获:
(1)客观评价图书、杂志及网站上读到的文章或论述,不盲从盲信;
(2)评判一场讲座或演说的水平高低;
(3)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
(4)通读指定文章后撰写有理有据的论文;
(5)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再往下细分,批判性思维可以分为弱势批判性思维(weak-sense)和强势批判性思维(strong-sense)。区分为两个对立的用途:弱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看法。强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断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使用关键性问题一视同仁地质疑一切主张,强迫自己辩证地看待我们的初始看法,我们才能保证自己不会变得自欺欺人和人云亦云。

当你在练习批判性思维这条路上踯躅而行的时候,请记住:我们大部分思维活动都不是独自闭关修炼,只有全身心投入进去与别人积极互动,我们才能不断向前迈进;没有别人的参与,我们作为学生往往会误入歧途。批判性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取长补短。

在你还不熟悉批判性思维的时候,“也许根本就问错了问题。”而在学习和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时候,你会渐渐发现价值观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问题,最根本的冲突就是价值观的冲突,关于价值观,以下两点请格外注意:

  • 要点1:价值观统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1. 将别人当成你最有价值的资料库,当成你最终获得事实、观点和结论赖以建立的坚固基石,别人是你“结论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会以一种重要而又持续不断的方式,孕育和培养你的结论。这个大家庭的主题就是相互联系。
    2. 价值观,是指人们认为较有价值的那些观点。你会发现正是人们赋予抽象观念的重要地位对他们的选择和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
    3. 举例来说,我们也许会选择去做一些特定的事情,好让自己有机会接触到大人物。我们重视“大人物”(具体观念)是因为我们重视“地位”(抽象观念)。
    4. 价值观指的是人们认为较有价值而没有明说出来的观点。它们树立了一定的行为准则,据此我们来衡量人类行为的品质高下。
  • 要点2:批判性思维价值观基础

    1. 自主性:既要去寻找和聆听那些不属于我们自己的观点,又要形成我们自己的结论。看似矛盾,实则是事情的两个方面,而要想做到这一点,积极主动,对于思辨的自主性必不可少。
    2. 好奇心:你需要对自己遇到的一切不断的提问,你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一技之长就是他们的洞见和感悟,只要他们的观点符合正确推理的那些标准就行。
    3. 谦恭有礼:苏格拉底说过:”我唯一所知的就是我一无所知。“一旦我们接受这一现实,我们就能更好地认识到我们同他人之间的交往至少能填补一小部分我们当前认知的空缺。恭谦有礼能够让我们避免批判性思维最为常见的一大障碍,就是相信凡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都是立场偏狭,而自己则立场公允。
    4. 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毫无偏倚的理解对方观点,直到更加透彻明晰的论证出现为止。

列举批判性思考的人应该具备的主要价值观并且对之条分缕析相对比较容易,但身体力行起来却难上加难。你一开始以为与某个结论不期而遇,其实这个结论早就有来头和历史了。你已经学会对某些事物处处留心,对某些利益鼎力支持,对某一类主张加以漠视。遇到更强有力的分析推理能引导你进入全新方向时,有勇气当机立断地改变观点和立场,真需要超乎常人的意志,下定决心发掘自己的最大潜能,塑造出史上最强的自己。我们之所以思考正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当我们思考的动机就是为了同以前的思考方向保持一致、毫不更改时,我们就对批判性思考的价值观不管不顾。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变成了鼓吹者和宣传家,千方百计地寻找更好的方法来维护自己当前的立场。从这个角度来看,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捍卫的过程。更明智、更进步的做法是一旦思考,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思想更有深度,让我们的思想更加精确。请记住:接受还是拒绝一个立场,感情上的依恋绝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基础。

