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共识共创第四次活动如期进行了,这期活动的主题是团队支持、团队共赢,为此本期活动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分享群的伙伴也一并融入到此次活动中,两个团队第一次在一次活动对大家来说也是一次考验。
第一项暖身活动是拍拍操。
考验大家的临在品质,先教大家基本动作,四个基本动作每组三个节拍,锻炼的是手眼脑协调能力和韵律感。一套动作下来有伙伴就蒙了,跟随音乐一共五个速度,跟到第四个就全乱套了,我自己觉察,基本能保持临在状态,四个速度都标准的完成了。
学员分享:首先引导老师带我们做了个暖身活动手指操,气氛一下就嗨了,音乐欢快,我们也随之扭动起来,虽然看似简单重复,但是需要速度时我们就跟不上了。(张津红)
由于本期有很多新队员加入,我自己的六号模式自主启动,脑海里开启了各种猜想、假设,静不下心来,暖身活动勉强跟到节奏二就不行了。一直持续到团队成员位置变换时,虽然自己已经有觉知,但仍没有很好的停下来。当林老师问我其中一次变换位置的感受时,我只是下意识的带入到了自己平时的人格面具模式之下,回答的答案大家都笑了,并不是我的答案对错引发大家发笑,但当时自己确实是没有很好的放空自己去觉察和感受。(陈建光)
大家一片兴奋,《未知的以后》音乐响起,大家进入静心练习。
第二项活动是支持的力量。在活动之前两个人一组,面对面的站立,彼此用眼神交流,感受自己也感受对方,当下时刻只有你和我,这是一种彼此间有联结的直接关系;
之后是两个人逐步分离,距离越来越远,感受那种能量的变化,此前的直接关系已经慢慢变成非直接关系了;
占位再一次变化,两个人并肩而站,这是一种伙伴关系,彼此依赖、给予力量;
再一次变化一前一侧后,后面的人一只手搭在前面一个人的肩上,感受到的是支持的力量,不是孤身一人,而是后面有依靠。
这是一个心理空间位置的体验,体验空间位置的安排和相互关系对人们心理活动及关系所造成的影响。这是个体空间位置的变化带来的能量变化和感受。
学员分享:空间位置变换,我和徐明飞一组,由相互对视,距离拉远,前后位置互换。感触最深的是她在我后面一只手搭我肩膀上时,好温暖我喜欢,由此联想工作生活中如果有人总是背后默默支持我给我力量,我是多么地幸福!心里一股暖流涌入……以后一定要做个温暖的人!(张津红)
我和沈姐一组,两个人都是飞扬队队员,彼此比较有默契,在各种位置调整过程中,两个人肩并肩时感觉特舒服,两个人朝着共同的奋斗目标相互扶持依靠前行。后面的支持与被支持,心理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支持别人身上的责任感会相比被支持者要弱一些。再后来的团队位置感受,深切领会到“圆桌会议”的火花碰撞,加上后来书记的点评,整个过程确实是一个团队讨论决策一件事情的经过,真的很神奇,虽然当时每个人是无言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彼此心灵相通。(麻建军)
我和宋祖厂对视,太熟悉了,所以感觉老宋眼睛总跑,后来当林老师说外在看到的只是自己内在的表现,我反问自己是自己在躲闪吗?静静的想一下,似乎真的是自己在有意躲闪,虽然眼睛在盯住对方,可心里却没有真正的看到对方。(郭志强)
紧接着我们又做了团队空间位置的变化。每个队为一组,进行不同位置的变阵,让每个人感受自己当下位置的变化带来的心理感受和整个团队能量场的变化。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体验,没有语言的交流,只有眼神、心和能量的变化,大家进行了体验和分享。下面是各个阵型图
学员分享:活动中林书记还有一句话印象比较深刻,小雄说:“我从陈总略带血丝的眼睛中感到了一丝疲惫。”此时,林书记就问:“那时因为你最近比较忙和累吧?所有的外在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听后突然觉得真是有道理,“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一切的关系都是自己内在的投射,无论好的坏的,唯有改变自己,才能与世界进行连接,别无他法,从改变自我开始吧!加油!(麻建军)
之后是我们8人小团队的空间变换,零散分布,点的交换,大圈小圈,半敞开,一人和多人对面而站。特别喜欢听大家分享感受,每个人内心活动都是如此丰富!通过几次活动,我发现我的觉察比以前要认真了,开始挖掘内在的东西,不是停留表面;胆子也大了,愿意分享自己当时的一点拙见,此次活动尽然分享了两次。也许正如引导老师说的谁分享谁受益,对活动的理解程度会更深刻。(张津红)
再后来的团队位置感受,深切领会到“圆桌会议”的火花碰撞,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加上后来林书记的点评,整个过程确实是一个团队讨论决策一件事情的经过,真的很神奇,虽然当时每个人是无言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彼此心灵相通。延伸到亲子教育方面,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也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的独裁者,要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用心体会孩子的感受,真正看见孩子的需求,让孩子得到应有的尊重。(麻建军)
