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一代廉吏杨震赴任东莱太守途中,其昔日举荐的昌邑县令王密为报知遇之恩,深夜怀金十斤前来相赠。面对这份“厚礼”,杨震的一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掷地有声,不仅令王密羞愧而退,更成为中华廉政文化中慎独精神的典范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曾以杨震“四知拒金”为例,强调党员干部要保持对“围猎”腐蚀的高度警觉,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近期中央通报的李献林等人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聚餐饮酒致1人死亡事件,暴露出部分党员干部在“无人见处”放松要求、在“独处之时”放纵欲望的突出问题。这种顶风违纪的行为,既违背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更与杨震“四知拒金”的高洁品格形成鲜明对比。
当前,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当练好“四知拒金”的慎独之功,将慎独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纪律规矩成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保持“如履薄冰”的警觉。慎独之要,首在敬畏。党员干部要拧紧思想认识的“总开关”,通过个人自学、集体研讨、“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系统掌握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从思想深处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时刻敬畏党纪国法、警惕权力诱惑,以强大的思想定力确保行为上的清正廉洁,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恪守“不愧屋漏”的操守。慎独之要,重在自律。无论是身处大庭广众之下,还是独处于无人问津之时,党员干部都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一个样。要管好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自觉与别有用心之人划清界限,同低级趣味的活动及人群保持距离,对看似平常却暗藏玄机的“人情往来”保持高度警觉,坚决做到不“伸手”、不“踩线”、不“越界”。
养成“察于未萌”的自觉。慎独之要,贵在自觉。党员干部要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定期“照镜子”检视行为偏差,及时“正衣冠”纠正思想松动,做到时时自我警醒、事事敲响警钟。要主动接受监督,把同事的直言、群众的意见当作改进作风的明镜,对发现的问题绝不遮遮掩掩、避重就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立行立改,以“见微知著”的智慧举一反三,确保问题改得见效、作风转得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