为自己的立场据理力争,但若采用艾伯特式的不留情面和不容商榷的口气,无形中就关闭了通往批判性思维一个重要问题的大门:“我有没有可能是错的呢?”我们想鼓励你让自己的文章变成好客的场所,读者即使和你道不同也可以一起商量。我们就要不断问自己:“是不是因为我希望它是真的这事才是真的,还是有确凿无疑的证据证明它是真的?”有一种一厢情愿的思考方式叫做奇迹式思考(magical thinking)。当人们无力去理解或改变自己的境遇时,奇迹式思维就变得更为强大。在这种巨大需求的驱动下,任何相信人生有随机或偶发因素的想法都被斥为令人沮丧而置之不理,代之以奇迹式的因果关系的承诺。

当你是在面对面的和别人讨论问题的时候,有一点我们经常忽略但是却十分重要:要想有所突破,要让对话一直进行下去。不妨试试以下建议:
(1)尽量阐明你对别人言论的理解,不妨问一问:“我好像听你说过这个。”
(2)问一下别人,有没有证据能让他改变他的观点。
(3)提议暂停一段时间,你们可以尽量找到支撑自己结论的最佳证据。
(4)问一问别人,为什么他认为你据以形成结论的那些证据显得不堪一击。
(5)尽量弥合分歧。如果你接受对方的最好理由,并将这些理由和你的最好理由放到一起,有没有发现一个你们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新结论呢?
(6)寻找一些共同的价值观或其他一致同意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找出对话中分歧产生的原点。
(7)好奇心再强,也要表现得体贴关心和不温不火,一旦讨论的语气升温,就要不断提醒自己,你是来虚心学习的,不是来舌战群英的。(8)确保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都表现出谦恭的样子,而不是摆出一副全知全能、目空一切的架势。

////////////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找到论题,论题分为两类,“是什么”问题和“应不应该”问题:

  • ** “是不是”是描述性论题(descriptive issues)**,是指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反应了我们对于世间万物存在形式和秩序的好奇。
    • 例1:音乐学习是不是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数学能力?
    • 例2:家庭暴力最常见的诱因是什么?
    • 例3: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研究院的水平怎么样?
  • ** “应不应该”是规定性论题(prescriptive issues)**,这些论题都属于伦理或道德范畴,他们提出的都是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有什么不该有、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问题。需要的是规定性的答案,社会论争通常都属于规定性论题。
    • 例1:公立学校应不应该教授智能设计?
    • 例2:对医疗补助欺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着手来确定基本的问题或者论题呢?有时候很简单:作者或者演说者会直接告诉你论题是什么。例: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有规范烟草制品的各种法律呢?可惜很多问题并不总是直截了当地提出来:必须得从交流和会话的其他暗示中进行推断。例如,很多作者或演说者会对他们关心的一些当前热点事件进行回应,比如说一系列发生在校园里面的暴力事件。问一问“作者是在对什么事件进行回应”常常能帮你找出一篇文章的中心论题。

其次,我们还要找到结论,即作者或演说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才能进行客观评价!

  • 要找到结论,批判性思考的人首先要问:“作者或演说者希望证明的是什么?”或者“和我交流的这个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结论。
  • 结论是逐步推断出来的,它们来源于分析推理。结论是一个个观点,需要其他观点来进行支撑。我们把没有证据支撑的断言称为纯观点(mere opinion)。
  • 请记住:你相信一个陈述(结论)是因为你认为它由其他看法所支撑,这就是在进行推理。
  • 和我们交流的人并不直截了当地说出他们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得依靠推理来得出结论,你认为作者摆出种种观点来加以证明的就是他的结论。

找到结论的线索:

  • 线索一:问问论题是什么。
  • 线索二:寻找指示词(indicator word):因此(consequently)/ 表明(suggests that)/ 由此可知(therefore)/ 由此得出(thus)/ 因此可以断定(it follows that)/ 我要说的重点是(the point I'm trying to make is)/ 显示出(shows that)证明(proves that)/ 告诉我们(indicates that)/ 问题的实质是(the truth of the matter is)
  • 线索三: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结论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出现。首先要注意的两个地方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 线索四:记住例句数据和定义背景资料不可能作为结论。
  • 线索五: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作家、演说者或网站常在有些论题上持一种可以预见的立场。
  • 线索六:问一问“所以呢?”

