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看了看钟表,以及是凌晨4点了,在武汉方舱医院隔离室连续值班6小时后,00后的刘家怡有些累了。从广东惠州市支援到武汉之后,这位年轻的护士第一次想家了。
等待着最后一位医疗人员从隔离室走出,刘家怡就可以脱下厚重且不透气的防护服,小憩一会。同事从隔离室走出,再为最后一名患者插管后,刘家怡看出她有些体力不支,但还是耐心的让她把防护服脱下。
白得刺眼的防护服和临时搭建白色的板房,让人有些晃眼,而此时此刻刘家怡的眼前,一直都被一层白雾笼罩。护目镜不防雾,所以戴着一只都有白雾,热的时候还有水珠。自己的汗液在防护服里不能挥发,感觉全身上下被一层汗液裹挟着。全天戴着口罩,呼吸也变得急促。但是就是在在这样嫉妒难受的情况下,刘家怡还要为医疗人员脱防护服。
刘家怡尽量小心翼翼地脱下防护服,因为如果动作太大,残留在衣服上的病毒就会趁虚而入,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而后被头发带出去,后果不堪设想。慢慢脱下防护服后,接着就是摘下护目镜,刘家怡一边摘一边督促医护人员闭上眼睛,如果把眼睛睁开的话,病毒可能也会通过眼睛的黏膜趁虚而入。
护目镜摘下之后,接着是口罩,如果要进舱,戴一层口罩是远远不行的,往往要戴两层。所以当刘家怡取下口罩的一瞬间,医护人员长舒了一口气。脱下来繁重的防护用具,医护人员轻松多了,给了刘家怡一个微笑。
刘家怡其实看不到笑容,因为随时随地,只要在方舱医院,医疗人员都是要戴口罩的,刘家怡只能看到对方笑成月牙的眼睛。这双眼睛如同当初家人送别她去战场的眼睛,欣慰里带有些许焦虑。家人鼓励刘家怡去支援前线,那是带有一些自豪所以感到欣慰,但谁有能看出那一抹笑容也有一些担心,看破,不说破,为了就是给刘家怡鼓励,让她不会感到害怕。
刘家怡想到父母,眼泪控制不住流了下来,可是不能用手擦,只能任它流,然后用棉签擦拭,就是为了防止手上的病毒进入眼睛。安抚了自己的情绪,刘家怡振作精神,因为她明白,虽然她还是方舱医院少有的00后,但是她既然穿上了防护服,就要承担责任,就要付出努力,不再是一个孩子了。这是她对着采访记者说的话,也正是这句话,激励着她。
凌晨四点的武汉,在这个时候,也有一批00后像刘家怡一样还没进入梦乡,也有不少年轻人甚至可以说是孩子,他们在这次抗疫中,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还有一些00后,他们虽然没有投身前线,但也有在家里,上着网课,不出门,不聚会,在家安心学习,迎战高考。00后在大人眼中虽然可以说是孩子,但在疫情前,都不在是个孩子,都要为战胜疫情作出牺牲。
二
凌晨四点的武汉,35岁的汪勇开着自己的货车,载着一车的早餐,去往武汉金银潭医院的路上。这一车早餐,是滴滴司机汪勇联系餐饮企业,对点为金银潭医护人员准备的。除此之外,还有酒精和防护服等医疗物资。
汪勇开着车,凌晨的武汉道路上除他之外没有别的车,很多人还在梦乡。他望了望远处的高楼,楼上的LED屏幕,整夜都亮着“武汉加油”四个大字。在寂静的黑夜里好像散发出希望的光芒。正是这个光芒,给了汪勇起早贪黑的动力。
从大年三十到现在,汪勇几乎没有停过,一直在为金银潭医院运送各种物资。有医生的眼镜断了,汪勇跑遍武汉也要给他配上眼镜。医生护士希望吃口热饭,他就马上联系企业,调配物资。在这一个月了,汪勇一直在坚持,金银潭的医生都称他为“万能的汪大哥”。
回想一个月前,那时候也是凌晨,汪勇第一次接送下夜班赶回家的护士。那时候自己还是有点害怕,和刚从医院出来的医护人员同坐一辆车,当时的自己有些谎,甚至两只腿一直在打抖。但之后,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医护人员的尊敬,在两三天后对医院的援助后,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都知道了这个叫汪勇的陌生人,而在这短短几天之内,汪勇和这些人之间不再是陌生人,对于汪勇来说,他们是亲人一样的存在。他们想要什么,自己就提供什么,拿怕自己掏出仅有的积蓄。
其实汪勇不止一次问过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家里面有年迈的父母,也有妻子和两岁的小孩,如果说自己被感染了,家里面那么多人该怎么办。汪勇没想那么多,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到底。医护人员是保护人民的免于病毒的一线,如果医护人员得不到支持,那疫情就无法控制,自己也难独善其身。凭着这份信念,汪勇坚持了一个月。而在这之间,他不断协调各方资源,志愿者也越来越多。选择这一条路,汪勇没有后悔过。
想到这里,汪勇回过神,已经到了金银潭医院。把早饭一个个送到下了夜班的医生护士手上,他们疲惫的眼神中流露着一些安慰。因为他们的“大哥”来了。其实不止一次,这些医疗人员叫他不要再送了,会累坏身体,可以他一直在医院和家之间奔波,除了送货就是睡觉休息,甚至和家人也没多说上几句话。因为在汪勇的心中,医护人员就是保护人民的白衣天使。“我们能做的不做,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在一线救死扶伤,我们做的就是后勤,把他们后勤保障好,他们就不用操心了。“
凌晨四点的武汉,有很多人还在睡梦中,但还有些人在为抗争疫情做斗争。他们以夜继日,消耗着自己的身体和精力。他们有的是抗争在前线的医护人员,从五湖四海涌向疫区,离开家乡,毅然投身一线。他们有的是从事物流的人员,他们把全国各地的医疗物资运完武汉,冒着生命危险,这已经不是责任而是使命,在他们眼中,运输的不是快递,而是救命的人。还有的是那些守着各个交通关口的警察,他们严防死守,不让病毒侵入,防止疫情扩散,尽管他们的防护物资不够用。
除了这些在抗疫前线的英雄们,还有一些默默无闻的人,他们在疫情期间,保持着社会有序运行,促进口罩的生产者,物流业的运输人员,24小时跟进报道的记者,还有挨家挨户防疫宣传的基层人员,还有每个待在家里的老百姓,都为防疫做出来巨大贡献。
凌晨四点的武汉,我们庆幸有这些人保护着我们,使我们免于疾病能安然入梦。但我们更希望,在凌晨四点的武汉,所有人都能安然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