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20

五是偏善和正善。这里了凡先生同样以先贤的事例来举证。

吕文公刚辞去相位回归故里的时候,海内景仰,如同泰山北斗。有一天,同乡有一个人喝醉了酒在他家门前骂他,吕文公不为所动,对仆人说:“醉酒的人不要与他计较。”然后就把门关上了。几年之后,这个人因为犯了死罪进了监狱。吕文公就非常后悔地说:“如果当时我跟他计较一下,把他送到衙门惩治,就亦可以以小惩罚起到大警戒。我当时只是想存心仁厚,却滋长了他的恶行,让他落得今天的下场。”

了凡先生用这个事例说明了用善心做恶事的情形。然后他又举例来说明以恶心来做善事的情形。

有一个富人,碰上了饥荒年份,贫民光天化日之下在市场上公然抢米。富人告到了县府,县府不理,贫民就愈加放肆。于是富人就私下里把这些抢米的人抓了起来狠狠侮辱了一顿,事态才平息下来,不然的话几乎酿成了祸乱。

了凡先生用以上的例子来说明,凡事有偏正两分,具体到善恶上,善就是正,恶就是偏。如果是以善心行恶事,就是正中偏,以恶心行善事,就是偏中正。所以,我们行善,除了要发心纯良,还要具备做事的智慧。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者,才能如愿地利益众生,否则的话,可能会好心办坏事,使得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心善是前提,智慧是关键。在修法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佛法里面最讲究智慧,一切通往证悟和解脱的法门都必须在智慧的摄持下才能圆成正果。佛陀在菩提树下入定成佛,靠的是智慧;佛陀弘法立教、渡化众生,靠的是智慧;个人断除颠倒心,通达无我真实,靠的也是智慧;显现菩提心的广大愿力,带领众生脱离苦海,靠的同样是智慧。所有佛法里面的教义,必须通过周遍极致的观察、推理、论证、思维,确立起正确无误的见解,才有可能如理如法地受持,才有可能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深入。如果没有智慧,不仅不可能趋入佛道,反而会曲解佛祖本意,造谤法毁法之罪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兴趣可以关注weixin公众号 [丰收笔记]获取股市牛股最新动向,另附送免费诊股。 股市技术的理论基础就是三大假...
    虔诚o阅读 734评论 0 1
  • 一种神秘感带来的紧迫感,回眸一笑百媚生,实在是甜蜜的陷阱呀,他真的就那么优秀吗,我问过自己,我想不是,但是就是觉得...
    换氧阅读 780评论 0 0
  • 只尝过八大菜系,而没品过霾味的人,在我看来人生是不完整的。 闺蜜告诉我,保定是川味霾,吸一口,嗓子辣辣,过瘾。我翻...
    向晚的微风阅读 3,736评论 0 0
  • 是被笑醒的,确切来说。因为老妹一晚上过敏性鼻炎,然后在睡梦中发出了骚气的怪声然后我们俩都笑出声,醒了。 ...
    桦子语阅读 3,13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