给你写作时的建议:
当你自己写的时候,依然可以从本节的知识点获益,读者无法听到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许多隐藏的看法他们也无法看透。他们不知道我们的价值观和背景,对我们的研究过程或构思腹稿也一无所知。

  • 写作之前先将论题的范围尽量缩小:建议你在一头扎进写作前最好花点时间确定一下你的论题。
  • 引导读者得出你的结论:写作建议有个最为首要的主题,就是所有作者,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必须竭尽所能地好好组织自己的思想,然后明白无误地表达出来。

动脑时间到,请看以下例子自己尝试运用学到的知识:
⊙思维体操:
电视广告机构创作广告的手法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才智。这些广告往往做得和孩子们喜欢看的动画片非常相似。孩子们看到动画角色都在使用某种特定产品,爱屋及乌,难免会将他们对角色的喜爱转移到那些产品上。广告公司并不想让孩子察觉到他们观看的动画片段和广告片之间有什么不同。使用这种策略,这些公司利用了这样一个事实:孩子们常常不能够区分动画片和广告之间的差别,他们也不明白动画片里面提供的那些东西都需要花钱才能买得到。在通常情况下,这些广告都是关于甜腻的零食或者油腻的食品,让孩子越吃越不健康,身体每况愈下。以孩子为对象的这些广告需要管理和控制才行,就像现在对以儿童为对象的烟酒广告进行管控一样。

⊙一点提示:
这篇文章没有指示词来直接指出结论,但是寻找结论的一个好地方不是在文章的开头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具体到这篇文章,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就是结论。你可以断定它是结论,因为它使用了“应该”这个词来给整篇文章一锤定音。这个词还显示出文章的论题是个规定性论题。它并不是在讨论一种存在方式看所述事物符不符合,而是在讨论事物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这一论题是从结论中推测出来的,结论前面解释作者为什么得出这一结论的陈述也有助于我们找到论题。论题:以儿童为对象的广告应不应该加以管理和控制?
结论:以儿童为对象的广告应该加以管理和控制。

【Part2】理由是什么,有没有蒙蔽你?


//////////// 理由是什么?

我们人类总是好奇为什么有人要做出这样的决策,为什么有人会持有这样的观点,而理由则为满足人们这样的好奇心提供了答案。所谓理由,就是指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看法、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这些陈述是构建结论可信度的基础。

请记住:只有当你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时你才能判定一个结论的价值。如果有人声称中国不久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的头号霸主,这样的声言理应遭到以下挑战:“请问你何出此言?”这个人的理由可能充分也可能不充分,但只有你提出以上问题并找出他的理由之后你才知道分晓。只有当我们问一问为什么别人持有这样的观点并且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我们才能公正评价这一观点。总结来讲,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得以成型和修改。

关于辣椒喷雾器的例子:
①该不该要求飞行员随身携带辣椒喷雾器?②飞行员们在调查中谈到了他们的观点。③很多人表示他们从来不知道乘客会做些什么,他们认为辣椒喷雾器有助于确保乘客的人身安全。④有57%的飞行员认为辣椒喷雾器将增加飞行安全。⑤因此,航空公司应该要求他们的飞行员随身携带辣椒喷雾器。

第③句和第④句陈述共同提供了证据,也就是说,它们一起为结论提供了依据,因此成为支撑结论的理由。我们可以这样复述上述理由:大多数接受调查的飞行员都相信辣椒喷雾器有助于提高乘客的人身安全。

在批判性思考的这个阶段,你一直在努力寻找论证之所在。因为你想对做出这一论证的人尽量公平,你就需要利用施惠原则(principle of charity),首先假设这个论证是最无懈可击的,理由很充分,然后再着手进行评价。

  • 理由的提示词:

    • 由于(as a result of)
    • 因为这个原因(for the reason that)
    • 因为这个事实(because of the fact that)
    • 鉴于(in view of)
    • 由以下材料支撑(is supported by)
    • 因为证据是(because the evidence is)
    • 研究显示(studies show)
    • 第一,第二,第三(first…second…third)
  • 论证的结构:在比较复杂的论证中,当你试图客观评论自己阅读的东西时,常常很难将论证的结构在脑海里清晰地展现出来。为了克服这一难题,请尝试建立你自己的组织方式,将理由和结论分开,使其自成一套逻辑系统。找到一篇文章中的理由并有效组织它们的一些线索:

