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散步】“动感”课堂:要山清水秀,需正本清源

【摘要】课堂改革,要不忘初心。课堂学习要有劲,有料,有效,要还“动感”课堂山清水秀,就要廓清“八观”:教育观、差异观、内需观、效率观、动静观、冷暖观、思维观和信任观。

【关键词】教育观、差异观、内需观、效率观、动静观、冷暖观、思维观、信任观

课堂是学校的“定海神针”。课堂不变,教师不会变;教师不变,学校不会变。学校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动”。我们倡导践行“动感”课堂,也就是以科学的教学目标为指引,通过“五动”方式(兴趣调动、探究生动、问题驱动、师生互动、鼓励随动),使学生“五动”(手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高效参与,使课堂富有生机和活力,富有愉悦感、充实感和成就感。课堂要有“动感”,还需要正本清源,回归常识,擦亮初心。“动感”课堂有“八观”,即教育观、差异观、内需观、效率观、动静观、冷暖观、思维观和信任观,彼此交融互补,有机构建,在实践中易混淆,需廓清。

一、课堂教育观

什么是教育?教书和育人。“教”和“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交融。但长期以来,两者却常是割裂开来的,而且所谓的“教”做得还不错,而所谓的“育”做得相当不够。难怪朱永新与朱小蔓在一次教育对话中认为:我们的教育“忘情负义”。当下有些教师以为我只管教书,只要学生考分高就行,至于那“育”,就不是我的事了。谁的事?那是班主任的事,德育处的事。叶圣陶老生说,他决不说自己是“教书”的,他是“帮助学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这话观照现实,颇有意味。

什么是教育质量?教育质量就是教学质量吗?教学质量就是分数吗?顾明远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斥说:“许多校长、老师口头上说提高教育质量,但把教育质量停留在考试分数上,实际上做着违背提高质量的事,增加学生负担,进行机械的训练,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老师的评价,一般是单论考分,这是所谓的“干货”,分高了就奖励你就表彰你,至于育人如何,就大而化之,一好百了。这似乎成了教育圈的潜规则了。对学生的评价,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升学,仍往往仍简单地以分数论英雄。“立德树人”挂在口头,写在纸头,但是否真落到具体实践中呢?这是个大问题。

“教”,只是“育”这整个花朵里的一片花瓣。以“教”之偏盖“育”之全,自然囿于根深蒂固的教育偏见,也有着深刻的工业化社会文化背景。今天提教育转型,课堂必先转型,转型的门槛,当是弘扬育人的正道。

课堂教育观,当下集中体现为素养观上。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综合表现。它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内涵,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是对学习的常识和主体的尊重与回归。素养课堂需要的不是追风,不是运动,不是换汤不换药,而是实实在在的纠偏,而是一场静水流深。

既有教书,又有育人,踏踏实实落在学生核心素养上,这就是我们学校一直提倡的“大质量”观。

二、课堂差异观

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辩证关系,集中体现为差异性上。课堂教学也是一种生态圈,差异性,是其天然的深刻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就在于基于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之上,践行面向个体的教学。

我们说学生学习有差异,主要指什么方面呢?主要指学习经验的建构上。差异具有必然的哲学合理性。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源于矛盾,矛盾蕴含落差,有落差就有动能势能,而“差异”就天然具备这股力道。有差异才会有个性,有个性才能形成互补,互补才会丰富。可我们习惯于怎么做呢?我们往往只着眼于“差”,无视了“异”,只对所谓的“差生”恨铁不成钢,而忘了他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之“异”,只对所谓“优生”赞尚有加,而忘了他的诸多“差”。“差”也罢,“异”也好,我们的尺度似乎总是分数。

课堂教学中要警惕“以一代全”现象。教师问,找一学生答,若回答不好,再选学生答,直至答出来。这是猜谜游戏,不是真正的互动。这个学生的回答很精彩,要点出他好在哪里,同时特别注意这不代表全班都学得很精彩了,不然就把部分不理解或一知半解的情况给忽视了。如果这个学生发言不好或不对,老师要善于把这个问题转化为全班学习的共同资源,耐心地启发导引他。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不是旁观者,不是“闲人”,应是评价者和参与者。当然,课堂上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要回答,因此,除多一些发言对象外,还要善于激发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敢于提问,勇于表现,还要善于观察学生个体的动作、眼神、表情等,解读学生,智慧选择发言对象,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学习。课堂上,我们还常常颇感无奈的是,已学会的不能阔步前行,未掌握的要跟随乏力,都不能相对自由适切学习。这就内在要求把“教”堂切实回归“学”堂,真正把课堂时间归还给学生,并多践行协作学习,以实现同伴互补共进。

