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里胖子一片西瓜。
胖子一看,皱眉,脖子后缩,转身跑走了。
为啥别人家的猫爱吃西瓜?
给家里胖子一根冰棍。
胖子一看,皱眉,脖子后缩,没有跑。
我故意将冰棍怼到它鼻子上。
胖子拼命甩前爪子。
明明甜水粘在鼻头,为啥甩前爪?
笑死了。
上面的食物,都有一个特点——含糖。
西瓜,甜甜的,放在冰箱里冰镇,吃起来甭提有多爽。
冰棍,甜甜的,放在冰箱里冰冻,不然就化成糖水了。
那么,猫咪的疑惑,「那些个破玩意儿那么难吃,为啥人类那么喜欢吃?」
当然,猫是几乎尝不出甜味的。所以严格来讲,猫咪对糖谈不上好吃与难吃。只是胖子恰好对这两个含糖食物特别反感。
于是有了好恶上的偏好——难吃。
嗯,糖的确很「难吃」,咋戒糖就那么难?
对于一个对香烟极其厌恶的胖总来说,总是迷之自信地对自己说,我是绝对不抽烟的,那香烟那么难抽。
但实际上,胖总只是没有开始抽而已。
先从骨子里将自己洗脑了,难抽,绝不抽烟……
糖不一样,胖总已经开始吃了,而且吃了好多年。
就和抽烟一样,「爱」抽烟的人已经开始抽了,而且抽了好多年。
要让他们戒烟,确实很难。
下次再有人说戒烟很容易的,你就对他说,你让胖总戒了糖再说。
「太难了!」
糖和烟的成瘾机制,虽然不能说一模一样,但也总算是毫无区别。
它们像失散多年的「魔鬼双胞胎」。
一个穿着糖衣,一个高冷酷炫,但本质上都是人脑操控大师。
①吃糖和抽烟,都会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
多巴胺赛道。
糖分入口,多巴胺飙升,大脑喊:「爽,再来一口!」尼古丁入肺,多巴胺超车,大脑继续喊:「爽,再来一口!」
你看,连大脑的台词都差不多。
B:大脑说台词这件事你怎么知道?
通过你这个人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呀,不爽你就不会继续了。
②耐受性提高,越吃越是无底洞。
今天一份糖很快乐,明天得两份或许才能同等快乐。
最初,半根烟就上头,后来一天一包还是很emo。
大脑被频繁刺激后阈值提高,变麻木,需要更大剂量才能嗨翻。
③戒断反应堪比集体翻车现场。
尝试戒糖或者戒烟的人,都会碰到以下烦恼:
首先是烦躁焦虑,看谁都不顺眼。
亦或是注意力涣散,工作干活像在爬刀山,好像丢了魂。
甚至生理不适,比如头痛、失眠、坐立不安。比如胖总会有事没事的去翻翻冰箱,看有没有什么「甜」食可以吃,没有的话就很焦虑。
这说明身体早已被「绑架」,抗议断供。
④一个暗戳戳,一个光明正大。
香烟的成瘾写在盒子上,「吸烟有害健康」。
但抽的人无视,嗯,上面说的是吸烟有害健康。我这是抽,吸和抽是一对反义词,所以抽烟大概是有益健康吧。
偷换概念还挺行的嘛,至于有没有害,身体比你清楚。
糖成瘾,却藏在各种食物里——番茄酱、沙拉汁、全麦面包……防不胜防。
所以,糖更阴险,它甚至冒充「快乐必备品」混进你的日常餐桌。他不会告诉你吃太多的风险,并且你大概也知道风险是啥。
但碳水(糖的简称),的确使人快乐呀!
⑤社会态度也被「双标」得明明白白。
抽烟——被骂、被禁、被隔离。
吃糖——被鼓励(至少不禁止,因为确实有点用,比如低血糖的时候)、「吃点甜的开心一下」、生日蛋糕插满蜡烛让你啃。
糖的成瘾性被集体美化,成了「合法的快乐瘾品」。
……
虽然成瘾机制一样,但糖只要适量,对身体也没啥危害。
对于胖总这种常年健身的人来说,糖反而是必需品。健身前补充一点,能大大提高效率。
换句话,肌肉的合成需要糖。
另外,既然糖戒不掉,唯有增大锻炼强度来平衡多出来的糖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了。
刘谦,「烦恼丢出去,好运留下来!」
于是,「热量丢出去,快乐留下来!」
健身之后,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吃糖,没有负罪感。
但是我请问,抽烟要减少负罪感,该怎么做?
……
糖和烟都很难戒。
但真要说两者唯一的区别就是,吃糖不会霍霍别人而抽烟会。
吃糖——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别人不领情,老娘减肥哩!
只好继续独乐乐。
抽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瞧你这损色,还想躲?我们生活在同一片空气中。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