    • (1)圈出指示词。
    • (2)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理由和结论,或者在理由下面画线,用彩笔给结论做标记。
    • (3)在页边给理由和结论编上序号。
    • (4)读完长篇大论后,在文章结尾处按顺序列出所有理由。
  • 结论站不站得住脚主要取决于理由的扎实与否。薄弱的理由必然导致薄弱的推论。 当有人持有一个观点而被你诘问得理屈词穷时,你会发现他好像是在编造新的理由(甚至是当场编造)来捍卫他先前的观点,这时你用来警惕弱势批判性思维的警铃就该响声大作了。

给你写作时的建议:

  • 在作出结论前要探究可能存在的种种理由。
  • 我们希望能为你提供几个建议,这样你的搜索就不会止于搜索引擎。
  • 找到涵盖你的论题的主要刊物
  • 几乎所有人们感兴趣的领域都有主要的出版刊物,从音乐(如《滚石》《音叉》和《旋转》杂志等)到商业(如《福布斯》《财富》和《彭博市场》等)无一例外。
  • 可以利用你找到的文章作为跳板来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帮助读者确定你的理由,在特定的句子里尽量使用指示词和短语来帮助读者找到你的理由。有些词会向读者发出明确信号,告诉他们“以下是我的一个理由”。
  • 另一个帮助读者找到理由的方法是给他们提供一份蓝本。所谓蓝本,就是相关文章或演说的提纲或内容梗概。你可以在文章一开始就简要介绍下你的理由,列出文章的提纲。这样读者就会知道从这篇文章里能获得什么信息。

动脑时间到,请看以下例子自己尝试运用学到的知识:
⊙思维体操:
公共游泳池有可能成为威胁健康的公害。很多公共游泳池并不能严格遵守卫生法,因此为水生细菌的感染提供了空间。研究表明60%的公共泳池都不能保证水里的氯含量达到正常水平,任由游泳者感染疾病。很多游泳者在使用公共泳池以后就开始患病。

⊙一点提示:
结论:是的,确实如此。理由:很多公共游泳池都不能遵守卫生法。
(支撑理由)(1)60%公共游泳池的水不能维持正常的含氯水平。
(2)很多人使用公共游泳池以后生病了。请回想一下,我们是在寻找结论的支撑系统。我们要问自己:为什么作者宣称公共游泳池存在健康隐患?这一描述性的结论有两个理由来证明:一个调查结论和一个很多人使用游泳池之后开始生病的断言。引出支撑理由的提示词是“研究显示”。

//////////// 搞定多义词

无论是在论题,理由还是结论中,如果你仔细观察,还会隐约发现一个问题:只有理解了关键术语和词组的意思(无论是直接的还是含蓄的意思),你才能对一个论证进行评价。那么,问题来了:哪些词或短语意思不明确?事实上,就算是以严谨著称的很多文献,如美国宪法,都是有意要显得模棱两可,这样这份文献才能与时俱进,其中的关键词如“自由”、“携带武器”的不同含义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现实需求。在我们认真考虑他的论证到底有多大价值之前,作者首先就有责任澄清任何可能存在的歧义。

Step1-找准关键词:

  • 这里所说的关键词或短语,是指这些词或短语在论题的上下文语境里有不止一个意思可以解释得通;也就是说,在你决定是否同意交流者的论证之前,你觉得有必要请他进一步解释的那些词或短语。
  • 你应该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这些词或短语。那些不包括在基本推理结构内的词或短语就可以“从淘金盘里扔出去”。
  • 你还可以通过反串(reverse role-playing)来找出潜在重要的又有歧义的短语。问一下自己,如果你采取与作者相反的立场,你会不会选择用不同的方式来定义某些词或短语?如果是这样,你就找到了一处可能存在的歧义。例如,“对动物残忍”这个短语,喜欢看宠物秀的人给出的定义肯定和不喜欢看宠物秀的人大相径庭。

