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人工智能凶猛来袭,牛津大学调查报告指出,未来10-20年,美国将有47%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而这一比例在中国竟高达77%,首当其冲的便是简单重复类的工作,而所有的计算都将被人工智能完成。
要知道,这么多年,我们的数学教学重点就是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以至于中国孩子的心算、珠算能力乃至计算速度在国际上都出了名的。计算由人工智能来做,那对于二十年后就要走向社会的孩子来说,还有学习数学的必要吗?数学的价值在哪里?
上个月,兰兰妈“美式学习零距离”公众号发了《辅导孩子数学的七大误区,你还不知道?》一文,文章中从教三十多年的小学高级数学教师张小青老师数次提到了 “数学思维”,并呼吁家长多关注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能力的开发。
在我看来,拥有好的数学思维,不仅能帮助孩子战胜数学、轻松提分,还能帮助孩子提升创造力、想象力、解决开放式问题的能力等软实力,是受益终生的事情。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很多家长表示认同,也有部分家长给我留言反映:学校也教了,辅导班也上了,孩子数学成绩依旧不理想、学起来很吃力,对数学缺乏兴趣甚至害怕学数学。
01
数学思维包括什么?
数学思维,即用数学的方式或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思维包括很多项,如有序思考、规律思考、正向思考、逆向思考、逻辑思考等;这两年,很多奇葩小学数学题目刷爆网络,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试题,令很多成年人网友怀疑自己智商不在线。其实,这些题目背后考察的正是学生的数学思维。
1、有序思考
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这样的人,每一天的工作、生活都规划的很有条理,时间运用的很恰当,感觉他头脑里就像有一个框架,其实这个人只是比较有秩序感。家长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培养孩子的有序思维,这种思维活动能够使孩子考虑问题有条理,有主次,有利于提高孩子数学思维的敏捷性。
2、规律思考
数学中的规律思考往往是指让学生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进而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来看例子:
这道题的难度在于答案不是唯一的。
答案一: 前三次运算递减140,后三次运算递减80
第一步:
880-600=280 ,280÷2=140 ;
880-140=740,740-140=600,
600-140=460 ;
880 (740) 600 (460) ( ) ( ) 220;
第二步:
460-220=240,240÷3=80;
460-80=380 ,380-80=300,
300-80=220;
结果:880 (740) 600 (460) (380) (300) 220
答案二:前两次运算连减140,中间两次运算连减110,后两次运算连减80
880-740=140,740-600=140 ;
600-490=110,490-380=110;
380-300=80,300-220=80;
结果:880 (740) 600 (460) (380) (300) 220
3、正向思考&反向思考
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最多的就是正向思维,即沿着常规去分析问题,按事物发展的进程进行思考、推测。与正向思维相对,逆向思维是指背逆人们的习惯路线行进的思维。
逆向思维能力,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灵活性,从而增加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据说,这道走红网络的香港某小学的停车场题目难倒了众多成年人,实际上,我们把题目倒过来就很容易得到答案了,这六个车位的数字是按86-91的顺序依次排序的,汽车的位置也就是87号车位。这道题重点考察的就是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4、逻辑思考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
再看这道题,看起来简单,但不同的人会算出不同的答案。最后一个等式里的小猫没戴哨子,而且是再乘以一个哨子,粗心的人很容易遗漏这些细节,答案自然就错了。看似简单的加减,实则考察孩子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能力。
02
培养数学思维的意义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和实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缺乏对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导致很多孩子对数学没有兴趣,缺乏学习动力,成绩惨不忍睹,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有调查数据显示,只有30%的学生对数学有主动积极性,40%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没有用;实际上,数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生活中很多具体问题都要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拥有数学思维的孩子,无论是做数学题目还是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都会事半功倍。
03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孩子有不同的成长阶段,我建议数学的开发也要先从低幼年级开始,学一些数学思维训练课程等等,训练一下孩子的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可以分为启蒙期(学龄前)和成长期(小学阶段):
学龄前的孩子进行数学启蒙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重点培养孩子的形状和空间意识、对数量、颜色的认知,最终培养孩子对数学的敏感意识。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孩子,通过具象的实物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概念。
● 在孩子玩积木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把相同颜色或同一形状的积木放在一个盒子里,锻炼孩子的分类能力;
● 摆高高的时候可以跟孩子一起数积木的层数;可以让孩子数水果筐的苹果有几个、香蕉有几个,培养孩子对数量的认知;
● 家长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叠衣服,引导孩子给袜子配对等,教孩子认识颜色等;
● 跟数学启蒙相关的绘本和APP,家长也可以选择使用。
因为学龄前孩子认知水平有限,建议家长无论使用哪种方式,都要和孩子一起进行,帮助孩子理解和运用。
孩子上小学以后,数学学习难度加大,涉及分数、小数、四则运算等。这个阶段的数学思维培养一方面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在课外帮孩子营造数学学习的环境。
● 跟幼儿数学启蒙一样,家长可以刻意引导孩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去超市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计算物品的总价,让孩子计算自己家每个房间的面积;
● 也有很多适用于小学生的数学类APP,家长可以让孩子适当尝试,在游戏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力;
● 拼图或桌游游戏,也不失为一种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的好方法,比如拼一个飞机模型或汽车模型,孩子需要事先在脑海中构思飞机(汽车)的架构,可以有效锻炼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孩子反复练习,孩子的成长也需要过程,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