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变化太快,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

【香知蜜读940】  2018/07/12 星期四  荐书蜜友:书童珊珊

文:黄玉峰


这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语文教师黄玉峰的一个演讲稿,演讲对象是一群企业家和高管,他们的孩子就是所谓的“富二代”。

因为焦虑,家长们都在拼命地为孩子积累财富,希望孩子拥有更优越的人生,却忽略了孩子拥有幸福人生的关键因素——独立人格。所以,很多孩子的物质异常丰富,精神却并不自由。

实际上,这种焦虑并不仅存于富人圈层,放眼望去,很多家长都陷入了物质追逐的怪圈之中,并把孩子有无出息的标准定义得十分狭隘,认为考取名校便是成功,反之则反。这样下来,孩子累,家长也累。

身处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单纯地为下一代积累财富是短视的,把孩子培养成有知识、有修养、有独立见解、堂堂正正的人才是正道。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富有洞察和智慧的文章了,真心希望推荐给每个人看。

鲁迅当年为什么要说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因为他处在中国几千年以来变化最剧烈、断层最厉害、人们最迷茫的时代。那个时候有一个大神刚刚倒下, 就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孔老夫子、儒家道统。什么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 这些一夜之间变得好像不合时宜了。

所以鲁迅要问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因为那时候有很多人不明白,到底要怎么教自已的孩子, 世界变化得实在太快,他们自己就糊里糊涂,吃不准什么才是对的、有意义的, 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培养孩子才算成功。

1这个时代作为父亲的我们,实际上精神空虚、迷茫而又焦虑

这个时代,我们的精神是比较空虚的,比鲁迅他们迷茫得多。过去我们寄希望于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希望大同世界,人人高尚,后来这个想法完全破灭了。接着我们又相信至少劳动致富、天道酬勤, 通过刻苦读书或者辛勤劳动可以改变命运,可是最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事情让人们连这点信念也摇摇欲坠了。

过去家长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现在家长也教育孩要好好学习,但已经不是同一个意思了。

大家都听过一句话 ,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听上去很尊重知识文化,但是要知道,这句话出自北宋民间流传的一首《神童诗》。北宋是一个可以靠读书换取荣华富贵的时代。所以这首诗中还有一句话:“满朝朱紫贵, 尽是读书人。” 

为什么读书高呢,这是有前提的, 还是因为读书可以做官发财。我们现在说 “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 但是一旦哪天发现世道变了, 变成“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了,“读书高”的思想很快就会土崩瓦解。

现在社会很浮躁,谁也说不清除了钱到底还有什么是可信的。所以现在人们的动力, 就是尽可能地为自己和孩子积累更多的财富。

现在的父母都很着急,有出息和没出息的标准也很单一。孩子从小就被逼着上奥数班,要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 大学毕业了又要急着找工作, 然后要急着成家、买房、生孩子,在工作上要求晋升,生怕差了一步就比别人迟了,好像一辈子都被人拿着一把刀在追着跑似的, 无休无止。

孩子很累, 家长也很累, 因为所有的事情,包括读书、工作甚至恋爱、婚姻都被当成任务来完成。

曾几何时人们相信进了国家的工厂就是拥有铁饭碗,终身有保障,更早的时候是营业员最吃香,还要送礼托关系才能当,现在看看真像做梦一样。我们又有多大把握相信,现在自已给孩子安排下的生活的就是最好的,就是能让他平安幸福一生的呢?

这就是法国哲学家萨特说的,“ 你可以期待太阳从东方升起, 而风却随心所欲地从四面八方吹来。”

今天的我们和鲁迅他们的心情一样, 每个人都在问: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我们到底要教给孩子些什么? 留给孩子些什么?