Step2-检查有没有歧义:

  • 判定歧义,要不断地问:“作者这样说是什么意思?”
  • 毫无疑问,我们只有等到作者明确指出他所说的“晒皮肤”到底是什么意思,才能同意或者不同意他的结论。他是指在户外晒皮肤还是人工晒皮肤?这样,我们就想进一步查看他在推理中所下的定义清晰不清晰。
  • 看看上下文,这才是它的真实含义。这里所说的语境(context),是指作者或演说者的背景。
  • 字典里的定义不一定适合文章里的情境。字典中的释义通常表现为下列三种方式:同义替换、举例说明以及我们通称的“具体标准定义”(definition by specific criteria)。举个例子,对于“忧虑”这个词,我们至少可以找到三种不同的定义方法:
    • (1)忧虑就是感到紧张不安。(同义替换)
    • (2)忧虑就是候选人打开电视收看选举结果公布时的心情。(举例说明)
    • (3)忧虑是一种主观上的不适感,伴随有自主神经系统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具体标准定义)
    • 字典上的定义常常包含了同义替换、举例说明或是使用规则的不完全说明。这些定义在具体的文章中常常难以确切地界定术语的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得从文章的上下文语境中找出这个词的潜在含义,或者从你对这一讨论主题了解的其他知识里发掘其意思。我们建议你手头常备一本字典,但同时要知道字典里可能并不包含你所要找的合适的定义。
    • 字典定义中存在的一些不合适之处。例:
      • 这所大学的教育质量并没有出现滑坡。我在访谈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和老师都说他们在这儿根本看不出有什么教育质量滑坡的现象。
      • 弄清“教育质量”这个短语的意思非常重要。如果你在字典中查“质量”这个词,你会发现它有很多种意思。考虑到这个词出现的语境,它最合适的意思就是“杰出度”(excellence)和“优越性”(superiority)。
      • “杰出度”和“优越性”是“质量”的同义词,它们都比较抽象。
      • 你能不能想出什么不同的方式来给这个词组下定义呢?下面我们就列出了“教育质量”这个短语可能存在的几种定义:
        • 学生的平均成绩学生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 有博士学位的教授人数考试过关通常要付出的劳动量。
        • 每个定义都暗示了一种衡量教育质量的不同方法,每个定义都有不同的具体衡量标准。
      • 因此,在很多说理论证中,你并不能从字典里找到合适的定义,而上下文语境又不能让意思变得清晰。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帮你发现这个词可能存在的其他含义,那就是尽量在脑海中想象这个词所代表的具体景象,如果你想象不出来,那你很可能就找到了一处重要的歧义。
  • 饱含感情色彩的词语会让你的思维短路
    • 人们对这些选用的术语和词组的不同情感反应会大大影响到我们对论证的评价。术语和词组既有外延意义又有内涵意义。外延意义是指使用一个词的约定俗成的外在描述性的指称对象,也就是我们在本章目前为止反复强调的这类意义。
    • 那些激发强烈情感反应的术语被称为附加感情色彩的术语(loaded terms)。它们感动我们的能力大大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描述性含义。这些术语给批判性思维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因为它们暂时让思维短路,通过直接连通情感线路来绕过描述性的意义通道,从而欺骗了人们的思想。
    • “惩罚自己的危险事故”这个短语的意思不明确并不是偶然造成的,它是刻意用来淡化人们对其指代对象的情感反应。
    • 一定要对术语引发你怎样的感情保持高度警惕!

