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一类官被称为学官,在不同的行政区划里,称呼又有不同。在府一级称为教授,在县一级称为教谕和训导。这些官的品级很低,老百姓分不清,统统称他们为教授。教授的官阶看起来很高,因为没有是清水衙门,生活却很苦逼。
教授的官阶虽然高于衙门里的书吏、典史和巡检,却没有他们的日子过得好。这是因为典史、巡检和书吏参与治理社会事务,虽然权不大,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却有油水可捞。教授、教谕这类学官,只参与管理官办学校。不像现在的公办大学,有成群的学生,有大额的财政拨款,清代的官学平时不上课,学生都是在家用功。
学子参加各类考试,只有录取他们的人才有被称呼老师的资格。在县是县太爷,在府是知府大人,在院是学政。学官是排除这三类人之外的,如此一来,教授教谕的在学子中间就更没有威信了。
但教授教谕也不是没有捞外快的机会,只是机会很小,和他们的老婆使用的绣花针的针眼差不多。童生参加童子试,要找资深秀才担保,如果经过教谕,会收取一点手续费,这是其一;其二,童生如果考取了,正式入学也要给教谕一点孝敬。这两个捞外快的机会,能收多少钱呢?几钱银子吧。
就这么一点银子,别人不给,你一点办法也没有。但第三个便宜,教授们一定能占得到。
每年春秋两季的祭孔时用到的祭品,主要是一个大猪头,肯定归教授们享用。清代的官员普遍低薪,一个县令每年才40两银子。但因为大权在握,可以肆意收刮,日子也是蛮滋润的。可怜教授们在清水衙门,真正的两袖清风,日子相当地清贫,平日能吃块豆腐就算改善生活了。所以教授又被人称为豆腐官。
老实人想打打牙祭只能等到春秋两季祭孔。不那么老实的,可以在祭品上打主意。因为祭礼都是教授张罗的,祭祀是否合适,他们说了算。
比如屠户提供了祭孔的猪头,教授嫌小,说不合规矩。屠户只能提供太点的,教授还是说太小。屠户气得只翻眼。教授虽不受人待见,但也是朝廷命官呀,没法和他们理论。这时候,只要塞上一点银子,什么事就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