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回成都呢?
三有
2017年4月24日
工作一年漫谈
校园生活的怀念与工作交际感悟
自从去年六月底离开学校来北京,七月四号至公司报到,到如今一七年四月二十四号,我工作也有差不多十个月了。可能由于毕业之前,都没有出校园工作实习过的原因,刚到公司的时候都是万事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得罪上司,一句话没说对就得罪同事(现在想想其实同事领导们那会这么容易就得罪了呢,汗!);对在公司工作的环境与氛围、责任与规则都不清楚,所以想着我要一切皆以主管的指令为准,宁愿每天多干多,不和同事扯皮,任何给我的活我都接,保证听话顺从;只要我活都认真干,废话都少说,也不想着升职加薪,这样我总不至于在公司混不下去吧。这样我就可以先在公司扎下根,把技术练好。只要把技术练好了,我也就不担心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只能委屈自己了,大不了在这家公司呆不下去了就换一家公司(确实怂,哈哈,毕竟前二十多年都是在读书)。刚到公司没能力就好好认怂,不怕苦、不怕累,抓紧掌握核心技术;等掌握了必要的技术后,就可以放松一些了,毕竟不担心在这家公司呆不下去后,找不到下家公司了。
真的好怀念在学校的时光。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只要你走出自己的圈子,就能找到新的圈子,结识新的朋友,认识新的生活态度。想好好学习的时候,上课就认真听讲,好好学习;想挣钱的时候,可以约三两朋友一起去兼职;见到心动的女生的时候,还羞涩的去跟人家搭讪。百无聊奈的时候还可以喊上自己的三两哥们一起出去撸串喝酒、吹牛打屁。然而,时光易逝,毕竟不可能永远留在校园、留在过去不长大。处在什么年龄就做那个年龄合适的事情。临了,还是去了一个远离兄弟、远离我喜欢的姑娘的城市。
也许只是因为我所在在公司是小公司的缘故,进入公司后几乎没有培训。本想着公司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干活,应该会在刚来的时候安排不少的技术、公司文化类的培训或者活动。然后,事实上到了公司两周后除了有一个关于公司业务的两天培训外,就没有其他的培训了。看来是高估了公司的培训机制(后来知道小公司的新人培训大多都这样)。没办法,既然公司的培训无法补上我技术上的短板,那我就只能靠自己啰。刚开始的时候IDE都不会用,只是知道点java的基础,在工作之前也没有正经的写过代码(不是软件或计算机专业毕业)。这个时候,我就发扬我不要脸的学习态度,遇到同事就抓住问,问不清楚就不让走,一时没理解就先把暂时理解的部分回去实践一下,剩下没理解的等会就又去问。才开始有同事不耐烦我这样问问题,可是我能在网上直接查到答案的,我都已经自己解决了,网上找不到答案的,关于公司架构和业务的也只能和同事多交流才能增进技能了。所以不停的去叨扰同事我也是心有惭愧,只能请教的时候尽量保持礼貌。久而久之,同事习惯了我的方式后,反而每次和我讲解业务的时候,变得很细心了。可能因为他知道,要是我没理解的话,后面肯定还会来请教他的,那他干嘛不一次性教懂我呢,嘻嘻!
当技术长进到一定的时候,我遇到了第一个瓶颈。此时感觉到在技术上,我每天已经难以感受到长进了。这个时间大概是工作到第八个月开始有的。我知道这是因为我之前的基础知识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光靠业务的熟悉,已经难以持续的让我明天感受到进步。我想我可能到了又需要重新拿起书本,提高自己的技术深度的时候了。只有当技术再次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我才能再次感受是到自己每天的明显进步。
无论是中学的时候,还是大学的时候,老师都总是告诉我们“等你们毕业后进入社会,人际关系就没那么单纯了”。然后,我觉得人还是那些人,为什么仅仅因为进入了社会人际关系就变得复杂了呢?
是的,我承认,因为工作的关系,一个公司的同事之前存在竞争的关系。但是,校园里就不存在竞争的事情了么?竞争班委、竞争奖学金、竞争老师的表扬...这些也都是竞争啊。相反,在公司里,同事之前虽然存在金钱利益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那么直接攸关的。中间经过了几层中层领导和部门之间的分工“隔离”后,直接给员工发工资的人,并不是公司老板;老板对于员工的直接利害关系其实隔得还比较远。而同级员工之间对升职的需求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炙热,毕竟现在想要在一家公司从小兵做到大Boss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在一家公司从小兵升一级到主管,应该都是比较很小的事件;并且,由于现代人经常跳槽,大多数人从进入一家公司,从定职到离职,其职位几乎都没有变化过。言而总之,学校里当年老师给我们灌输的“到了社会就极难交到朋友”的言论其实并没有多少真实性。想当初,我高中化学老师说这话的时候,他和我们英语老师还打得火热呢,那他们还不一样是同事关系么。因此,即便是工作后,碰到想认识,想做朋友的人,也放心大胆的去结识吧。工作中碰到好人坏人,和校园里并没有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心态。保持开放的态度,人待我好,我报之以德;人以恶对我,我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