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玮玮的第一篇10W+文章发表在2016年3月,文章题目是《你策马扬鞭仗剑走天涯,我在路边赏我的花》。
这位20岁的小姑娘,描述了自己理想中的“不浮躁世界”:生活方式多样,价值观多元,不炫耀财富,不用自己的价值观裹挟他人,人人活的自在安然,俨然一幅现代版的《桃花源记》...
这样的理想,当然与我们真实生活形成巨大反差,但正是现实的无奈与美好的期冀,促使此文被争先点赞转发。
一、不浮躁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你在北京有好几套房产,日子过的潇洒快活。我肚子里藏着万卷学识,不问世事也自得其乐。
你想折腾,就去创业、拥抱 “北上广”;爱自由,就背上行囊去远行流浪。没有人对你辛苦好几年创业未成冷眼嘲讽;也没有人看轻你一路的风餐露宿和漂泊无根。
年轻人不用被社会残酷的小皮鞭抽着拼命往前跑,被冰冷冷的物价压着,挤着进最热门、最赚钱的行业,被父母亲朋催着,二十几岁相亲逼婚然后仿佛就到终老…他们可以被包容迷惘犯错,可以各有生活的态度,可以自主地掌握自己的人生并永远尊重不同。
不装逼,不炫耀,不贴标签,不互相裹挟...你我各自尊重,各自安好。
二、这篇小清新文章,为什么火了?
时下的年轻人,在浮躁社会裹挟下矛盾重重。
物质基础丰裕,而贫富沟壑却越来越深;
信息泛滥目不暇接,却没有耐心读上半页书;
交友自由婚恋自由,却创造了近一半的离婚率和适龄女性不婚主义。
又或者是,心有猛虎,却被父辈的“好意”压迫,回安稳的小地方,做着他们眼里体面的好工作,被安排相亲,然后养育后一代,代代循环轮回……
阳光下积极生长的年轻人,深夜里内心里,谁不曾有过怀疑有过迷惘,谁又不曾失眠孤独抑郁又极度缺乏安全感。是年轻人的心理有病,还是这个社会病了呢?
越是在绝望的深井,就越是要抬头仰望星光。而被现实紧紧压迫“有病”的我们,轻易就会爆发冲动去表达、去发泄、去反扑。
所以倡导表达自我、多元价值观的《奇葩说》才会成为网红网综!
我们包容“奇葩”存在,我们鸡汤与段子齐飞,我们恣意地嘲讽不满又充满正能量,我们让邪门歪道肖骁战胜“爱神”陈铭,与黄执中、马薇薇这样的名门正派站在一起。可以撕逼,但从不站队;
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从不一票支持或否定某一观点;可以勇敢地爱你所爱,并且得到尊重。张泉灵说“我承认你的存在,同时我也认可你的价值”,罗振宇说“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与他人有不同,有深深的沟壑,那又怎样?
万物皆有裂痕。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再或者,如马东云淡风轻地一句“so?”,万事纷纷扰扰,so what?维护好自己内心的秩序,万事又与我何干?
三、勇敢去站队,启动链式传播
无论是曲玮玮的文章,还是《奇葩说》到第4季仍经久不衰,靠的都是“勇敢去站队”,为同类去代言。只有把自己说清楚了,你的粉丝才能找到你!
十万+最关键是理清出内容品牌的价值观。成为具有人格特质的公众号,这才是营销的精髓。曲玮玮的价值观是什么?她呐喊的是:
“我就是那个被浮躁社会裹挟往前跑的人啊,我就是那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奇葩啊,我就是想做自己、被包容,被尊重的我本人啊!”
而当同样的呼喊被别人表达出来,“被表达的我们”自然会因为特别服帖的代入感,感同身受而激发热烈的思绪,从而最终影响行为。
只不过以往的代入感总是在寻找归属,寻找群体。威廉·舒茨在其FIRO理论中,强调人有归属的需求;美捷步创始人谢家华在《三双鞋》中所写:当人们置身群体之中,就能感受到更大的幸福。可往往群体的力量太过强大,足够势不可挡。而这种群体主义也正是抹杀我们个人意识的根源。让我们变成了现在浮躁、懦弱的自己。
蜷缩进入群体,随波逐流,像大多数人一样,仰望权利成功、贪图安稳、而从不敢与众不同做别人眼中的“怪人”。就像勒庞在《乌合之众》所表达的,个体融入到群体之中就丧失了个体的价值和意识,并且群体中的人往往能做出与其个人完全大相径庭的行为。
而现在,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自我,是多元,是不断变化和勇于不同。无论是曲玮玮笔下各自尊重、各自安好的不浮躁社会,还是恣意畅快做自己的“奇葩王国”,都将被代入到真实处境的我们,彻彻底底地释放了!
老道消息先生很年轻,但功力很深,在腾讯做分享时,他说过一句话,我送给所有有志于内容的朋友:“每个公众号都有自己的受众,你能勾起每一个受众的自我意识的时候,你就是一种好的写作行为。”
他认为1万小时以上的写作经验后者30万字以上的文学作品,才是写作者的门槛。但这里的文学作品指的是“自我表达”类的文学作品。而不是广告文案。看到这里,为了证明我的文中身份,我又加班补充了下一段文字。
四、你是最棒的!宝贝!
相对于营销,我更喜欢熬鸡汤。我虽然人微言轻,但还是想对年轻的或者不在年轻的朋友们说一句:做你自己就好!你不是父母的翻版,不是领导的续集,不是情人的宠物,更不是被鬼附身的驱壳。过你自己的生活,过你自己想要的生活,过你自己喜欢的自在是生活。
不要被外界打分,而要有自己的内部积分卡。20年前,我天天对着镜子喊:“陈轩,你是最棒的!”,激励自己去战斗,去熬夜,去搞定数学外语。去卡住命运的喉咙。
今天,我竭尽全力让自己的女儿她们18岁时,不需要和自己较劲,不需要纠结痛苦孤独无助。我希望她们能发自内心地热爱生活,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这样,我年轻时所有的奋斗,才有真正的意义。
附录:曲玮玮《你策马扬鞭仗剑走天涯,我在路边赏我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