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5-5-6 10:10:42
本人入期多年,之前在股海沉浮,坎坷的成长中,从没有停止过对投机的热爱和思考。以下是本人对资金管理的一些思考。关于资金管理的问题,其实很多人都一直在用正确的方法做着正确的事情,但没有深入思考其中的为什么。我是个习惯思考和反省的人,对此进行过努力思考和研究。
PS:这个研究的大前提是交易结果有正期望,而胜率都是随便填的,只为简化寻找本质。看图:
图1
这是单品种的结果,数字只是随便填来模拟的。左边是回报率,中间是每次交易完后的资本净值,右边是最大回撤。
图2
这张是同样的起始资本,分成2个品种,静态化管理资金,即每个品种资金池独立,分开核算,相当于2个账号没关连的。
2个品种的回报率和(图1)都是一样的,只是顺序不一样,出现什么结果?
总回报是一样的,但是最大资金回撤变小了很多,从-26.78%变成2阶段-4.87%和-4.64%,这样的净值曲线经历,作手心理会舒服很多。如果是分成3个甚至更多个品种,这种多样化的好处会更明显,见(图3),依然是静态化独立管理资金,所以总回报是一样的,但是过程中资金回撤变成了-0.3%。
图3
这就是多样化的好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好了,重点来了,这是我在研究中发现的:
图4
这张图,一样的胜率,一样的顺序,一样的资金,但是下半的结果比上半的要好!
为什么?
首先:
上半是“静态化资金管理”:每个品种资金池独立,分开核算,相当于2个账号没关连的。下半“动态化资金管理”:每次交易完毕以后,再按新的总资产平均分成2份。静态管理的时候,某时点,比如A赚钱了,而B亏钱了,会出现什么结果?
A的净值变大(相应下次开仓头寸会变大),B的净值变小(相应下次开仓头寸会变小)。动态管理的时候,同样情况,A赚钱了,而B亏钱了,会出现什么结果?A的净值变大,B的净值变小,而两个净值混合再一起再重新平均分配。结果就是下次的头寸,A比静态管理时应有的小了,B比静态管理时应有的变大了,这时对于A来说,相当于赚钱后出金减少投入(出的金都给了B了),这时对于B来说,相当于亏钱后入金加大了投入(从A那边抽钱过来了)。
这就是原因。
后来,有朋友说我把各品种的胜率和优势设成一样不对,我就改了各品种的胜率和优势(最开始设成一样是因为简化,从简单到复杂研究本质),结果发现有时收益“动态平均化资金管理”比“静态独立分开资金管理”高,有时收益“动态”比“静态”低,这是为什么?原因如下:
简单点,双品种来说,A(低收益),B(高收益);当静态分开来做的时候,同样的起始资金,比如AB都是100w,做了一段时间以后,因为A收益低,A的资金池就会变成160W,而同时B的资金池就会变成360W。到了那个时候,当你把它们综合在一起(520W)再平均化的话(每个变成260W),然后继续做。。。
其实那样是把高收益的“种子”减少,增加到低收益的“种子”那边去所以,这种情况下总的来说,这样每次“动态平均分配”收益会比静态的高。见(图5):
图5
a2274464发表于 2015-5-6 10:29:57
好贴!
对于个人操作而言,长期收益率应该是比较稳定在一个水平上的。所以动态的是比较优的选择!结合第二种结果。说明仓位控制的作用!行情好的时候敢于重仓。(收益率高)行情不好做的时候就要轻仓!(收益率低)但很多人不能理解这一点!慢就是快。稳就是进。
作者---
问题是,你无法知道哪个品种是真正“高收益”的,哪个品种是真正“低收益”的。当然历史测试可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历史也无法保证未来。要真知道哪个是真正“高收益”的,岂不直接做那个品种就行了?那是不可能的。而且所谓的“高收益”、“低收益”甚至是“负收益”都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变的。
所以多样化十分重要。
随着交易的时间推移,很多次交易后,当这2个品种的资金规模差别很大的时候,比如A才1000W,B有8000W,那么静态化管理时,B的波动对总资产的影响就很大了。而动态管理的话,在高收益品种权重大到一定程度后,会比静态管理收益低,权重差距越大,相比收益低得越厉害,但是波动性没静态那么大。见(图6)(对比(图5)):
图6
在达到那权重差距临界点前,动态管理的收益比静态管理高,而且,同样的起始资金,如果两个品种的收益不会相差特别大的话,要过很久很久才会变成高收益品种权重超过临界点。超过权重差距的临界点后,静态管理收益比动态管理高,但是净值波动也是高很多的。
所以我觉得,还是动态管理好,而且自己实际也是这么操作的。反过来说,为什么要分几个品种做?如果为了追求最大回报,不要分品种,直接做最高收益的那个单品种不就好了么?
首先,现实中,我们不经过长期不知道哪个品种会是收益高的那个品种;虽然,通过长期历史回测可以大致“猜”出哪个品种收益高,但是历史回测是无法保证未来的,所以本质上你没法知道那个品种会是收益高的那个。
第二,静态管理的话,收益高的品种做很多次以后权重会越变越大,大到一定的程度后,总资产波动性会非常高,一般人很难承受。一般人亏30%就很难承受了,亏40-50%就不会继续玩了。
所以,个人认为还是动态化的资金管理的比较靠谱。(当然,实际很多人管理资金都是类似“动态化”的方式在做,但是他们不知道深层次的为什么)。
在我想清楚为什么之前我用过一段时间的静态化管理资金,后来又转成了动态化管理资金,但当时还没有深刻理解其本质上的为什么,现在我依然按照动态化来管理资金,但是现在我现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了。
当然,这其实留下了一个延伸问题:如果投资组合中,出现某些品种是正期望,某些品种是负期望的话,静态/动态化资金管理会有什么区别?(因为我们是无法保证历史测试的品种有正期望的,过去有正期望不代表未来会有,测试只是个参考,我们可能会基于过去测试有正期望而“赌”它未来可能会继续有正期望)。
个人认为,从本质上说,我们无法知道自己portfolio里面哪个品种是正期望,哪个品种是负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