三、课堂内需观

    “一个鸡蛋,从里面打开是生命,从外面打开则是食物。然而,要从里面打开,离不开外面的孵化。”这是基于生命自发自觉的美妙隐喻。

课堂教学真正的引擎力是什么?看起来,似乎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的轨道在推在拉,其实教学设计的背后,正是学生学习的需求。不切合或偏离了学习需求的教学设计,注定是浪费时间或低效的。宏观经济有个热词叫“拉动内需”,我看,课堂教学也必须摸清学习内需,并拉动它。学习有一种极核心的资源或者说驱动力,就是学生的心;教学就是攻心为上的综合过程。

课堂有种强大的自推力,不是教师的控制,不是教材的要求,而是学生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要用心用情去激,“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应学生之需而教,激其情,激其智,扬其需而教,从聚焦“教师”上课转移到“学生”上课上来,是一个巨大转变。

基于知识点的简单掌握的应试基础上的学习内需,并不强劲、持久和多么富有美感。健康的学习内需,需要赋予课堂学习以生活和生命的意义,进一步讲,也就是要与老师、同伴和学习内容之间塑造成一种亲近而融洽的关系,正如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所说的“我——你”的关系,淡化“我——他(她)”的平淡关系,避免“我——它”的冷漠无趣的关系。

四、课堂效率观

课堂教学效率,不是说教学内容教得快容量大,就高,也不是说学生看起来记了掌握了足够量的知识了,就高。如果教学计划沒完成(这是司空见惯的事),课堂容量似乎不够大或过大,从效率角度来说,这都不是多大的事。到底什么是教学效率呢?根在每一个学生学习经验的效率,也就是主动的学习经验的建构。具体来说,包含这样几层意思:

    1.效率高低的衡量标尺,在于学生,不在于教师。讲练了多少遍了,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还是再错?我们常对此感到惊讶,但又无奈。讲课过程中,再请某学生重复老师刚刚讲的内容。他偏就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他灵魂不在场。换个看起来灵魂在场的问问,他偏偏仍答不上来。为什么?因为听而未闻,没落到心里。那再换个问。他啰嗦了半天,仍未真正说到点子上。那又为什么?因为他虽有听闻,但却不会听闻,不能抓住关键词,不得要领,不能内化于心,也就是信息的编码功夫不到家。即使是靠死记硬背总算“掌握”住了,但一杯茶的工夫,也会烟消云散的。就算他有点编码本事,如果不能赋予内容以生命的能量的话,那学习的内容恐怕也最终难以转化为他自己的。讲了,老师是主体,但讲的效果怎么样,试金石是学生。学生仍不会、不清楚、不掌握,讲得再多,讲得听起来再好,讲得看来效率再高,又有什么用?

2.学习经验的主动建构,不是知识量的简单增加。任何外在条件都不可能直截了当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经验需要在他自己内心生长,这种生长需要静心、专心、爱心和耐心,是一种自我审视、自我整合和自我更新的过程。学习是一种建构,建构需要生命的投入。

课上学《月迹》一文。问学生,“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款款地”,是一种什么情态呢?有学生不假思索地说,“款款”,就是“慢慢”的意思,是写月亮上升得很慢。我继续问,那为何不用“慢慢地”,而用“款款地”呢?学生陷入思考。在这个时候,他知其意,但不能体验其情,不能感受其趣。倘若考起试来,他也许并不失分,但是,这并不是真正意义的阅读。真正的阅读,是二次创作,是要调动起自己生命中的体验、情感和智慧,与文本进行或碰撞或共鸣,最终交融,形成自己的新的作品,而不会仅仅停留于追随作者的意思,只是为着做题去了。说实话,那只会培养冷漠和投机。调动起生命的积蓄,进行二次创作,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使命。我引导学生说,假如我从远处走来,走得很慢,你能用“款款”二字形容我吗?学生说不能,因为你年龄有点大。我就举班内一胖小子继续问,如果是他呢?学生说也不能,因为他太胖,走起来不优雅。我又指着班内一高挑面羞的女生继续问,她走路可不可以用“款款”呢?学生说可以,因为她走起来很柔美,不急不躁的,叫人怜爱。你看,整个引导的过程,不止是理解了“款款”的意思,而且,还赋予了“柔美”“优雅”的意味,并且还培育了一种“怜爱”情味。我想,今后,当看到“款款”二字,学生嘴角很可能会露出一丝会意的笑意,因为他脑海中很可能会呈现出一幅画面:一个妙龄女子从不远处向他走来,走得那么气质非凡。“款款”一词,在他心里是活的,是有温度和趣味的。词语活在心中,心里才充盈富足。试想,当他读到戴望舒《雨巷》或曹雪芹《红楼梦》,对那个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对那个林妹妹,很可能会心向往之,沉醉其中而欲罢不能呢。一个简简单单的词语,当主动建构起来时,那才是我们所憧憬的美好啊。

