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春日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体育馆的大理石地面上。一个五岁的男孩,站在齐胸高的球台前,学习乒乓球。
“压拍!”教练一边发球,一边指导男孩。
“压拍”是指让球拍保持稍微前倾的状态。但男孩忘记了,他有些发蒙,仍像以前一样挥动球拍,把球都打飞了。
“我叫压拍,你听见没有?”教练走到男孩身边喊道。男孩用迷惑的眼神看着教练,心中却有点委屈。他鼓起腮帮,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模样。
站在场边的男孩爸爸生气了:“认真一些,否则回家不准吃草莓!”
男孩双眼变得泪汪汪的,他转过身去,面对着墙壁,什么都不想听了。教练无奈地摇头,爸爸气得直跺脚,乒乓课无法再进行下去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沟通的案例,教练和男孩爸爸不但没解决问题,还制造了新的矛盾。
日常生活中,这种沟通方式几乎无处不在,很多还是我们惯用的。我们会对孩子说“我真想揍你”;我们会在背后评论同事“不负责任”;我们会对情侣说“我对你很失望”……
上面这些都属于“暴力沟通”。暴力沟通轻则会词不达意造成误解,重则会让关系产生隔阂,让感情受到伤害。最可怕的是,我们往往对这种沟通方式的害处浑然不觉。
今天我推荐的《非暴力沟通》,不但会帮你认清暴力沟通的有害之处,还会让你学到一种真正有效的沟通方式,那就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早年成长于动荡不安的底特律市,这使他对寻找一种和平解决分歧的新沟通方式发展出浓厚的兴趣。1961年,他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随后的生活经历以及在比较宗教学方面的研究,促使他发展出非暴力沟通模式。2006年,卢森堡博士凭借非暴力沟通的推广和应用,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这种由“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组成的非暴力沟通,不仅能帮我们改善人际关系,还能有效实现自我管理。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非暴力沟通”要求明确自己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首先,学会观察
用眼看,用耳听。注意,要把观察和评论区分开来。
我们可以想象个情景,孩子做错作业了。这时,我们可能会说“你这个笨蛋”,这就是评论,充满了偏见;我们也可能会说,“你这次的答案又错了”,这句话是观察,只说明特定情境下的结果。
再比如,“你上班总是迟到!”这句话是评论,以一概全;“你这周有4天上班都迟到了。”这句话才是观察。
区分观察和评论,并不那么简单,需要我们反复练习。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就曾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为什么要区分观察和评论呢?因为如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会更容易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我们可以想象,“你这个笨蛋”几个字一出口,心平气和的沟通就很难进行下去了。
其次,区分想法和感受
想法和感受如何区分呢?我们举例来说明一下。
比如,“你这个笨蛋!我真想揍你!”这句话中,“我真想揍你”这几个字就是想法。
“你这次答案又错了!我有些担心你的学习态度!”这句话中,“我有些担心你的学习态度!”这几个字就是感受。
清楚地表达我们的感受,会让沟通更为顺畅。说出“感受”比说出“想法”更容易引发对方情感上和认知上的共鸣,更有可能得到对方的回应。
再次,体会需要
日常生活中,遇到难以接受的行为,我们第一反应是感到生气,第二反应是指责别人。
《非暴力沟通》认为,感受根源于自我。以“生气”为例,别人的行为只是我们生气的诱因,生气的根源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需要未得到满足。
比如,同事没有听从我们工作方面的建议,我们感到生气,会当面或者背地里说他“不负责任”。
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生气的根源是我们的需要:希望同事能和我配合,顺利完成工作。
再以上面提到的孩子做错作业的情景为例。孩子做错作业只是我们生气的诱因,我们生气的根源是我们的需要:孩子有个好的学习态度。
最后,请求帮助
在体会到我们的需要后,我们请求对方的帮助。还以“孩子做错作业”的情境为例,家长可以提出“你下次作业可以更认真一些吗?”这样的请求。
沟通时为什么要提出请求呢?因为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者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需要注意一点,请求避免用抽象和模糊的语言。
比如,妻子请求丈夫说:“你能不能早点回家?”就是一个模糊的请求。可能发生的结果是,丈夫果然早回家了,可回家后就窝在沙发上玩王者荣耀。而妻子真正想表达的请求是:我很孤独,希望你能用更多时间陪我。
再比如,女孩对男友说,“你能不要让我失望么?”这是一个抽象的请求。男友往往会摸不着头脑,他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做。
说到这,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我们就介绍完了。我们可以总结一个非暴力沟通的基本句式,那就是:我注意到……我感到……因为……你能……
以孩子写错作业这个情景为例,家长正确的沟通方式应该是:“你这次的答案又错了,我感到有些担心,因为我希望你能有个好的学习态度。下次作业时你能更认真一些么?”
