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世界》中,出现了四种父亲,他们对于家庭的责任心不同,经营生活的能力也不同,其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不一样,那么,不同的父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生活?
有能力,有责任心
孙少安,他从小对家庭就有很强的责任心,少年失学,很早就下地劳动,十八岁,他担负起全家人的一切,并以此为荣。
他拼死拼活,为家庭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改变生活的困苦而努力奋斗。
他很自觉地,把重担压在自己的肩上,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长大以后,他知道贫困和痛苦的滋味,所以,在将来的孩子身上,他绝不会让他们也和他一样。
这样的父亲,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仅给孩子提供物质生活条件,还要在精神上给予孩子帮助。
可以想象,他的孩子,可以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的成长。
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已不再是人们追求的首要目标,精神追求才是主要的追求。
孙少安,可以让孩子在享受充足的物质生活上,有更高的思想追求。
有责任心,能力不足
孙玉厚,他对家庭充满了感情,生了五个孩子,都是懂事的孩子。
在生活中,他们从不向他索要东西,而是尽量节省着花钱。
他把所有的心力,都花在过日子和抚养几个孩子身上,生活虽然艰难,但他还是尽力,抚养他们长大。
他一直秉承着清白淳厚的家风,把他们培养成正直善良的人。
家庭负担重的时候,少安早早的扛起了养家的重担,虽然读书少,但还是从现实的艰难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生活这本书,并不比大学差多少,你只要想学,任何时候都不晚。
少安生活中,每走一步,都要和玉厚商量,因为在他心中,父亲仍是这个家庭的掌舵人。
其他的弟妹,也是靠自己的能力,走出双水村,在自己的世界里,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有这样的父亲,尽管物质要求没有保证(因为大家都一样)但在生活中,彼此依靠,互相协作,团结一心,都是这个父亲力量的凝聚。
他们是吃了不少苦,但正是因为这些苦,让他们才知道,必须要改变自己,才能离开双水村。
在他们离开双水村后,才慢慢找到自己的道路,最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责任心不强,能力强
孙少平,少平和少安相比,他没有那么深厚的故土情结。
因为,他在村里呆的时间较短,大部分时间都在外求学,所以,对于家庭,他也没有少安那种深厚的感情。
在家庭中,只要有什么事,大哥都在前面承担,他可以放心地做自己的事,所以家庭对他的影响,给他造成的负累,也不太大。
他对家庭的渴望,体现在对明明的身上,他是个单纯善良的人。
对待孩子,他偏向于,先满足他们的内心渴望——精神生活。
而对于物质生活,他并不看重,这样的孩子,上了社会以后,可能会像他一样,看重精神生活,而忽视物质生活。
他的这种思想,放在教育孩子身上,似乎有点不切合实际,追求精神生活,也需要物质生活的保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责任心不强,能力也不强
孙玉亭,他对家庭的责任心不强,他从来没有把心思,放在管理家庭上来。
所以,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地,无拘无束地成长。
生活中的吃喝拉撒,全靠自己解决,至于其他的,就不能再考虑了。
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属于粗放型和野蛮型的,他们在社会上,可能是天不怕地不怕,因为,在家里没有形成敬畏的心理,缺乏管教。
所以,在社会上可能会吃亏,在家里没有吃的亏,社会上会给他补偿。
因为,社会是个有法治有规矩的大家庭,如果你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规则,就会受到处罚。
父亲在教育中的作用
现在,人们常说,母亲是一个家庭的重要支柱,因为母亲与孩子的接触较多,给孩子以母爱的关怀和兴趣导向的培养。
而父亲的身影却总是缺乏,父亲的教育,尤其对于孩子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他们的孩子,可能是八零后或九零后,面对的压力,不仅来自于生活,而且来自于社会。
现在,社会各行各业,转行很快,要适应它,靠一俩门手艺,估计很难维持生活。
所以,拥有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因为,他们已经成人,对家庭、社会、孩子都充满了责任。
这样,如何缓解压力,就要依靠自己,对压力的理解而定。
有的人,一次就被压垮了,而有的人,即使一败涂地,仍然能爬起来。
为什么同样的压力下,有的人能淡然处之,而有的人却无法面对?
心态不同而已,这都是对待压力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所以,在教育子女时,既不能让他们没有压力,轻飘飘的活着,也不能让他们负重前行,没有魄力去做事。
而是,既让他们理解压力,也要让他们轻松的生活,把压力化为动力,然后再踏实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