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年四岁了,在奶奶家吃饭都用的一个吧台椅,因为有些高,孩子的脚一直是悬空着。
因为孩子姥爷吃饭有个习惯,就是左脚总要踩着坐着的凳子,也不知道孩子是因为脚没地方放还是有样学样,他每次吃饭也都把一条腿拿到吧台椅上。
昨天我想了个办法,把家里的墩子推过去,孩子有地方踩着了,脚就不往上拿了。
孩子爷爷看到了,说了一句:“不是孩子做错了,是我们做得还不够。”
我当时听完挺震撼,但是没有回应。
回到自己家后,这句话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
不是孩子做错了,是大人做得还不够。
确实如此。
平常我们有什么都会去责备孩子,而不去深究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
很多育儿的书都强调,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但有时候急火攻心了就忘了原来想要做什么了,只想赶紧吼完,让孩子服从完成任务就好了。
昨天跟孩子说:“妈妈总是忍不住想要对你发火。”
孩子天真地说:“不发就好了。”
也确实是,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为什么要让他按照我们的想法来呢?
岸见一郎在《幸福的勇气》中提到,自然界的动物们,基本都是内在的思想和身体的成长成正比,而人类却是个例外,身体的成长显然比思想要慢很多。
这句话很明显的告诉我们,孩子其实已经懂事了,只是他们的身高告诉我们他还是个孩子,所以我们总会用对待小孩的方式对待他们,殊不知他们已经跟我们一样是个大人了,只是社会经验不如我们丰富罢了。
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孩子,也是出于对孩子的尊重。
我不在意孩子是不是学习好,我只希望他做他自己,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