在形成半圆的时候,我在中间真的感觉周围一股无形的力量向我挤来,有点压抑的透不过气,稍微散开一点就开阔了很多,真实感觉能量场的存在,也感觉到位置的意义。(郭志强)
这个团队心理空间的变化带来的启示是:人们所在的位置和方向会对团队成员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某种象征意义的影响,它在人们之间创建了一个关系的“系统”,从而决定了相互关系的种类和质量。
第三项活动是团队共赢--七巧板。把原来的六个队的队长分出来成立第七个队,作为指挥中心,大家好奇的围坐在一起,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游戏规则宣布后,每队都拿到了不同颜色、不同图形的五块七巧板,而每一项任务都需要七块板才可能拼接完成,或七块相同颜色的板或三个颜色、五个颜色的板组成不同的图形。
整个场开始乱成一锅粥,有喊得、又催的、又不知所措的,都在等待第七队指挥中心的协调和指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第七组仍然没有统一的答复,我递上了话筒交给他们便于指挥,但似乎没有作用,仍然是各想各的,在大约十分钟后,七组终于做出决定把全部的35块七巧板集中到第七组,按不同的任务书进行重新分配。开始有了进展,一些组开始按任务完成拼图,但过程中,有两个组基本是停工状态,队员们有的开始急躁
看着计分牌有的组已经有成绩了,但也有的组不急不忙,说:我们现在安静等待,不添乱就是最大的支持。所有任务需要在40分钟内完成,38分钟的时候计分牌上已经写满了分数,全队完成了1046分,完成了团队1000分的任务。整个过程跌宕起伏,由混乱、急躁、无序到安静、有序、配合,大家在这个过程中都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和团队共赢的基础,那就是牺牲与配合,在第五项中有第六队没有成绩,需要作出牺牲成就团队的共赢,队员们都充分的理解了这一牺牲价值。
接下来是分组讨论,讨论的主题是:
学员分享:最后的重头戏确实很震撼,虽然同组的鲍书记一再提醒我要注意措辞,可是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一个字“乱”,这是我真实的表达,请各位见谅,性格使然,太“直爽”。事后分析,一味的指责七组的指挥,似乎不太公平,假如我在那个位置会不会比他们更乱呢?当时确实有点儿“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请各位原谅,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实每组队员的性格决定了每组的行事风格,比如我们组完全的核心灵魂人物-郭颖,(她应该是7w8),充分发挥了她8号的领袖风范,“你们都让开,让我来!”我本身大嗓门加上输赢模式,沈姐积极活泼,真的是“三个女人一台戏”,在我们组被我们三个演绎的淋漓尽致,完全忘记了是一个团队的活动,三位男士完全被我们三个人的架势所吓到,把权力完全交于我们手里,呵呵!毕竟人多力量大,男士们虽然动手的机会少(形势所迫),但是都积极提供思路想法,很快大家就达成共识:大家发现2.4.6组的任务一样,立刻就意识到1.3.5的应该也一样,所以把各组的资源上交,由第七组统一调配,然后分别交予奇数组(1组)和偶数组(1组)让他们先分别尝试完成任务,而不是6组同时进行,(一共35片积木,共五套),所以我很快找郭志强(我们的队长)表明我的意思,他说明白,但是场面有些混乱。很快,在我们组的“吼”叫中,我们很快就要到了所需要的积木,但是后来才发现,做早了也没用,必须其它组都完成才能达到1000分。事后最大的感想就是“急功近利”反而“欲速不达”大家都太着急了,其实生活中也一样,大家总感觉节奏太快了,总感觉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往前走,而没有放慢脚步,享受过程,只关注结果,道理都懂,一旦遇到事情就又回到了固有模式,也需要不断的觉察(麻建军)
在最后的活动中,我们第五组是比较平静的一组。在领到任务和道具后,我们快速的对自己的任务和拥有的资源进行了分析,期间大家轮流发言,虽然期间也有“靠吼”,但是我们做出决策的过程相对还比较平静。我们一直到活动结束才知道一三五组是拿到的相同任务,因此在活动初期,我们简单的做了如下的估算,七个组,总共五套板,35块,除去七组,每组要拼七个任务书上画好的图形,以及一个任务书上指定的形状。当时我们通过估算时间,及假定每个组的图形都不一样,将所以35块板依此全给一个组完成任务,简单计算时间,大致每组完成所有任务需要约5分钟,5*7=35分钟。这还是未经过资源整合的结果,于是,我们做出决定,如果想要快速完成任务那分,只有全力支持和配合其他组,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组内的任务,一开局我们就把所有的板全交给第七组。所以整个活动过程,我们有约20多分钟是在等待第七组的决策。期间也有队员说去催催七组的人给我们调配板过来完成任务,因为等待确实是很无聊的事。但是大家还是坚持了最开始制定的决策,不去催促,不去打乱兄弟组之间的决策。我们对任务分析和准备很充分,在七组拿过板来的时候,我们用了2分钟多一点就完成了所有任务。虽然我们不是做统筹决策的组,但是我们做好了自己的任务,也做到了给其他组支持。最后团队达到了预期的任务目标,我们虽然是倒数第二个完成自己组任务的,但我们做到了充分认识自己的任务,认识自己的角色,充分相信自己团队的队友,并全力支持他们。我想这是我最大的收获。(陈建光)
