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的幼童,历史上的传奇书写。

前两天无意发现一部非常棒的纪录片《幼童》。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李鸿章那个时期,一百多名幼童(大概十六岁,甚至不到)被遣派到美国学习。

因为外出留学,代表着是中国人的体面。李鸿章表示这些幼童选拔的标准除了爱国,还有一个标准就是相貌端正。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说到留美幼童的故事,这里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物——容宏。这个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南屏村的农村小伙,最早赴美留学的男人,注定在历史上留下属于他的印记。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容宏,接受过西方先进文化的熏陶,属于“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由他组织第一批留美学习的第一批幼童。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也许你会好奇?为什么这么多国家偏偏选了美国呢。那个时候美国刚刚建立,和其他欧洲国家不同,也迫切需要同盟者。美国此时也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满足当时李鸿章需要学习外国的工业机器和军事学习方面的需求。

这些幼童学习都很刻苦,而且很聪明。原本五年制的学业很多一年就完成了。

但这些留美的幼童就像回归大自然怀抱的小鸟,尝到了自由的甜头。穿起了西方的服装,脱下了长袍马褂。甚至有的还剪了辫子。

这些在现在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在当时的清朝看来确是有失体统,不应当的。

随着清王朝的日益衰败和留美幼童争取自由的迹象,也给清朝敲醒了一记警钟。

当然资金不足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一大批幼美幼童被迫学业中断,送回国。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长期相处中,这些留美的幼童早就成为寄宿家庭的一份子,送他们回国仿佛是要自己孩子送出远门一般。

被遣送回的大部分学生,是属于派往美国留学的第三批留美幼童了。除了詹天佑和另外一个留美幼童是唯二完成学业。

留美幼童真的是那个时代的传奇,这些毕业于像麻省理工、耶鲁大学这些高等学府的中国学生。

一开始回到自己祖国,并没有得到重要,而是一起被软禁了起来。

但后来清朝这个苟延残喘的帝国,为了想修复大厦倾倒的命运,这些幼童才被重用起来。

这些留美的幼童正如李鸿章当初的愿望一样:优秀!学有所成,并且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他们活跃在各个行业中,有大学校长、有外交官、矿业工程师,海军军官等。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今天再来看这些历史,都是上帝视角。生活在那个年代,很难脱离当时阶级和时代局限性。

也正是因此,那些具有卓见远识的更值得敬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