2生存很重要,但使自己幸福的能力更重要

鲁迅当年的回答是这样的:

“须用全副精神,专为他们自己,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不被淹没的力量,也就是不管风向怎样变化,都能够使自己生存下去的能力。但今天,我们的希望比鲁迅说的要求更高一点。我们不仅要孩子生存,而且要他们有能够使自己幸福的能力。

形势永远是在变化的,但是人心是不变的。一个自己有独立思想的人可以做弄潮儿,一个被安排着随波逐流的人就很容易被潮水淹没。

这一代孩子的金钱观、价值观都和父辈不同

富家子弟,尤其是中国的富二代们,有很大的特殊性,他们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金钱观、价值观和一般人有所不同,也和父辈不同。我们在思考如何教育他们的时候,首先要思考如何理解他们。

有个故事,说一个白手起家的大富翁去住酒店,要了一间最廉价的经济房。酒店经理认出了他,就说:“先生,您儿子上次来我们这里,住的可是最豪华的房间啊。要不要给您换一间房?”  富翁说:“我儿子有一个有钱的爸爸,所以可以住豪华房间,但是我只有一个很贫穷的爸爸啊。”

他这句话说得很有意思。很多人以为这个故事是在讽刺儿子败家,我不这么认为。这只是反映出两种不同的金钱观。

柏拉图在《理想国》这本书里,记录了一段苏格拉底和一个很有钱的人的对话:

苏格拉底问他,“你的钱是自己挣来的呢,还是继承你父亲的呢?” 有钱人就问,“你为什么要问这个呢?自己挣的又怎样,继承父亲的又如何?” 

苏格拉底就说, “自己白手起家挣钱的人,看钱的眼神就不一样了。因为这钱不仅仅是财富,而且还是自己的产品。 这样的人会很爱钱,就像诗人爱自己的诗篇,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如果是继承来的钱,就不会对钱本身有这种执著的感情,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工具而已。”

苏格拉底是个穷汉,但是他看得非常清楚。对于财富的积累来说,当然必须要有富一代的精神才行,但是富二代的那种心态,却也不一定就是错。有时候把钱看轻了的人,反倒能够关注到一些其他重要的东西。

再讲一个中国古代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战国时候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当时帮助勾践复国的一个谋士叫范蠡,这个人绝顶聪明。事情成功之后,他觉得勾践这个人猜忌心很重,怕惹祸上身,就功成身退、隐姓埋名逃走了。后来他逃到一个地方,改了个名字叫陶朱公,白手起家做生意。

他有三个儿子,二儿子去楚地经商,与人发生争执,打死了人,被判为死罪。家人当然急坏了,要陶朱公去通路子把人救出来。范蠡老家就在楚国,人脉多,又有钱。于是他决定派小儿子去活动,让他带一千镒黄金去楚国救哥哥。但是临走前,大儿子却非要抢着去。

陶朱公只好答应让大儿子去,他写了一封信交给老大,嘱咐说“你带着黄金和信去找我的老朋友庄生,要听他的安排,千万不要争执。”老大答应后就上路了。

老大找到庄生家,交上了书信与黄金。庄生收下之后,告诉他:“你立刻回国,你弟弟会被放出来,什么也不要问。”老大嘴里答应着,心里却没底,不放心,怕这个庄生收钱不办事,于是他没回国,而是悄悄地在楚国住了下来,想“监督”庄生。

他没想到,庄生是当时的隐士,在楚国相当有名,楚王都很尊重他。他为人廉洁正直,而且自尊心特别强。这一大笔黄金,他不想要,叫自己的妻子封存起来,准备事情办成之后再把黄金还给陶朱公。庄生找了个机会求见楚王,跟楚王说,夜观星宿,对楚不利。楚王问怎么办,他说得实行仁政,大赦,放了罪犯,感动上天。楚王答应了,准备大赦。

老大正偷偷躲在楚国托人打听呢,结果就传出了楚王准备大赦的消息。老大知道了大喜,心想,“原来楚王本来就要大赦,庄生恐怕什么忙也没有帮上,那么多黄金不是白给他了吗,得要回来。”就又去找庄生。