第七组队长分享:当宣布我们是指挥组时,按照人格模式我是很高兴的,毕竟指挥者肯定是我喜欢的,不过学会觉察后我又往深处想这个指挥一定不好干啊,不过挑战我喜欢,有挑战才有更大的成功吗。当规则宣布完毕并开始游戏时,我才意识到这个真心不容易啊,混乱的开局,导致开始的前十分钟我们一直在做无谓的争论,根本没有形成有效的方案,后来在听取各组建议和争论后形成了第一个决定,收回所有七巧板。本以为这就行了,收回后如何分配又是手忙脚乱,过程中我想确认指挥组的负责人,不过大家处于激烈的争论中,完全没有人响应(团队如果形成决议一定要在合适的时候才能进行),所以果断放弃了,随着大家乱下去吧,过程中游走于各组,响应大家提出的各种要求,和大家解释我们的任务,但是感觉事倍功半(后来的分享才知道原来大家根本不知道其他组的任务,所以我的解释根本没有意义)。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指挥,指挥组各行其是,我总是看到七巧板莫名其妙的变换,我自然处于混乱状态。后来跑到记分板去看分数为了了解各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好统计下一个资源该给那个组分配。终于在手忙脚乱中压线完成任务,虽然成功却没有喜悦,而是十分疲惫(因为一直在忙碌,可都是无用功)。该分享了,可以想像各组一定是对我们的批评,虽然感觉自己在付出,但是所有的批评我们都欣然接受,因为活动的乱和慢责任确实在我们。首先没有确定我们的团队分工,导致所有人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然后没有形成有效方案,导致任务不明确,执行力差;最后没有有效的沟通,组内和其他组,导致整个大团队一直处于混乱状态。虽然是个游戏,可却真实反映出我们的不足,不过看到不足是好事,因为我们有了努力的方向,这样的活动会让我们慢慢成长,在林老师的引导下,在所有伙伴的陪伴下,我们慢慢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超越自己。(郭志强)
而整个活动给我们得启示是:1、目标管理。团队需要明确如何达成目标,为了达成目标需要完成哪些任务,进而细化目标,进行任务分解。
2、充分沟通。团队在一开始就遇到沟通障碍,任务马上要实施,才得到重要的信息,以至于措手不及;在任务实施后,重要信息没有反馈,或者延迟很长时间;截留或者被截留对其它团队成员有用的信息;遇到问题时,不愿意请求别人的帮助,也不愿意给别人提供建设性的反馈;相互抱怨对方态度不好;经常性的冲突与争论;反复讨论无法做出决定,或者对已经做出的决定反复提出质疑。
3、机制障碍影响团队沟通效果。在团队之间需要相互信任、建立流程、跨越冲突、达成共识。在个人层面主要是沟通技巧不足,影响个体间沟通效果。每个队员在沟通心态、表达技巧、倾听技巧、反馈技巧、沟通方式的选择上还有待进一步觉察。
4、领导力。七组的任务有三条,一是领导团队达成目标;二是指挥团队完成正方形的任务;三是支持团队获得更多分数。再加上第七组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第七组是团队这个项目的领导,第七组作用的发挥对于团队目标的达成有重要的影响。
5、资源配置。在这个七巧板项目中团队资源配置状况对团队成绩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是认识资源;二是对资源的进一步分析,任务重,需要群策群力,分清轻重缓急,明确进度,做好时间管理;三是如何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最后由三个队员分别就赢/输、输/赢、双赢模式进行了讲解和分享。再次加深了大家对双赢思维的理解。
自我觉察:1、整个活动的节奏流畅,两次静心活动能够全然带入;2、能够清晰的觉知每一个环节当下自己的感受,并将自己的感受带入当下的体验中,能够随着自己的内心和感受,引导团队体验当下;3、这个两个团队合并活动,由于共创团队已经经历了三次团队活动,大家对流程和当下的体验能够很有觉知,而新加入的团队成员对活动的形式和过程的体验环节、分享环节比较陌生,与场域有些疏离(一个学员也分享了她的忐忑:其实,忐忑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本次活动要和“高效读书会”的人一起参加,那里面基本都是各个所的领导和精英们,心想自己到时候会不会“露怯”?有点儿小担心。),我在当下就已经觉知到了,没有评判,而是逐步的引导大家进入到场域中,去体会和感受,并支持每一个分享者,在分享环节尽可能多的让大家及时分享;4、在第三项活动中,觉察到有几次想干预和给建议的冲动,都及时觉察到了,并喊“停”,全然的交给场域的自然发生。
温馨提示: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