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本该几个月前就发,实习这么久来,实习的第一份工作是传统的大瀑布模型的项目,但是团队也是在搞敏捷迭代开发,所以也算是敏捷团队吧,那么这篇文章就聊一聊敏捷。
为什么要搞敏捷?
这就要说下传统的大瀑布的不足
1.在开发中,如果有需求变更,那么变化会很大,可能之前开发的都要去重构,成本很高,响应变化困难
2.开发完成后,PM才能看到项目的最终结果,在开发中,PM是看不到项目的全貌的,而且可能连模块级别的都无法看到,项目末期才能看到项目全貌
3.如果项目有延期风险,都是在最终快结项时才会暴露出来,应对风险能力差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互动 高于 流程和工具
工作的软件 高于 详尽的文档
客户合作 高于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高于 遵循计划
百度百科对敏捷的解释是:敏捷开发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
我所在的团队使用的是Kanban方法,每天早晨9点30准时开站会,站会内容大概如下:
1.回顾昨天做了什么
2.今天要做什么
3.有什么风险
4.需要协调什么资源
站会发言顺序可以按职能来,产品—数据—前端—后端—测试
站会发言顺序也可以按模块来,eg:登录注册功能—好友功能—朋友圈功能—个人信息功能
具体怎么安排可以由leader去决定,每个角色按照站会内容去发言,会议中每个人要精简发言,控制发言时间,有歧义可以会后单独拉小会去讨论。
敏捷这个概念一直都有,但是近几年国内的团队才开始转型敏捷,我所在的公司是有专门的敏捷教练,但敏捷教练不是一个团队一个,而是一个敏捷教练对应多个敏捷团队,教练定期给不同的团队leader做敏捷培训,再由团队leader去实施敏捷,这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敏捷实施的效果,因为敏捷教练并不是针对性的去对某一个团队做培训,而是通过各个团队的共性来制定的敏捷方案,所以最终可能会是不同的团队会有不同的效果。
1.在敏捷这种节奏下,作为QA该如何去应对呢?
很多人认为团队搞敏捷就是去快速迭代,两周一迭代或者一周一发版,但是敏捷≠快,敏捷讲究的是颗粒度,任务的颗粒度,模块的颗粒度,我所理解的就是小瀑布,既然都是瀑布模型,那还是按着瀑布来走,不过是按颗粒度分。那么QA也应该要去适应这种节奏,开发的同时可以提前介入测试,梳理出测试case,并且提前准备好测试数据+测试环境,按照提测的模块来进行测试,提测多少就测多少,QA要有自己的测试节奏,今天提测哪些模块,测试进度要完成到多少,如果今天测试的模块有依赖项,需要提前报备风险,并且测试进度也要降低,对整体的测试进度要有把握。
2.开发测试如此快的周期,那么作为QA如何保障最终的质量呢?
如果出现了bug,那么谁来背锅呢?PM说RD没按MRD开发,RD说QA没有测出来,QA说PM提的需求有问题,如此循环反复谁都不想背锅,这时候作为QA的质量意识、用户意识就要表现出来,一名QA不光是去和RD、PM沟通,也要把自己当做用户去体验产品,这也就是所谓的体验性测试。
在设计、建筑、哲学等很多领域,有这么一句话——Less is More,少即是多,那么产品同样也适用于这句话,PM也好、RD也好、QA也罢,最终都是服务产品,服务用户,RD技术再好,开发的产品用到了多么高大上的技术,用户不买账,又有什么意义呢?在用户的角度看来,这个东西好用就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这才是用户所在乎的,同样作为QA的我们,就要在用户的角度去考虑所测的产品,RD可以不关心产品对用户的体验,但是QA必须要关心,因为QA是产品面向用户的最后一道关卡。
QA要有质量意识,在保障产品功能没问题的前提下,去考虑产品的可靠性和易用性,后期还要考虑到产品的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和兼容性。保障最终的质量,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功能性完全OK,所以保障最终的质量,需要从多方面去考虑,但是最基础的还是保障功能性。
3.在敏捷中该如何去做测试?
1).上面有提到过,作为QA要提前介入测试,尽可能的让自己的排期扩大
2).RD提测之前要保证自测OK,QA可以根据测试case输出一版RD自测case,如果自测未通过,QA可以打回,并指导RD去做单元测试和简单的mock接口测试
3).对于迭代周期较稳定的项目,可以定期进行功能全量回归,每周定期可以做性能、压力、模拟攻击等测试
4).QA也有必要去针对性的做自动化,比如接口自动化/部分UI自动化,但是UI自动化维护成本较高,针对不同的项目去考虑自动化
5).QA要做到上达业务,下通开发,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针对不同的需求去用不同的测试方案进行测试
6).要学会使用工具去提升工作效率,比如使用静态代码检查工具,可以减少在CR中遇到的坑,因为CR是比较耗时的事,但是CR大部分可以定位到疑难BUG
7).测试环境,测试数据要提早准备,提前准备相关资源,减少后期测试中因环境等其他因素导致的延期
8).QA自身也要遵循敏捷文化,面向价值,拥抱变化
虽然现在所在的团队不是敏捷团队,但是所做的项目绝对是比敏捷还要敏捷的项目,万变不离其宗,再怎么变,QA还是控制产品的最后一道关。在大环境下,QA的要求并不是像以前简单的黑盒和功能测试,更多的是其他的能力,比如CR能力、产品能力、架构能力等等。
感谢大家阅读,一只QA实习小菜鸟对敏捷的心得感悟,如果对敏捷有更多看法的欢迎留言探讨。
祝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