庄先生看见老大来了,人吃惊地问道:“怎么没走呀?”老大说,“弟弟还没救出来,怎么回去呢?现在听着要大赦了,弟弟命大,特意来辞行。”庄生听出他的意思了,沉默了一会,就说:“黄金都在隔壁房间,你自己去拿。”

老大很高兴地带着钱走了,心想我为家里省下一笔巨款。庄生觉得自己一个堂堂名土居然被这么一个小子愚弄侮辱了,心里气得很。

于是二次求见楚王,跟楚王说,“上次建议,您果然采纳了,这本是好事,可是现听到议论,陶朱公的儿子犯罪了,也在其中,听说他花了重金,在上下打点贵族,所以人们议论,大赦不是为楚求福,而是掩人耳目,目的是为了放陶朱公之子。”楚王一听火了,说:“陶朱公算什么,我偏要先杀了他的儿子,再大赦。”

结果,老大最终还是没能把弟弟活着带回来。尸体运回来的时候,全家悲痛,陶朱公说,“我早就知道这次他救不回老二,我为什么派小儿子去,就是因为大儿子从小跟着我一起创业,白手起家,知道来钱不容易,不舍得花钱。小儿子出生的时候我们家就有钱了,他平时花钱潇洒得很,哪里知道挣钱艰辛,所以他不会吝惜钱财。”

讲这个故事不是要为败家子说话,只是想说,在优越的家境中成长,不需要为柴米油盐伤脑筋,可以是坏事,也可以是好事。关键是要能正确地认识、理解自己的孩子,顺势地引导,而不是做拧着来、逆着来的事情。

作为父亲(母亲)教育孩子,我们具体怎么做?

具体到教育的做法上,我有下面几点建议,或者说是希望各位家长注意的地方。

 第一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很可爱,都是小天使。可是上了学就开始“可恶”了,不读书,不听话。为什么?其实不一定是他变坏了,只是他变得不完全受你控制了。尤其是富人家的孩子,阅历见识比较多,更容易早熟,和父辈的观点不同也是很正常的。

当年辛亥革命起义的那些人,大多都是富二代。比如秋瑾,用钱就豪放得很,还写过一首诗:“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正因为他们衣食无忧,所以才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最终让自己投入到使社会进步的事业中去。这种高尚的觉悟往往不是一般的小市民能有的。

还有一些富家子弟,因为经济基础牢固,就有艺术、人文方面的追求,和世俗的“有出息”的定义有很大差别,在一般人眼里是不孝之子。比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不喜欢读教科书,不肯参加科举考试,他鄙视那些追逐功名利禄的人,给人家起个绰号叫“禄蠹”。

他尊重女性,珍惜人的真性情,这些在我们现在看都是很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在贾政眼里贾宝玉却是一个不孝之子、纨绔子弟,因为他不符合一个家族产业接班人的要求。

还有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他把所有的家产都拿去换了艺术品,整天玩古董、书画,从家族的角度来说也算一大败家子,但是他败得高雅、败得有学问。他爸爸是聚财的,他是散财的,但是他比他爸爸留下了更大的名声。

据调査,百分之八十的企业家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继承产业。但是做孩子的是不是愿意,能不能胜任,继承之后是不是幸福的,这是不一定的。

我们要承认一个事实:孩子是独立的,不是你的私财。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有一首诗,叫《孩子》:“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当然,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绝不等于溺爱。很多溺爱孩子的家长,并不是真正地尊重孩子。他们不相信孩子有自己做决定、做事情的能力,所以才处处包办。孩子物质异常丰富,精神却并不自由,其实是很痛苦的。

许多外国富翁不肯给孩子留产业,这不是不爱孩子,也不完全是要锻炼孩子吃苦,而是给孩子自由选择、发展自已人生的机会,这正是一种最大的信任和宠爱。因为“大树底下是不长草的”。

 第二 ,培养好习惯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的前提,是从小就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读书学习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锻炼身体和爱护健康的习惯、负责任的习惯等等。

