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想着写点啥,却总是有很多顾虑,如:写在简书会不会被熟人看到阿,熟人看了会怎么想我,又不是偶像怎么包袱那么重,太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了,这样活着真憋屈,一点都不自由。
在简书写也有一个好处,就是能看到自己写了多少字,对数字还是挺执着的,相信量变会影响质变。
就像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那就老弹窗:“连接超时”,看得我老烦了。
我承认,文字确实能让我心情平静,思路清晰,能沉淀下来。但我做不到每天日更,每次挑战都不能成功,一看到就有压力,为啥我就是这么容易放弃,这么难以坚持呢?哪怕每天写100字,真是连敷衍都懒得敷衍了。
刚刚听了ky老师的说话,她教我们如何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有以下五方面:
一、要会选书,我们普通人选书就选方法类的书,能帮自己或别人解决问题的书,那些大部头或者文学类的书闲暇时间可以看,意思就说要看自己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不会表达就看如何表达类的书,想养生美容就看美容养生类的书,想写小说就看写作技巧的书,这个时候就也可以看文学类的书,所以看书前要找到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盲目去看。
而且选书时,别看封面,要目录,目录的内容要逻辑清晰,并且是你需要的。
二、要走出去读书,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要有一个合适读书安静的环境,如果在家没有安静的环境,面对着家里的沙发和床就想平躺的,就可以去附近的咖啡厅,图书馆,公园等安静的公共场所,把手机放口袋里,别放桌面,端坐在桌面上,打开书本,安静看起书来,所以老师说要让我们离家出走去读书。
三、读书要扫读,带着问题读,特别是读工具类方法类书,就该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而不需要通读,觉得自己不读完整本就会错过很多宝贵的知识,带着这样的包袱,读起来就有压力,乏味,容易放弃,我们应该想查字典一样去读书,想知道什么问题,就翻开目录去找到答案,每看完一个知识点,我们又解决了一个问题,这样看书就会越看越有成就感。
四、要输出,要记录,做个善于积累,善于总结的人。看书时要勾勾画画,写下当时的感悟理解或联想,看书不记录,不勾画,就是白读了,这本书就跟你没有关系,只是走马观花,水过鸭背了无痕。
同时记录能让自己理清思路,锻炼自己的文字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炼精华,每日精进。从自己的记录中,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不足或闪光点,还能为自己写作提供素材,挖掘自己的写作天赋,有了文章也可以去投稿,不是为了收入,而是去检验自己的写作水平,激励自己创作热情,能有收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人不能赚自己认知以外的收入,写作就这样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的事。
五、要重读,好书读十遍,老师说自己不爱借书给别人,因为读过的书里面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气息,不想被别人窥视,也不想别人在里面留下痕迹。并且一本好书,就要反复阅读,感受此时和彼时阅读的感悟不同,回看自己之前的记录,也是一种有趣的体验。
就写到这里吧,希望自己能写下去,自己想要的结果,就要刻意练习,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