非暴力沟通能够改善人际关系
通过对非暴力沟通的熟悉应用,我们能够改善人际关系。不过,仍有以下四个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有时,我们得学会倾听
“倾听”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法国作家西蒙娜•薇依就曾说过:“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那简直是奇迹……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实际上,绝大部分人不具备这种能力。”
因为当他人遭受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表达态度。可是,建议、安慰和态度,往往先入为主地包含着我们想法和判断,这违反非暴力沟通的初衷。
所以,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全心全意倾听、体会——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条件,以此了解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有时候,倾听,本身就是一种品质。说到这儿,我们讲个戴安娜王妃的故事。
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因病即将逝去双腿,面对众人的鼓励,她无动于衷。戴安娜王妃的一句“想哭就哭出来吧”让小女孩倒在王妃的怀里痛哭。一个舞蹈演员失去双腿意味着什么?戴安娜知道小女孩的痛苦需要别人倾听。戴安娜王妃公认的高情商,从这个故事中可见一斑。
第二,有时,需要隐藏在心底深处,我们得耐心琢磨
讲一个很好玩的段子。我坐在沙发上玩手机,媳妇走过来对我说:“你看我裤子都起褶皱了。”
我随口应道:“好,我给你拉展点儿。”正当我弯腰去拉时,却发现媳妇神情不对,心中顿时惊觉,事情不这么简单。
衣服上有褶皱,自己拉拉就行了,为什么特意对我说?必然对我有所期待。那期待是……我连忙改口说:“立马下单给你买条新的!”
媳妇依然没有接话,表情却已经晴转多云,这说明我的话依然没有说到她心坎上。如果不是让我考虑褶皱的结果,难道是让我考虑褶皱的原因?
我终于反应过来,用发自内心地语气说:“亲爱的,你瘦了!”
你看,人心就像迷宫一般,体会需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尤其在对方不主动你展露的时候。有时我们得像福尔摩斯一样,循着蛛丝马迹,耐心加细心,才能找到真相。
第三,有时,我们需要对方给予反馈
有时,我们需要别人的反馈。“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如果对方不明白,那就会有补充的机会。
上面“拉褶皱”的段子中,媳妇儿虽然没有明确说出自己的需要,但毕竟给人看了脸色,也算是一种反馈吧。
第四,有时,我们要区分请求和命令
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得到满足,那也是命令。
比如,“我希望你能在四点前写完作业,否则就不准吃饭。”这就不是请求,而是命令。
面对命令,人们往往会服从或者反抗。不管是哪一样,都有可能被认为是强迫,而不愿意满足我们的愿望。
当别人不愿意满足我们的请求时,不要强迫。别人不愿意满足我们,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需要,如果想继续深入沟通,就应该进入“观察”阶段,先搞清别人的需要。
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工具。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一旦人们相信我们看重彼此的感受,并能兼顾彼此的需要,那么,他们也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总之,非暴力沟通能够改善人际关系,不过我们需要付出一些努力。比如,我们得学会倾听,保持耐心,寻求反馈,并且不能把请求变成命令。
说到这儿,我们回头看本文最前面男孩学乒乓球的例子。
男孩因忘了动作要领而没有按要求“压拍”,教练该如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和男孩交流呢?
或许他该这么说:“我注意到你没按照我的要求做动作,我不满意你这堂课的学习态度。你能按我的要求‘压拍’么?”
如果能这样交流,我想男孩不会鼓起腮帮抗拒,他会给老师一个明确反馈:自己忘记什么是压拍了。在反馈的基础上,教练再对男孩进行指导,一个良好的沟通就能建立起来了。
非暴力沟通能够有效自我管理
非暴力沟通不仅能让我们学会交流方法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还能帮我们有效地实现自我管理。学会爱自己,这也许是非暴力沟通的最重要应用。
第一,非暴力沟通能让我们摆脱羞愧和自责
犯错,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人生经历。犯错后,我们常常会陷入羞愧和自责。我们会对自己说:“你这个笨蛋!”“我太容易发怒了,当时如果……该多好!”
