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茶圣陆羽写的《茶经》开始就体现了茶学,这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如今茶文化不仅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乐趣,更是在社交礼仪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就像是文化的纽带。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叶如栀子。品茶是江南人的一大爱好,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随处可见茶莊,茶馆。当然懂得品茶的人往往是喝过很多品种的茶,内行的人闻香识茶,只要闻到这香味就知道是什么茶了。记得小时候在老家,二叔很爱喝茶。每天早上都会在院子里泡一壶茶,浇浇花。邻居的大爷也爱来院子里和二叔交谈,边品茶边聊聊人生,修身养性,这也是空闲之余的一大乐趣。当然二叔泡茶的茶具可不是用陶瓷的,它是用竹筒,用竹筒泡出来的茶清冽甘甜,茶叶香与竹子香混合在一起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片清静茂盛的竹林中。这时婶婶会从屋子里拿出已炒好的笋干(这是江南的一种特产),香脆可口的笋干配上这清新可口的茶真是妙哉。二叔喝茶之前会先闻一闻茶香,闭上眼睛,拿着茶杯顺着那阵阵萦绕的的香气,慢慢的闻着,然后开始品尝。茶入于口中,舌尖会触到茶的味道。茶进入喉咙之时又有另一番滋味,唇齿留香之余还有那甘甜的回味。喜欢品茶的人他的心境也会像茶一样宁静淡泊。
我不懂得品茶,但我喜欢去茶园看那一片片绿油油整齐的茶树种在云雾缭绕的山上。眼前的视野虽然不清晰,但是心野却广阔无垠。远离城市的喧嚣在自然中静静的成长。古诗中也有许多关于茶与人的的趣事。白居易的“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未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李六郎中寄给作者一包“火前春”。一是由于他们之间交情很深,二是由于白居易是一个品茶行家。白居易常常得到亲友赠送的茶叶,他本人也很喜欢茶,并亲自种茶树,使他成为一个茶叶行家。可这首诗不单单是反映了茶,它是从茶中感受到了友谊的深厚,茶作为一种即可当作文人墨客修生养性的高雅品,也是联系亲朋好友之间的一种纽带。千百年来华夏民族有“以茶敬客”的文化底蕴,例如“寒夜客耒茶当洒,竹炉汤沸火初红。这句诗就说客人来了就要泡茶招待他,体现对客人到来的欢迎。作为礼仪之邦的泱泱大国茶也成为礼仪的一种代表。如今茶不仅仅是礼仪文化了,它还有更多不同的功能。爱美的女性可以喝茶减肥,保持姣好的身材。蛋与茶一起煮就可以变成香喷喷的茶叶蛋,茶叶蛋增加了人们对蛋的喜爱,俨然成了调味品。还有现在各式各样抹茶口味的饼干,蛋糕等。除了饮食保健之外,茶还有医疗的功效,西湖的龙井茶清热消炎解毒,可以治疗牙龈的红肿,可以去除面部的青春痘。茶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古代的品茶养性、礼仪到现代的医疗饮食,茶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文化底蕴越来越深厚。
饮酒成仙,品茶成道。茶叶只有在沸腾的开水里才能释放出它的芬芳。人生也是一样的,经历的大风大浪,让你的阅历变丰富,思想与处事更成熟。一杯茶,佛家说是禅,道家说是义,儒家说是礼,商家言是利。浓浓淡淡的茶把人生的五味融化在茶香里,茶真的是有广阔的胸怀。茶品亦如人品,寡而不淡,香而不烈。浓香淡水,细细浅酌,这就是生活。文化是在生活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被大众所认可与喜爱的,茶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