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来自内心的期望与需求|《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四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

《非暴力沟通》中的感受,跟我们平常所说的感受有所不同。百度汉语对感受的解释有两种:一是接受;二是体会。但是书中列举了词汇表,例如“兴奋、感激、高兴、平静、害怕、忧伤、恼怒、震惊、沉重、尴尬”等词。可见“感受”主要是反应在情绪上面。理解了这一点,有助于理解如何区分感受和想法。

在《非暴力沟通》中,比较难区分的是感受和想法。我们可以通过几个例子来体会一下感受和想法的区别。

例如:“我觉得我被人误解了。”这句是对他人的判断,并不是感受。被人误解,很可能会觉得郁闷。“我感到很郁闷”或者“我很灰心”表达的就是感受。

再举个例子。“我想打你。”表达的是想法。“想到你,我就火冒三丈”表达的是感受。

清晰的理解了什么是感受,才能准确表达内心的感受,才能追寻感受的根源。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当我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感受是指情绪时,自己的情绪是因为我们心里的念头、需求、期待而造成。

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件事情发生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弄清楚引起感受的根源是什么。

大多数人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倾向与别人有什么错。对方听起来是指责和批评,本能引起申辩和反击。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关系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体会一下以下两句有什么不同。

“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第二句说明失望是因为自己的期望引起的,并不是因为孩子没有把饭吃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