最后的原则:谁想要说服你,谁就得负责解释清楚

给你写作时的建议:

  • 要时刻留意歧义。
  • 可以采用反串的方法,这个方法我们在本章曾经讨论过。当你留心到某个潜在的歧义,反串让你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 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只有你认同作者以为是理所当然而没有明说的那些特定的想法,这个论证对你而言才是可以信服的。当你努力理解一个人的时候,你的任务在很多方面都好像没有亲眼观看魔术师魔术表演的每个步骤就自己动手去做那个魔术。你眼看着手帕放进了帽子里,出来的却是一只兔子,而你压根儿就不知道魔术师暗地里玩的到底是什么把戏。要理解这个魔术,你就得搞清楚魔术师暗地里的那些把戏。同样,在论证当中,你也得找到那些暗藏的把戏,实际上,这些把戏就是没有明说出来的想法。我们把这些没有明说出来的想法称为假设(assumptions)。要全面理解一个论证,你必须要找出这些假设。所谓假设,就是一个看法,通常没有明说出来,而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并用来证明其表面的推理论证。

假设有下列这些特征:
(1)隐藏或没有明说出来(大多情况下如此);
(2)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3)对判断其结论有较大影响;
(4)可能有一定的欺骗性。

寻找理由需要它们才能证明结论的那些假设和寻找理由需要它们才能成立的那些假设。我们先介绍前者—价值观假设,然后再介绍后者—描述性假设。两者在形成论证的过程中都极为重要。先检查理由,然后检查结论,寻找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只有把这些价值观假设添加到推理中,他们的理由才能从逻辑上证实其结论。

@价值观假设(value assumption):
所谓价值观假设,就是在特定情形下没有明说出来的喜欢一种价值观超过另一种价值观的偏向。我们把价值倾向和价值取向当近义词使用。与论争有关的语境和事实问题也会深深影响到我们持有某个价值倾向的程度。我们持有特定的价值倾向只到一定程度为止。这样,比如说,有人在多数情况下都认为自由选择比集体幸福重要(例如,穿着印有国旗图案的服装),但是当他看到可能会对集体幸福造成太大损害的行为时(例如,一个人发表种族歧视演说的权利),他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价值倾向。换言之,价值观假设随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它们在一种情况下适用,而一旦规定性论题的具体条件发生改变,我们就可能采用非常不同的价值倾向。

选择价值取向需要一个推理的过程。这种推理和其他推理一样可能有凭有据、考虑周详,并且细心体贴。但是它也有可能是草率马虎、固执己见。因此,价值取向需要有一定的正当理由,这样批判性思考的人才能加以考虑。一个价值取向需要有证实它的理由,正如任何一个结论都需要理由一样。这样我们每个人才能研究其推理过程,然后形成我们的评价。

怎样寻找价值观假设:

  • 好的起点就是检查一下作者的背景。
  • 追求自身利益本身自然没什么错误,但是这样的追求常常限制了一个特定的作者所能包容的价值观假设。
  • 要注意一点:并不是因为一个人身为某个团体的一员,就一定会认同这个团体的特定价值取向。以为同属一个特定团体的任何一员想法都完全相同,这就犯了大错。
  • 可能发生的结果是价值观假设的重要线索。
  • 论争中所持的立场带来的结果到底可不可以接受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价值倾向。
  • 结论到底可不可以接受主要取决于潜在的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对这些结果的重视程度。因此,要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观假设,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要注意他用来证实结论的各种理由,然后判断哪些价值取向会导致作者认为这些理由比其他理由更可取,而那些其他的理由本可以从论题的另一个方面来进行论证。
  • 问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作者用做理由的特定后果或结果对他而言显得那样可取?”
  • 如果争论的人采取相反的立场,他们会关心什么:另一个找出价值冲突的有用技巧就是反串。问一下这个问题:“如果所述的论争中的这些人采取相反的立场,他们会关心些什么?”如果有人说我们根本不应该用猴子来做实验,你就应该问自己:“如果我要为使用猴子做实验进行辩护,那么我应该关心些什么?”

