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世界给我们一个错觉,努了就会有收获,小时侯是这样,大人教我们的也是这样。
长大了,才知道收获这东西有多有少,是否与努力成正比。有时付出努力很大,收获却很少。
这样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报怨,付出了那么多,却从没有感动过。
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它只告诉了我们,努力了就有结果。重在有结果就好。
引导我们先走出第一步。然后让我们根据得结果的大小,不断反思,不断调整努力的方法,从而提高收获的效益。
这时,同样存在很多时候,纵然方法对了,结果始终不尽人意,收到的仍然没有最大化。
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时”,这个时间,是不是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最佳时间。比如,会飞的猪。风口来了,猪也能飞上天。说的就是时间节点的问题。
如果风口到了,不想走风也会把你推着向前。
如果时间未到,再多再苦再牛的方法仍然产生不了最大效益。
然而,我们一生之中,谁能知道风口在什么时候来?没有风口的时候,难道就不用努力了吗?
我想说的是:如果真的一辈子都遇不到风口,自己又不努力,肯定会饿死。所以努力是必须要的。
为了延续生命,我们还得努力,努力着延续生命,才有等待到风口来的机会。
从财富分配的角度来看,它却实存在一个巨大而确定的风口。并且这个风口人人都会经历。
这个风口在哪里呢?
从小到大学毕业阶段,大多数人都处于求学期,这个阶段属于学习阶段,基本都是父母供养,属于消费阶段。还未对社会在贡献,社会财富不可能倾向这样的群体。也就是学生时代的群体。
当我们毕业,进入社会。开始为社会创造价值,社会财富开始有部分分配给我们。但不可能多。因为我们仍然是在学习较多,付出较少的阶段。
经过五到十年,我们自己的业务技能全面熟悉,全面撑握,社会百分之二、三十的财富会开始倾向这类人群。因为社会的大部分权利还在领导手中,自己也还没有十足的领导能力,只是在试着向上爬的阶段。我们在这类人群中,能分到的财富份额仍然是很少的一部分。只能继续成长。
年纪来到35~50岁,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为人处事、视野格局、人脉经验、业务能力、社会地位都在不断提高,逐步变得得心应手。独立撑握事件。
这时我们已成为这个社会的顶梁柱,社会财富自然而然的向这类人群集中倾斜。因为这部分人对社会的撑握度,奉献度都是最大。
这个时期就是社会财富的风口期。
此时,名誉、地位、经验的积累都产生了价值。无论做什么,效益都会远远在于年青时。社会财富70%将会倾向于这部分人。你努力即便少一些,也会得到比年青时多很多的财富。
50岁以后,财富分配的数量逐步衰退,因为疾病的启动,会耗费前期积累的大量财富,死亡之时,我们的财富又回流到财富这一大池子,不可能带走一分。
如此说来,社会财富分配的风口在于35~50岁之间。这一风口人人平等,人人有机会。
如果这一机会也错过了,那么注定这一身是贫穷相伴。
众观全局,任何企业家,他们的财富积累在35岁以前很难达到峰值。因为这时的社会财富风口还未到来。这时要么正开始创业,要么正在创业中,这都是创业的初始阶段,绝对没有达到顶峰状态。
要达到顶峰状态,还得经历了很多事,甚至很多失败。不断总结,不断学习,逐步提高,想把事业及财富达到顶峰状态,还得十几年打拼。
当社会财富真正向他们偏移的年纪,只要方向是正确的。那么,一定会有一次质的飞跃,财富的大迁徙的机会。
这就是我们的人生财富的风口。它固定而又可以预见,每个人都会经历。
所以,不到风口的时候,努做好自己,加强煅炼,不骄不躁,如猎豹一样,静静的爬下,炼着自己的耐心,猎物出现,才有机会给出致命一击。得到自己想要的猎物。
下沉到当前的事情中去,让自己不断成长。
这时所有的苦都不叫苦,所有的累都不是累。它只是你地位及名誉的积累,是能量的积蓄,是耐心等待猎物的过程。
当社会财富的风口来临时,有更多的力量,抓住更多的财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