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组
-
元组的基本介绍
元组是⼀个不可变序列(⼀般当我们希望数据不改变时,我们使⽤元组,其他情况下基本都⽤列表)。元组的表现形式:tuple;并使⽤()创建元素!并且也可以使用索引值来取值!
eg.
image.png -
元组不是空元组⾄少有⼀个 “逗号(,)” 当元组不是空元组时括号可以省略。
eg.
image.png -
元组的解包
元组解包指将元组当中的每⼀个元素都赋值给⼀个变量。(变量和元素数量必须一一对应或者变量加“”以促成列表)即可通过加“”的形式调整变量不足的情况!
eg.
image.png
image.png
二、字典
2.1 字典的基本数据结构
- 字典属于⼀种新的数据结构称为映射(mapping)。字典的作⽤和列表类似,都是⽤来存储对象的容器。
d={},字典的创建可以为空值!
★字典与列表对存储数据的优劣势:
列表存储数据的性能好,但是查询数据的性能差,字典正好与之相反。 - 在字典中每⼀个元素都有唯⼀的名字,通过这个唯⼀的名字可以找到指定的元素。这个唯⼀的名字我们称之为key,通过key可以快速查询value 也可以称之为值。因此字典我们也称之为键值对(key-value)结构。
每个字典中都可以有多个键值对,⽽每⼀个键值对我们称其为⼀项(item)。 -
语法结构:
{key:value,key:value,key:value...}即创建一个有数据的字典。
PS:
字典的值可以是任意对象,字典的键可以是任意的不可变对象(int、str、bool、tuple....)
eg.
-
字典的键是不能重复的,如果出现重复的后⾯的会替换前⾯的!
eg.
image.png -
根据键来获取值如下:
语法结构:dict[key],key必须加引号,否则会作为变量来进行程序处理;当然也可以通过将key赋值给一个变量,此时不用加引号
eg.
image.png
2.2 字典的使用
-
1、dict()函数来创建字典。
eg.
image.png
-
2、len(),用来获取字典中键值对的个数。
eg.
image.png -
3、in 检查字典中是否包含指定的键。
not in 检查字典中是否不包含指定的键。
eg.
image.png -
4、d.get(key[,default]) 根据键来获取字典的指定值。
如果key不存在,则返回“NONE”;第⼆个参数(即)可以指定⼀个默认值,当获取不到值的时候会返回默认值。
eg.
image.png -
修改字典(修改、添加K-V等)
当然添加也可以用:d.setdefault()函数
eg.
image.png
image.png
如果key已存在字典当中,则返回key的值,不会对字典进行任何操作!
如果key不存在,则向字典中添加这个key,并设置value值!
-
5、update() 函数,将其他字典的key-value添加到当前的字典当中;如果有重复的key-V,则后面会替换前面的Key-V。
eg.
image.png -
6、del d[],删除字典中的key-value。
eg.
image.png
-
7、popitem(),删除字典最后的⼀个key-value 这个⽅法是有返回值的。删除之后它会将删除的key-value作为返回值返回。
eg.
image.png -
8、d.pop(key[,default]) 根据key删除⾃定中的value。第⼆个参数可以指定⼀个默认值,当获取不到值的时候会返回默认值。
而使用del()则是没有返回值的!
eg.
image.png
2.3 copy(),浅复制
-
d.copy() ⽅法⽤来对字典进⾏潜复制
PS:潜复制只会复制字典本身,如果字典中还有个字典是不会进⾏复制的!(所以其id值也不会相同)
这个值也可以是一个可变对象,这个可变对象也不会被复制!
eg.
image.png
image.png
2.4 遍历字典
我们主要可以通过3种⽅式对字典进⾏遍历。(与for...in...连用)
-
1、d.keys() 该⽅法返回字典所有的key。
eg.
image.png -
2、d.values(),该⽅法返回⼀个序列,序列中保存有字典的值。
eg.
image.png -
3、d.items(),该⽅法会返回字典中所有的项。它返回⼀个序列,序列中包含有双值⼦序列,双值分别是:字典中的key和value。
image.png
四、集合
4.1 集合的简介
-
1、集合和列表⾮常相似。集合不能为空值,集合创建时必须有指定元素!使用{}来创建集合,注意与字典的区别
特点:
★集合只能存储不可变对象
★集合中存储的对象是⽆序的
★集合不能出现重复元素
eg.
image.png -
2、可以通过set()函数来将序列和字典转换成集合
eg.
image.png
由上图可知,但是注意字典转换成集合时,只是转换的“key”
PS:要想通过索引获得集合中的指定元素,必须先将其转换成列表等有序数据才能查询数据!
eg.
4.2 集合的使用
- 1、使用in和not in来检查集合中的元素;
- 2、len()函数,来获取集合中元素的数量。
- 3、s.add()函数,向集合中添加元素。
- 4、s.update()函数,将⼀个集合中的元素添加到另⼀个集合当中。
- 5、s.pop()函数,随机删除集合中的⼀个元素⼀般是删除最后⼀个元素。并有一个返回值。
- 6、s.remove()函数, 删除集合中指定的元素。
-
7、s.clear() 函数,用来清空集合。
eg.
001.jpg
4.3 集合的运算
- & 交集运算
- | 并集运算
- - 差集运算
- ^ 亦或集
- <= 检查⼀个集合是否是另⼀个集合的⼦集
- < 检查⼀个集合是否是另⼀个集合的真⼦集
- >=检查⼀个集合是否是另⼀个集合的超集
- >检查⼀个集合是否是另⼀个集合的真超集
eg.
五、可变对象
- 每个对象中都保存了三个数据:id(标识)、type(类型)、value(值)。
-
列表是一个可变对象!
eg.
image.png
通过上图可知,修改对象时,不会改变对象的id;但是重新赋值操作时,会改变变量即改变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