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双十一,这个月双十二,很多人除了清空了购物车,也清空了钱包。相信很多人也都忙坏了,因为这一年一次的狂欢购物节是需要耗费大量精力的。
首先,需要能熬夜;其次,需要手速快;还有就是要拼计算能力,没错,就是计算能力。今年的双十一,各种红包和优惠券,什么火炬红包、品牌红包、跨店优惠、满减优惠、定金抵高额现金、预售价、领取优惠券、膨胀......如果你想知道自己能以一个什么样的优惠价格买到你想要的商品,那你一定要仔细认真的好好算上一算了。
我因为数学不好、网速又差,所以这两年也就没敢前去跟着凑热闹,反倒是过了双十一之后才开始“剁手”。
双十一在商品价格上的套路太多,多到让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知名营销达人李叫兽就曾对双十一的套路在公号上有聊过,看过之后确实表示赞同。
双十一在价格策略上商家使用了哪些策略呢?就其中几种说明一下:
1.锚定效应:先标出一个高价,然后再给个优惠低价,即“原价xx,现价xx”,这样更能吸引用户。
2.相对差异:同一类产品多放几种,一些标高价,一些标低价,这时低价的商品更容易被用户接受。
3.概率折扣:抽奖的形式比产品打折更有吸引力。
4.心理账户:满减策略、满额返券、领取优惠券,以及今年的“订金”和“膨胀”都是利用用户的心理采取的策略,让用户感觉到优惠和便宜,并且利用优惠先抓住用户。
5.损失厌恶:比起收益带来的快乐,更在意损失带来的不快乐。现在不买的话,可能就错失掉机会了。
6.捆绑损失,分散好处:把多种商品组合到一起给个总价,并且推出一系列免费赠送的东西,让用户一次支付,而不是感觉到多次支出,并且感觉要优惠很多。
7.尾数定价:把价格的尾数设定为9,这样会给人一种已经被打过折的感觉。
那么,双十一的用户行为,究竟是什么心理呢?
降价折扣、促销氛围、时间压力、繁杂信息,同时持币搜索、伺机秒杀、担心错过......
1.利他行为增加:想买些东西送给家人或朋友。
2.自制力释放:忍了这么久,为的就是这一天的疯狂购物和发泄。看见那么多优惠信息,完全忍不住。
3.预期后悔式购买:内心产生不买会后悔的心理。
4.尝试新选择增加:倾向选择更多新花样,买点新鲜的不一样的。
5.销量领先:那么多人在买,而且是品牌,有代言人,很有知名度和销量,值得买。
6.稀缺性感知增强:对于限时限购的产品更热爱,更有紧迫感。
购物这件事,都在说要理性,可商家是绝对不会让你理性的。能不能理性还得靠自己,看看自己能不能看得透商家的套路,有没有自制力,以及钱包里数额的多少。
东西,是用来用的,不是用来囤积的。价格、需求、购买,三者都要考虑,不能因为价低而购买。很多东西买回来,可能是因为当时“便宜”,脑袋一热就买回来了,买的时候以为自己会经常用,结果是堆在房间里落层灰。
脑袋一热是小事,房间越来越小是大事,堆了那么多东西,生活质量没升反降。买东西,是因为你确确实实需要用到这个东西,恰好价格又不错,你才要买的。再说了,自己有多少钱不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