这种自我评价方式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暴力沟通”,我们应该极力避免。遇到这情况,我们可以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探求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摆脱不良情绪。
具体怎么做呢?
举个例子。你们队输了一场重要的足球比赛,而你浪费了一个全场最好的破门机会。比赛结束后,你也许会捂住脸,痛骂自己是个笨蛋,因为对不起队友而羞愧,因为错失机会而自责。
这时,你需要静下心来,探查自己什么有什么样的需要没有满足?这种需要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对自己的失望,对队友的歉意。明确需要后,就可以选择适当方法来满足自己。首先,你向队友道歉,承担责任;然后,去球场上苦练,保证再面对同样的机会,把球打入球门。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面对错误时,我们用非暴力沟通来体会需要,就能看清自我成长的方向。我们不再用自责和羞愧来惩罚自己,而是用爱来自我成长。
第二,非暴力沟通能宽恕过去的自己
我们年轻时,都会做过一些蠢事,有些事蠢得一塌糊涂,简直不堪回首。非暴力沟通能让自己理解过去的所作所为,与自己取得和解。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高中时谈恋爱,后来高考失败,女友也和他分手了。他一气之下,烧掉了自己和女友的所有照片,从此再也不愿提起那段往事。
他为什么这么做呢?显然是想和过去割裂。他认为自己那时做的都是蠢事,不去回忆那段经历,也不肯原谅那时的自己。
非暴力沟通教我们探查那是自己的需求。谁不在青春期蠢蠢欲动啊?那是一种真实的情感,是一种本该满足的需要。如果这样想,他也就能原谅过去的自己。
第三,非暴力沟通能充分表达愤怒
在生气时,我们常常会批评或指责他人。但愤怒本质上是一种感受,像上面说过的一样,感受是源于自我的,归咎他人没有意义。
这时,我们可以用非暴力沟通来充分表达愤怒,那就是深入体会我们的需要并说出来。与批评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能让人获得满足。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是: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想一想什么想法让我们生气了;体会自己的需要;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需要。
举个例子。在一场足球比赛中,一个踢中场的队友总喜欢展示一些花活动作。可惜的是,他的技巧并不娴熟,经常被对方抢断发动反击,屡次给己方的球门造成威胁。这让你很愤怒,忍不住去指责他。他当然不服气,你们俩在场上发生了争吵,不但弄得双方都不愉快,还影响了球队士气。
如果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技巧,该如何表达愤怒呢?你应该体会到,愤怒的原因是你比较重视集体荣誉,希望球队能够最终获胜。体会到这一点,你可能会这样和他交流:“我担心输球,因为我们被对方连续打几次反击了,我希望你踢得简单有效一些。”对方可能会立即回应你的请求,也可能说出自己的需要:“我就是喜欢用花哨的方式踢球。”如果是这样,你可以继续说:“没问题,你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踢球,不过,我希望你能在靠近对方球门的位置展示技巧,这对他们能产生更大的威胁。”
我想,这一定比你在场上直接对他大吼大叫更好。
第四,表达感激
在赞扬别人时,我们往往是用判断的语气,很少用揭示自己的内心活动。比如,孩子学会了自己穿衣服,你会说“真棒!”
非暴力沟通让我们在表达感激是,比上面做得更加充分。充分表达感激可以分三个步骤,我们说出对我们有益的行为;我们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得到满足后,我们是什么样的感受。
以孩子学会穿衣服为例。我们应该这样表扬他:“你能自己穿衣服了,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我非常开心。”
这样,我们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肯定,表达了我们的真正需要,让孩子以后的行为更有指向性。同时,表达了我们的感受,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非暴力沟通能够帮我们实现高效地自我管理。通过体会内心深处的需要,我们能从犯错后的内疚和自责中摆脱出来,能宽恕过去的自己,能充分表达愤怒和感激。通过满足内心深处的需要,我们将变得更加平和,并始终走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
最后,总结一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深入理解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熟练使用非暴力沟通方式,我们不仅能改善人际关系,还能体察自己内心深处的需要,积极采取行动,追求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