    3.“每一个学生”。几个或大部分学生效率高,不能掩盖效率低的学生,否则这不公平。——事实上现实中又很难实现,所以,课堂总是充满着深刻的内部矛盾。基于自我学习经验基础上,如何实现个体学习效率的提升,是当下课堂教学的重要课题。

五、课堂动静观

有些课堂,似乎动感十足: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好事者还统计多少多少次;分组讨论,蛙声聒噪一片;声光电影,十八武艺全上……如果这种表面的“动”确实推动了学生的学习构建,内里是“动”的,那便是真的“动”,是我们所提倡的。否则,任你怎么七十二般变化,任你如何光怪陆离,学生的学习只在平面上滑行,也便一眼看穿,这“动”包藏着个“闹”字。一“闹”,学习的分寸就没了。一“闹”,学习的土壤就贫瘠了。

什么叫课堂的“动”呢?“动感”课堂倡导“五动”:(1)兴趣调动。从教学内容上看,如何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何化死知识为活知识,化呆板为新颖;从教学方法上看,学生更喜欢启发式、合作式、讨论式、做中学、学中做等教学方法,发挥他们自主性。另外,教学情境要适合,教学手段要新颖,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氛围活跃。这些都是兴趣调动的角度和效果。(2)探究生动。过程具有吸引力,结果有所发现,精神有所愉悦。要探究生动,活动设计要科学,活动方式要多样,活动过程要充分,活动效果有要效,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地位。(3)问题驱动。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有效将学生学习问题转化为教学内容,问题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针对性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4)多向互动。要克服知识本位和满堂灌的顽症,警惕“无互动(满堂灌)”“伪互动(有形式无实质)”“单互动(其他学生成了旁观者和闲人)”等现象,切实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互动。(5)鼓励随动。鼓励,为了因材施教,为了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为了发挥学生主体性,为了课堂生成。课堂鼓励的文化建设,是“动感”课堂的内在要求。

什么是课堂的“静”呢?有些课堂,似乎没什么生气:老师独角戏,一讲到底,学生们凝神倾听,心领神会;学生们默默读,暗暗想,静静写,教师偶尔与一二学生低语;没有音乐,没有投影,有的只是黑板上几个提纲挈领的粉笔字……如果这种“静”课,出现在公开课上,必定是命运多舛的。逐“动”而摒“静”,实是当下课堂之流弊。但是,这“静”的背后,如果学生们激起的是浊浪排空的情意,迸发的是火光电石般的思考,有一种精神世界的攀登或飞翔在,那么,这是不是一种静水流深式的理想课堂吗?

其实,“动”也罢,“静”也好,最重要的不是其外在表现,而是学生本身内在的“动”。这种“动”,具有强烈的成长意义和价值。若论“以生为本”,若论“动感课堂”,要紧抓住这个牛鼻子不放。

六、课堂冷暖观

文本的温度是否能感染众生,课堂对话是冷冰冰还是暖烘烘,主要看:教师有无将教学内容烂熟于心,文本解读专业不专业,是否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学生有没有充分预习,知不知道自己已然和未然之所在;平时师生关系融不融洽;教师教学有没有亲和力,是否能幽默一点,等等。

1.教师备课有境界。境界有高下,课堂自有冷暖之别。对备课,有的只是简单浏览下教材,打个腹稿,或是从网上下载或拼凑篇教案,或是吃“老本”,看看以前的教案了事。这种敷衍或自负,是不负责任的。有的则备什么?只备知识不备活动,只备形式不备有效,只备答案不备预设。有的则不同,无论他以前教过多少次这一内容,无论他以前教得多么得意,对这一内容,他习惯地要求自己必须从零开始,先是“裸读”多遍,他不满足于读出内容是什么,他更执著于他自己读出了什么,他是否读出了自己。然后,他会搜查相关资料,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最终凝成自己的东西。终于,他才真正开始提笔备课。在这个基础上,他会从教学角度和学生学习需求角度,来审视和整合他的前期成果,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其间,他特别注意推敲用何种适切的方式,使学生有趣有效地亲近教学内容,并努力使两者融合为一。他顽固地认为,不这么做就登上讲台,面对学生的眼睛,他就心生惭愧。你看,他用自己的心把教学内容给焐得热乎乎的,你说,他的话,能不暖暖的吗?

