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游张园》
宋 戴复古
乳鸭池塘水浅深,
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
摘尽枇杷一树金。
宋代诗人戴复古在《初夏游张园》中,描绘了一幅醉人的枇杷图。宜人的夏日,枇杷成熟了,黄梅时节阴晴不定的天气更増游性,诗人载酒游园,愉悦尽兴、陶然忘形。
枇杷,又称卢橘,枇杷在众多果树中较为特别,它冬月开花,春季结果,初夏成熟,“秋荫、冬华、春实、夏熟,备四时之气”,《群芳谱》里也如是说,故人们称它为“四季果”。 清代诗人田雯写道:杨梅未熟何堪摘,杏子初青未可尝。最是枇杷解人意,樱桃红后十分黄”看,吃完樱桃吃枇杷,无缝衔接的喜悦溢于言表。
江南庭院中常植枇杷树,一到五月,枇杷果子便挂在枝头,真可谓“琉璃叶底黄金簇”怪不得《长物志》里这样描述”枇杷,株叶皆可爱,色如黄金,味绝美。”枇杷的一身全都是宝,果实既可鲜食,亦可制成罐头、果酒、果酱等,且风味诱人。《本草纲目》中更是记载,枇杷能润五脏,滋心肺。如此美物怎能让人不爱?
古人喜欢枇杷,还因为枇杷的树形整齐,树冠坚挺,枝叶繁茂,四时不调,累累金果挂枝头,意蕴之美,十分吉祥。湖北宜都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枇杷的著名产区,宜都古时候有一种传统,女儿出嫁时,娘家会给女婿家赠送枇杷,寓意新婚夫妇和和美美,多子多福。而文人墨客甚爱之,入诗亦入画。
文人也爱写枇杷,最华彩的一笔,出自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一生坎坷,八次落第乃中举,两次被贬,对他打击最大的事件是爱妻早逝和孝子夭亡。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他亲手在院子里栽了一棵枇杷树,春去秋来,当年的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原来妻子已离去甚久……一棵枇杷树,写尽了世事变迁的苍凉,物是人非的无奈。
今日我们学诗也一并学学古人酿一坛枇杷酒发一发思古之情!
经过了清洗、晾干、剥皮、去核、装瓶、捣碎、加糖、放入水果酵母,静待美酒的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