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临近的两个城市发现确诊病例,我市立即开启紧急战备防疫措施,让各大中小学生全部回家。
一时间,本应该在学校冲刺备战一轮复习,迎接全市第一次模拟高考的孩子们,都被“赶”回了家上网课。
老师担心,怕这次“网课”要上成和去年一样的结果,那这批孩子可就“废了”。老师开云端家长会,给大家鼓士气,敲警钟。让家长做好老师的配合:每个老师负责几个小组,每天家长负责三次上传学生状态,学生不定时上传背诵英语视频。
家长也焦虑,不仅感觉这波孩子的不易,又怕孩子在家成绩不进倒退。说孩子吧,啥道理不懂?说多了嫌烦。不提醒吧,也不行,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这深浅程度的拿捏着实太难。
孩子估计内心是忧虑的。但还不能表现出来,怕父母担心。起码我孩子是这样子的。
一次聊天,无意中知晓了她产生过重读的想法后,我坐立不安。且不说重读的利弊,单就她起心动念生了“重读”念头,这个,就能对她产生巨大的干扰啊。试想,有了这想法,是不是给自己开了“后门”,留了后路:万一高考失利,转身还有路。
这怎么能行?备战高考,就应该孤独一掷,内心纯粹地向前冲。如果犹豫生了二心,脚步迟缓,速度减弱,绝对影响冲刺加速度的。这个“雷”,我必须得给她清了。
暗中观察两天,在一次她开心给我送她新购零食时。我接过零食。没等她接着“显摆”这零食有多好吃这类的话,就被我“截胡”了:聊2块钱的时间有没?她看了下表:1分钟。
1分钟?也行,我快速表达我的意思:孩儿啊,这重读可要不得,想法更可怕。这高三多煎熬啊,你还能再来一回么?况且,我知道的,没几个满意的。因为重读的成绩也是未知,谁也不能保证比应届时好。再者,你要是有了重读想法,这是一种心理暗示,潜意识里会无意识松劲儿,即使你想努力,放弃的想法也会扯你后腿的。
“时间到,我上课去了。你说的我知道了。放心吧。我你还不知到么”
哎,问题是原来知道,现在,不好说。但是我的意思向她表达了,就是不同意“复读”,哪怕是个想法。
疫情是给考生带来这样或那样困扰,但高考对绝大多数考生是来说是公平的,疫情当下,一个省份的考生应该都在上网课,形式一样,收获怎样,那就需看各自努力的结果了。
压力也是动力,困境背后是化蛹成蝶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