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术语表

  1. HBsAg(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的一种蛋白质。血液检查中检测到高数量时,表明血液中存在病毒,提示急性或慢性感染。HBsAg检测呈阳性意味着一个人具有传染性,可以将疾病传播给他人。
  2. 抗HBs或ABsAb(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血液中存在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抗体,表明从乙型肝炎感染中恢复或对病毒有免疫力。当一个人接种了乙肝疫苗时,也会产生这些抗体。
  3. 抗HBc或HBcAb(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乙型肝炎核心抗体):这种针对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抗体在感染开始时出现并持续一生。抗HBc检测阳性表明过去或现在感染过乙型肝炎。它不能预防乙型肝炎病毒。
  4. 地方病/地方性流行(Endemic):描述通常在特定地区或人群中发现的疾病。例如,疟疾是非洲部分地区的地方病。
  5. 慢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持续6个月以上的肝脏炎症。最常见的病因包括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6. 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一种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肾脏细胞中的酶。血液中ALT水平高表明肝脏损伤或疾病。这种检查通常用于鉴别肝硬化引起的肝病,以及酒精、病毒或药物引起的肝炎。
  7. 肝细胞(Hepatocytes):肝脏的主要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解毒、蛋白质合成和储存、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胆固醇、胆汁和脂类的合成。它们几乎占肝脏质量的80%。
  8. MH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细胞表面发现的一组蛋白质,帮助免疫系统识别外来物质。它们与病原体的肽片段结合,将其呈递在细胞表面,以便被适当的T细胞识别。MHC蛋白质有两种主要类型:I类和II类。一类蛋白质存在于微生物每个细胞的膜中,而二类蛋白质存在于免疫系统的细胞中,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
  9. 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s):存在于肝窦腔(小血管)内的星形巨噬细胞。这些吞噬细胞参与肝脏对感染、毒素、缺血和其他应激源的反应。炎症激活库普弗细胞可能有助于肝脏修复,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
  10. 暴发性肝炎(Fulminant hepatitis):一种以肝细胞大量坏死、肝脏体积缩小为特征的综合征,通常是由于肝炎病毒感染、药物性肝损伤或接触毒素所致。有时会导致危及生命的肝衰竭。
  11. HBIG(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一种可注射的溶液,含有能够与乙型肝炎病毒结合并摧毁它们的抗体。如果在适当时间注射,它可提供对乙型肝炎病毒的被动免疫,并可防止接触病毒者发病。
  12. HBV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乙型肝炎疫苗):一种建议所有出生婴儿和19岁以下未接种儿童接种的疫苗。每6个月注射3-4次,可以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也建议患有糖尿病的成年人以及因性伴侣、生活方式、工作或与感染者有家庭接触而有接触病毒风险的人接种。
  13. HBeAg(Hepatitis B envelope antigen,乙型肝炎包膜抗原):在乙型肝炎感染早期阶段(病毒在肝脏中积极复制时),在血液中发现的一种蛋白质。血液检查HBeAg阳性表明病毒在血液中循环,使患者具有高度传染性。当病毒进入非复制阶段时,血液中无法检测到HBeAg,血液中出现针对它的抗体(抗HBe)。
  14. Dane颗粒(Dane particle):乙型肝炎病毒粒又称Dane颗粒,由外层脂质、核心蛋白、病毒DNA和DNA多聚酶组成。外层包膜含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15. HbcAg(Hepatitis B core antigen,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蛋白抗原,存在于完整的病毒粒(Dane颗粒)内和受感染肝细胞的细胞核内,表明存在复制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这种抗原不会在感染者的血液中循环,但在急性感染期间会出现针对它的抗体,但不能预防重复感染。
  16.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一种负责DNA复制的酶,帮助形成新的DNA副本
  17. 肝病专家(Hepatologist):医生,是肝病分支的专家,包括胆囊、胆道和胰腺疾病
  18.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一种从肝脏开始的癌症。通常确诊于50岁以上的成年人,男性比女性更常见。肝硬化是引起肝细胞癌的最常见原因,感染乙肝和丙肝的人也有患这种癌症的风险。
  19.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怀孕期间胎儿肝脏和卵黄囊产生的蛋白质。孕妇体内的AFP水平可能升高,但在婴儿出生后不久就会下降。AFP水平高于正常水平(>40微克/升)可能表明肝硬化,肝癌,睾丸癌或卵巢癌,以及妊娠期间的问题。
  20. 肝硬化(Cirrhosis):由肝炎、慢性酒精中毒和损伤等疾病引起的肝脏晚期瘢痕,肝脏正常组织被破坏。随着肝硬化的发展,会形成更多的疤痕组织,肝功能达不到最佳状态。
  21. 纤维化(Fibrosis):结缔组织因反复损伤而增厚、结疤
  22. 致癌基因突变(Oncogenic mutations):致癌基因是指当表达水平异常高时(可能是由于突变)会导致正常细胞癌变的基因。某些病毒感染可能引发致癌基因突变并导致癌症。
  23. 手术切除(Surgical resection):从身体上切除部分或全部组织、结构或器官的手术。手术切除可以切除癌变的肿瘤或器官的病变部分。
  24. 肿瘤消融(Tumor ablation):一种非手术技术,在不切除肿瘤的情况下破坏肿瘤,通常用于小肿瘤,在CT、MRI或超声的放射指导下,用热或冷来烧除或冷冻肿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