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整部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患白血病的老人家向曹斌求情,这段对话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没有下跪,只是平淡的一句话,但是这句话也包含了很多内容“我不想死,我想活着”。一个患有白血病的老人家想活下去,但这么多年她已经吃垮了整个家,一瓶药四万块,无疑是天价啦。现在有了同样能治病的药,比正版药便宜了几十倍,老人家看到了希望,但警察又要浇灭这个希望。老人家没有什么能做的,只有向他求情,她想活下去。这段对话也直接影响曹斌后来放弃对印度格列宁的追查。
没有一个真正的坏人,都是为了生存,吕受益为了吃便宜的药,为了活下去,去找了程勇,程勇生活窘迫,为了筹医药费,为了让儿子过上好日子,为了不让前妻看不起,为了赚钱,他答应了吕受益,吕受益无疑是程勇的引路人,没有他,他也不会知道印度格列宁。
该片的女主角思慧,一个单亲妈妈,女儿得了白血病,丈夫在女儿生病的时候就跑了,但她必须救女儿,为了赚钱她去了酒吧跳舞,当程勇给经理扔钱让他去跳舞的时候,思慧在台下也跟着喊,先是呐喊,后是流泪,一声呐喊,一滴眼泪道出多少辛酸,她可能是想起了自己,想起了自己在台上跳舞时的场景,不知忍受了多少委屈。
五人的转折点是在遇到张长林,一个假药贩子,在得知程勇卖的印度格列宁时,多次威胁程勇,最后,被逼无奈,程勇把代理权给了他,五人不欢而散。程勇没有做的对不对,人都是自私的,他还有父亲还有儿子,他赌不起。
吕受益的死对程勇的打击很大,从程勇第一次去吕受益家,他老婆向他敬了满满一杯酒,她是真的感谢程勇,感谢他救了自己的丈夫,吕受益病情加重时,她老婆去找了程勇,向他求情,求求他救救她丈夫,她孩子不能没有爸爸,很辛酸,尽显一个女人的无助。程勇为了救他再一次去了印度,但吕受益没有坚持住,他没熬过化疗的痛苦,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给他做干细胞移植,也为了不拖累妻子,他选择了再一次自杀。
程勇对吕受益的死很是愧疚,如果当时他坚持卖药或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程勇走时看到外边的病人,他的眼神里掺杂着愧疚与害怕,病人的眼中也包含了很多,愤怒,怨恨,期待。终于,程勇再一次卖起了药。
黄毛对程勇的态度是有转变的,从一开始瞧不起他,到后来为了他甚至送命,当黄毛知道警察来了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跑回去告诉程勇,可是他还是自己开车跑了,自己担了风险,为了程勇的安全,为了程勇可以继续卖药。
黄毛的死再一次打击了程勇,在医院,他声嘶力竭的对曹斌喊,他才20岁,他想活,他有什么错,黄毛的死再一次坚定了程勇救人的信念,最终不惜赔钱也要卖药救白血病人,权当是赎罪吧。
我也很好奇,张长林这种唯利是图的人,在被抓之后竟然没有供出程勇,可能他也是敬重他吧,毕竟程勇第二次卖药是为了救人而不是赚钱。
程勇在最开始卖药单纯是为了挣钱,“我不要当什么救世主,我要挣钱”。从一个只知道挣钱的人变为一个救世主,到后来被抓时,为了让病友们拿药先走,不惜自己挡住警察,这时的程勇已经是一个救世主了,为了救别人,不惜牺牲自己,去监狱的路上,成千上万的人在送他,那一幕真的把我看哭了,程勇也完成了改变,也获得了人们对他的尊敬。
不得不说参演的演员都很优秀,每个人都把每一个小人物演活了,徐峥扮演的卖药人,谭卓扮演的单亲妈妈,周一围扮演的嫉恶如仇的警察,杨新鸣扮演的刘牧师,章宇扮演的黄毛,还有王传君扮演的白血病人,还有王砚辉扮演的卖假药的人。每个人近乎完美的表演,才组成了如此完美的盛宴。
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每个人都为了生存而竭尽全力,最让我惊艳的是王传君。
他把一个白血病人应有的虚弱感,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好像这个角色就是为了他而生的,为了这个角色,每天跳绳8000下,为了一场戏,吃42个包子,两碗面,是一个敬业的好演员。
在《罗曼蒂克消亡史》里,他的表演就令我惊艳,在《我不是药神》里,他更好的展示了他出色的演技,希望以后越来越好。
感谢该影片的创作者日以继夜的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希望我国的电影事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