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公益机构该怎么合理的进行宣传
文/新铁
我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想分享一个令我很深刻的小小误会。
某天晚上,一位我不认识的女生很生气的给我打来了电话,向我指出我们团队里有人素质极其低劣,怎么能呆在我们团队里面呢?
我当时很惊讶,我们团队应该不会有这种人吧,至少我了解的是这样。我询问那个女生是怎么回事,她告诉我说,她在与某位支教团队的领导人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以为我是支教团队的负责人想向我投诉。
我向其解释了我的身份问题后准备挂掉电话,但是后来她告诉我是因为我参与的支教团队负责人在宣传方面的一些问题而产生的矛盾时,我还是有了兴趣,想了解此事。我一向不参与任何人的矛盾的,但我想了解我关于支教宣传方面的事情。
我把她带有情绪的并且较为凌乱的话总结成一句就是“我不太喜欢甚至反感支教者在支教过程中宣扬自己多么辛苦,多么崇高,多么伟大。因为这是你志愿参与的事情,没有必要有任何的道德高尚感。”
我对这种一说法保持部分赞同的态度,对于她说的宣传方法应该可以归结于我们公益人员在初期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过度的苦情宣传。
为什么说过度的苦情宣传不好,因为在我看来涉及到两点。
首先这里涉及到一个平等问题。我们给予别人的帮助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交流,互帮互助。你在给予受助者帮助的同时,他也会回报你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在这个过程,我不同意助人者是只有输出没有回报的。比如我们给予知识的付出时,对方也会尽力的回馈我们,比如感谢,比如当地的一些土特产(这些东西或许你觉得与付出不在一个档次,但是我认为是平等的)。
最后过度的宣扬自己的“悲惨处境”是对当地人的一种不尊重。我们物质帮助的地方会有一些因为贫困问题而产生出来的现实问题,如水源不足,通讯闭塞等,但是若把之当做自己在短短十几二十天能够熬下来的“炫耀财富”这是对当地人的不尊重。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当一群外地人满脸嫌弃的走来,谁会欢迎这种人呢?当然我们需要客观的说出当地的情况,但是任何过度“苦情”的情绪化语言实在不妥。
我想,即使公益活动宣传人没有那种用“公益来标榜自己”用心,但是自己错误的选择了这种方式,其结果也会有那种反感的感受。
我们在贫困上去做相关帮扶等公益活动的时候,为了让人们对这地区有更加直观的了解,我们其实可以选择更为客观的介绍,不该出现任何的道德绑架之类的思维弊端,同时也千万别有这种“别人没做这类公益活动,我就比别人到的更为高尚”的自我优越感。
那位女生说“只是我做不了,我没办法去我没有去过的艰苦地方生活,我想象不了几天才可以洗澡不能穿漂亮衣服不能站在舞台上,有钱了让我捐钱都可以,让我去那里生活一辈子我做不”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我们尊重之,我们不该有任何的道德绑架。
公益人物或者公益团队在进行自我宣传的时候,不应该出现一些过度宣传的言语,保持客观的视野看待问题,不强求,不道德绑架,这是我们在公益宣传中最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不到以上几点,我们不仅达不到我们进行公益文化传播的目的,反而会让受众反感的心理情绪,这是我们最不愿意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