2.学生也要备课。学生预习不充分,课就发涩,疙疙瘩瘩,不顺不畅,课堂效果就往往不好。怎么预习?在这个似乎不是事的事上,却严重阻障了教学有效性。简单看一看,不是预习;只是圈一圈,也不是预习;真正的预习必须要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是什么,哪些不是事,哪些有问题,哪些问题能马上解决,哪些得带到课堂上去。能发见自己的预习,能主动探究的预习,才是真正的预习。有了这种预习,就有了期盼、共鸣与质疑,就有了成就感,自然有了温度,就避免了“剃头担子一头热”的尴尬。

3.课堂要有温度,离不开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要有大课堂观,不能仅仅聚焦于一节课,还要前伸后延,多多关注课外。课堂温度,更多是平时师生共同涵育营建的。课堂其实是个小社会,是师生关系的相对集中的体现,是教学活动开展和推进的重要力量。只“教书”无视“育人”,是对教师职业功能的窄化。没有“育人”的“教书”,只会令人感到坚硬的冷意。

七、课堂思维观

1.思维指向系统性。这儿所说的系统,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内在的建构系统。课堂所学内容,不是孤岛,而是与旧知旧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根,紧握在地下”。课堂就要靠思维来确立并稳固这种内在联系,从而使所学内容纳入到不同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二是外在的知识结构系统。强调知识结构系统,绝不是泛学习化,绝不是抹杀学习内容的主体地位,而是强调一种知识构建的胆识和气魄,强调一种大资源观,强调教学内容的“背景”意识。课堂思维,就是基于课堂学习重难点明确而科学的基础之上,追求积极建构而体现出来的弹力,彰显的是学习生命化的价值观。

2.思维指向完整性。学《从百花园到三味书屋》,老师问,百草园有什么特征啊?学生甲说,是乐园,学生乙说,很大,学生丙说,有野草,学生丁说,还有昆鸟……没有一个学生能相对完整有序地表达出来。这暴露的表面上是学生阅读习惯、答题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其实更严重的是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完整性滞后发展的问题。花瓶打碎,用显微镜观察,你说,还叫欣赏吗?当然,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不能求全责备,但是,实事求是地讲,不少老师对学生思维的无视无措无奈,也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

3.思维指向丰富的可能性。教学预设并不是确定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拿到课堂上去让学生来迎合,而是像下棋一样,走一步,要考虑学生多种反应的可能,并想出相对应的引导破解之法。并且,很清醒而坚信,很多时候,自己一个人的才智,并不能囊括那么多学生所蕴含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对课堂所谓“答案”持一种相对开放的态度。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课堂有宽容有自由,能倾听学生话语,有引导善引导,能激趣善激趣,所谓标准答案只是丰富可能性中的一个。不过,新课改这么些年了,事实上很多老师仍然抱着“标准答案”,摆些噱头,摆着谱,变着花样让学生不断去猜。不是把学生多种可能性(包括错误的答案)给哄出来,进行对话交流从而提升,而往往是无视学生话语中所隐藏的思维闪光点,唯标准答案是瞻。传统教学的桎梏,传统应试的羁绊,加之新课程理念未真正内化于心,形之于行,所以,当下课堂骨子里仍旧民主不够,动感不足,缺乏蓬勃而强劲的生命力。

八、课堂信任观

课堂信任,是一种师生间、师生对自己、学校和老师之间等的和谐关系,蕴含着很强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今天课堂信任文化,并未有效构建,失信现象大量存在。失信,基本上源于价值追求和应试重压的深刻矛盾。

1.教师失信于生。学生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要容许学生出错,校园和教室是学生出错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讲,错误是学生成长的宝贵课程资源。但是,事实上看,为追求课堂教学所谓“有效”“高效”,为节约时间计,为掌握知识计,教师往往仍不肯、不敢放权给学生,仍顽固灌输,霸占、逼仄学生试误、释疑和自我生成的时空。纵然有诸多花样和包装迷人眼,但骨子里课堂仍多不是学生的,课堂多是“教”堂而不是“学”堂。

2.教师失信于己。为了开节公开课,为了体现新理念,为了体现多元解读,为了互动生成,为了上出特色,我们往往耗尽脑汁,反复细致地磨课。课往往获得“一致好评”。但反观我们的家常课呢?似乎完全是另一种质地。家常课,自然不会像公开课那样费些劲,但是,公开课体现的那些理念和追求,却很难在家常课中寻觅了,家常课似乎就成了应试场,这不是扯两张皮吗?

3.学校失信于师。学校教学管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考试或“监测”,通过纵横精细对比,以控制教学过程,来提高教学质量。当下的应试文化,似乎也已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集体无意识。作为老师,如果要实现学科教学的自我价值追求,要踌躇满志地进行自我课堂改革,就必须充分考虑应试风险和由此带来的沉重压力。没有相对的自由度和宽容度,课堂改革往往染上了更多悲情。应试本美好,师者的学科尊严和改革之志又弥足珍贵,但两者却构成一对具有浓重草根气息的但又不均衡的矛盾。徘徊其间,许多老师常有一种撕裂感,常陷入一种内隐的痛苦纠结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05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2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779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85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9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0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89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4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0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1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4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7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1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849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58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