过去有出戏叫《三娘教子》,孩子不读书,三娘就拿棍子打他。现在说到体罚的问题很敏感,在发达国家孩子是打不得的。这个问题我倒是觉得,在竖立规矩、培养习惯的时候,惩罚也不失为一种行为训练的方法,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就算不打,也必须有其他的惩罚措施,比如没收电脑、手机。

所以关键问题不在打还是不打,而是在于在惩罚错误行为的同时,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被破坏了,比任何错误都可怕。“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孩子是最可怕的。有时候,打两下,痛过也就算了,但是“骂”意味着来自父母的否定,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最大的心理伤害。

 第三 ,注意身教

成功的路上起作用的到底是什么?有努力,有机遇,还有什么?想了解孩子,首先可以从反省自身开始,因为遗传的力量太强大了。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有时“不言之教”的影响要比喋喋不休的说教大得多。

中国历史上许多大人物的父辈,也不是平庸之辈,就算是普通人,也都有些志趣和见识,绝不是庸俗的人。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父亲叫王旷。史书记载,王羲之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的时候,看到父亲在房里的时候总是捧着一本书在看,而且百读不厌,好像很有滋味,看完之后又很小心地收在枕头下。他心里好奇这是什么书,有一天趁父亲不在,终于从枕头下把书翻出来,一看是一本古代的《笔说》,这是本书法论著。王羲之小小年纪,好奇心加上一点天分,也迷上了。

后来王旷发现了,问:“你为什么偷我的书?我是怕你还小,等你长大成人后,我传授给你。”

王羲之软磨硬泡,王旷拗不过他,最终还是让他读了。从此王羲之的书法便大有长进。这位父亲的枕边放着这种书,天天读,本来就不是一般的俗人。所以哪怕不用教,更不用逼,儿子自然就被吸引,哪怕偷偷摸摸也要学。

 第四 ,打造贵族,注意家庭的“软实力”

所谓贵族,家教渊源,最重要的并不是金钱。贵族即使失去金钱还是贵族,贵族是无法速成的。

现在国家都强调要发展软实力。为什么会这么强调呢? 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太快,物质膨胀速度太猛,精神、文化、意识形态各方面的发展速度却远远跟不上。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说: 光是发展物质和经济不能成为一个大国,一个大国必须是能输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而一个富人要赢得尊重,要成为贵族而不是暴发户,也是非常类似的模式。

中国有许多古老的格言,都强调家教的力量。“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便是读书。”古书《周易》中,有这么一句话: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谓家庭的软实力,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积德。这个德包括一切美好的品质,有担当、有责任感、有理想、有文化、有优雅的品位。

现在富人很多,消费得起最贵的拉菲,但喝一口酒背后也有文化,有的人即使能拥有名酒,也没有那条欣赏的舌头。

最后还要一颗平常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成功人士教育子女时普遍有一个毛病,就是期望太重,给的压力太大。大家都觉得: 自己很成功,孩子就必须像自己一样优秀。这就是失去了平常心,往往容易出问题。

最近,球星贝克汉姆秀出了他的中文纹身,很惊人的八个字: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乍一看很奇怪,一个外国球星怎么会纹这句话。这是我们中国的孔子的名言,但是现在的中国人往往却无视这个道理。

在我们过去的教育里,承认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消极的、不可取的。其实不然,正是承认所谓功名富贵的偶然性,才是从世俗当中解脱出来,保存一点自己的灵魂需求的前提。

孔子说过的另一句话也值得我们深思: “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土,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这话太实在了,富贵谁不爱? 如果刻意拼命追求就能求得到,那孔子也会不顾一切去争取,如果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估计他也会去参加应试教育。但是孔子看得很清楚,正因为富贵是不可求的,所以还是听从自己的心吧,自由一点。

总之,不论有多少挫折,只要有好的心态,还是可以很幸福,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永远幸福,不管刮什么风,不管下什么雨,永远幸福,家庭的幸福,个人的幸福,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