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了书展,计划外的决定。说实话去的时候没有期待太多,回来也没收获太多。最开心的,大概就是因为小哥在身边吧。
在去年之前,我是一个热衷于去书展的人。一周的活动我可以在那里泡两天。而从去年开始,对于书展越来越无感。究其原因,是我的想法变了。
过去以为去书展就代表我爱看书。只有爱看书的来书展,不爱看书的来书展也没有乐趣啊。但是去多了以后发现,去书展我不会买太多的书,因为他的折扣力度远远小于网上;其次为了买书而买书,为了防止自己空手而归,即使没有最心水的书,也会找个借口随便买一本看起来“喜欢”的书;最终呢,这书买回去了,束之高阁了。
而现在我越来越不喜欢书展,是因为:
我比以前更宅了。我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不喜欢体验人挤人的感觉。
我没有特别想买的书。过去买的书都没有看完,最近也没有什么特别想看的,没有购物的欲望,去了也是空手而归,没有收获。
现在我看的更多的是电子书,对于纸质书并没有太多的好感。觉得纸质书又重又占地方。电子书轻薄,何时何地都可以立刻开始看,做笔记也特别的方便,直接huax划线,生成word文档,随时随地都可以做汇总。
不喜欢那样的氛围。从每年统计的数据来看,中国人的阅读量不是特别大。而很多去书展的人想法不纯粹,不是爱看书,或许是想体验一下氛围。由此会有大批量的人,会让你的“参观”体验差很多。而我又是最怕人挤人的那种。
对于书展每个人的定义会不一样,想从中收获的也不一样。至少对于今天,我想收获的只是和小哥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达到这样的目的,那么就是一次成功的书展之旅。在看书的间隙瞄到他也在安静的看书,特别喜欢那时候的他。
爱看书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不过去了书展,好像又给自己打了鸡血,我要好好看书。前几年会给自己定目标,一年看多少本书,后来发现看了也不记得,意义不大。所以希望自己看了以后会有收获,自然而然的放慢了脚步。初衷是好的,脚步却慢慢的停下了。停下了,便是在原地踏步。想起了s君最近写的一篇文章,你想跳出周围的环境,那么就去做他们不会做的事情。如果和他们做的一样,那么你还是会在那里。所以,买回来的书,一本本的看完,我想收获也会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