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滑板鞋》,虽然这首歌很滑稽,但是歌词里的一句话我想把它变成口头禅。月光下我看到自己的身影。。。这是生命中美好的时刻。。。这是生命中美好的时刻。。。
生命短暂,一生的时间应该怎么安排,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孔子说,生无所息。古谚语说,一寸光阴一寸金。长辈们说,别贪玩。老师们说,多花点时间学习。老板们说,加班再加班。
时间怎样花,才不能算是浪费。
我的观点是,如果这一刻我认为是我生命中美好的时刻,那么此刻的时间就没有被浪费。生命中这样的时刻越多越好。
我的一个长辈曾经迷恋四国军棋,废寝忘食,接连几个月,昼夜颠倒,网上奋战。一段时间过后,他说感到自己虚度时间,觉得自己沉迷一款游戏,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我不觉得,首先,四国军棋必然是引起这位长辈极大的兴趣。以至于他不吃不喝不睡觉,依然保持兴奋。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可以让你保持狂热。只要在做这件事,就可以抛开一切烦恼,不觉得辛苦,全身心投入。我认为,下棋的时候,就是他生命中美好的时刻。
武侠小说中也曾有过这样的描写,某个人物痴迷于习武,接连不断地废寝忘食昼夜颠倒,时而参悟心法,时而一跃而起打一套行云流水的拳,然后一段时间后他的武术又有精进,这算虚度光阴浪费时间吗?
爱因斯坦也曾昼夜颠倒废寝忘食,做梦的时候都在研究某些理论,最后他的脑子越用越活,得出了伟大的结论,他是否虚度光阴浪费时间?
肯定会有人说,不对,习武和搞科研,是“正当”的,玩游戏是“不正当”的,不能放在一起类比。
但是我认为,能让一个人废寝忘食不眠不休处于一种狂热状态的动机,不是为了保持优秀,而是因为乐在其中。
如果让不爱武术的人勤奋习武,搞不懂深奥理论的人去搞科研,那这个过程肯定是苦恼的。比如我就不爱下军棋,一盘都坚持不下去。但是我爱看小说。。。
每个人都有各种需要,保持优秀是一种需要,享受某些乐趣也是一种需要。
如果一个人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一辈子也没有一件值得狂热的东西,那是可悲的。活一辈子都是在听别人的话,按照别人的意思去活。
如果一个人,明明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却一辈子克制自己,不曾有时间痛快淋漓地完全投入其中,也是很令人惋惜的。
连续几个月,沉迷下棋,能有这样一段时光,其实也蛮不错的,没必要觉得浪费了。
我说这些有点毁三观吗?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之所以对自己这么“严苛”,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在追求优秀。这与我们从小的成长环境、受到的教育有关。
从小可能家长会对我们灌输,玩物不可丧志,要有自制力,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等。如果做不到,比如因为贪玩,晚回家半个小时,就会被数落被指责被呵斥。久而久之,这些不可触犯的禁令,成为我们自己内心判断自己行为的一把标尺。习惯性地对自己下判定,而跳过了思考环节,每当自己贪玩了一会儿,就很担心自己“不优秀”了,不被爸妈接纳了。
我们已经是成年人,已经没有妈妈追在屁股后面,让我们几点必须起床,几点必须吃饭,几点必须写作业,几点必须去睡觉。
虽说人生有很多无奈,比如有时候为了谋生,不得不花时间在苦差事上,但是给自己留下一些可控的时间,听从自己内心的安排,难道就真的罪无可赦吗?今天我就熬夜了,今天我就玩游戏了,怎么的?
最近看罗胖的演讲《时间的朋友》有感,为我自己叛逆的、追求自由、追求个性的思想找到了支持。
比如我爱的游戏、小说,传统教育说我玩物丧志,说网络游戏是精神鸦片,是洪水猛兽碰不得,娱乐消遣是不务正业。我很清楚明白这些说法不对,至少不绝对正确。但是我一直词穷,不知道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什么。罗胖说了一个词——社交货币。
学习、工作是需要的,但是伴随着我们每天每天的生活,玩游戏、听音乐、看小说、看电影、逛论坛之类,也是不可缺失的体验。这些东西会成为社交活动中的谈资,所谓社交货币。体验的东西多了,才算见多识广,也是学习的一种,不是只有捧着一本书看才叫学习。
就还是说小说,经常会看到某章某节,作者灵光乍现的地方,说出那么一段特别精妙、引起共鸣的话。思维和思维的碰撞会产生更多的思维。如果把自己封闭死了,全是洪水猛兽碰不得,岂不是白白错过了这些精彩。
就还是说军棋,一盘又一盘地下,见识各种各样的对手,也经常能看到灵光乍现的一招(我对军棋不太了解,也许象棋更有这种感觉),这种体验,怎么能算是浪费时间呢?
学习工作(狭义的)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多美好的时刻吗?虽然有句俗话说先苦后甜,但是呢,俗话是有上下文的,是放在某种情境下的,不是任何时候都绝对正确的万能公式,该勤奋的时候偷了懒是不应该,但是这句话首先应该判定的是:什么是该勤奋的时候。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总不能说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是该勤奋的时候吧,又或者,也总不能说,休息的时候不能娱乐只准坐着发呆吧。刻板的人生,有多少美好的时刻呢?几十年的一生里,美好的时刻占比多少呢?
假如现在正好没有什么要紧事,眼前摆着一个能让人愉悦、放松的项目,比方说看小说,挠得心痒痒,此时此刻是否一定要克制自己呢?一不小心超过了该去睡觉的时间,但是那又如何呢?
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猫吃鱼狗吃肉,人类追求美好的时刻。玩就玩了,为什么要觉得可怕,为什么要后悔,为什么要觉得自己犯了错。就像猫的小鱼到了嘴边,却要克制自己不去吃,好像如此一来,这只猫就变成一只能吃苦耐劳的,高尚的,有品德的猫了。每时每秒都像一个苦行僧一样克制自己,人生何其无趣。
人是有许多必须完成的事,比如要学习要工作,没错,但是留出让自己对某项兴趣爱好保持接触的时间,留出让自己全身心放松,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的时间,也是正当的。怎能认为是浪费时间呢?
沉迷,我认为是个好词。有一样东西可沉迷,是一大幸事。有时候仅仅是一个程度的问题,自己做好判断做好控制,不至于要把自己的一些乐趣所在完全抹杀,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像在完成某项任务一样地度过。
很多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对很多事情丧失兴趣。比如到了超市里,玲琅满目的各种食品,没有一钟想尝一尝。休闲的时间,没有想见的朋友,没有一项感兴趣的娱乐活动,管他什么户外远足、登山、滑雪、篮球、足球,室内的电脑游戏、桌游、唱k、画画写作、阅读、看电影,全部全部都提不起兴趣。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只剩下每天机械地去上班,按时啃书充电。这算不算是,丢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