@描述性假设(descriptive assumption):
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想法,而你应该记得,规定性的或者说价值观假设是关于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那些想法。一个理由自身并不具备与结论之间的直接联系,理由必须通过特定的其他想法(常常是没有明说的想法)才能与结论相联系。这些想法如果真实可行,就证明可以将理由作为结论的一个支撑。因此,一个理由是否能证实结论,或者说是否与结论有关,主要取决于我们能否找到没有明说出来的想法,将理由和结论从逻辑上联系起来。如果这些没有明说的理由是描述性的,我们就称之为描述性假设。

  • 例:这辆车一定会将你送往目的地,不论目的地在哪里。我在各种情况下都驾驭过这种型号的汽车。
    • 假设一:年复一年,某个型号的汽车质量始终如一。注意这个假设是一个关于事情是什么样的陈述,不是事情应该是什么样的陈述,因此它是一个描述性的连接假设。
    • 假设二:将要用新车进行的试驾是由推荐这辆车的人亲自操作,与他之前的试驾完全一样。只有假设作者对驾驶行为做出恰当定义,这个结论才能被其理由所证实。我们可以将这种描述性的假设称为定义性的假设(definitional assumption),因为我们想当然地认定一个术语的意思,而这个术语可能有不止一层含义。因

怎样寻找描述性假设?
一个非常重要的描述性假设类型就是定义性的假设,即想当然地认定一个可能有多重意思的术语中的一个意思。找到假设的任务其实就是通过填补缺少的那些联系来重建推理的过程。你想提出一些想法来帮助交流者,让他的推理变得“有道理”。一旦你的头脑里有了一幅整体论证的全面图景,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含的因素都得以体现出来,你判定这个论证的强弱就显得更加游刃有余了。我们怎么才能找到这些重要但缺失的联系呢?我们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 不断思考结论和理由之间存在的鸿沟。
  • 寻找没有明说出来的支撑其理由的那些想法。
  • 将自己置于作者或演说者及其反对的立场。
  • 认识到有可能存在其他方法来获知理由中提到的好处。
  • 对论题进一步学习了解,避免表述不完全成立的理由来当作假设。

给你写作时的建议:
既然价值观和描述性想法是我们写作和思考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那又有什么了不起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这些想法通常都没有明说出来或者是假设成立的。这样读者常常会完全错失它们,他们甚至毫不清楚自己应该要时时警惕这些想法。我们要提出以下问题:“作者有没有通过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来欺骗我们?”就有可能发现这类谬误。

动脑时间到,请看以下例子自己尝试运用学到的知识:
⊙思维体操:
有时候,诚实无欺未必是最好的选择。有些个人想法最好还是不说出来为妙。例如,如果你和一个朋友交谈,他问你对某件事的意见,如果没办法在说出你的观点的同时又不伤害朋友之间的感情,那么最好还是不要说出真相的好。真相并不总是非说不可。如果你是医生而不得不跟病人说关于他的健康的坏消息,这时候坦诚相告自然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有时候在朋友之间,诚实也许需要一点缓冲地带。

⊙一点提示:
结论:在特定情况下撒谎以不伤害别人的感情是正当行为。理由:说出真相也许会伤害到友谊。这个理由强调了伤害朋友关系的负面结果。因此,这里和论证相关的一个价值冲突就是诚实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诚实是他们追求的和谐人际关系的最佳基础,但是重视和谐人际关系胜过诚实的这种价值取向在论证中将理由和结论联系起来。
和很多规定性的争议差不多,这种情形也涉及不止一种的价值观冲突。例如,这个争议也要求我们思考一下安慰和勇气之间的冲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会提问(原书第10版) 读书笔记 前言 很多人不知道怎样切实有效地提出一些关键问题 这本书的目标是传授批判性的提...
    凫水阅读 3,635评论 0 7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待问题有着不同的观点,有着不同的价值观。...
    Jensen95阅读 1,416评论 1 15
  • 1、 现在我感觉到自己还有那么一点意识,我的周围漂浮着医院里面特有的消毒酒精和药水的味道,所以我清楚的认知自己的确...
    大房子613阅读 346评论 0 1
  • 27/100 #一百天坚持一件事# 周二 雨 早起6:00 午睡2小时,听《弟子规》音频 晚间英语语音学习2小时 ...
    zuimeideni阅读 197评论 0 0
  • 上了个厕所然后就清醒了 每天都有好多话放在肚子里不知道说给谁听 每天都遇到好多好玩的事想要分享 用写也写不完的 以...
    七月的玄米茶阅读 1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