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在BookWidgets上看到的一篇有趣的教育文章,为大家介绍一种似新而非的学习方式。文章篇幅不长,阅读时长约为2-3分钟。
BookWidgets--一个教育相关的国外网站,其Blog板块有许多分享教育与学习方法的帖子,很是受用。
原文出处:BookWidgets
有些学生不擅长数学,科学,语言课程等等。每当他们没法完成习题或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他们就放弃了,并且认为他们天生不擅长数学。这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没有“没能力掌握一门课程”的这个道理。
有些学生在掌握课程和解决问题方面确实要比其他人慢一些,但这不代表他们学不会,不代表他们没法改变。
现在的教学一般都在教室进行,且学生数目巨大。老师上课也必须一课接一课不停歇。如果某个学生没能学好某节课,当课程需要进行到下一个阶段的时候,那些落后的学生,就会越来越赶不上学习进程,最终变成“学不好某一科目的学生”。
掌握学习法将改变这一现状,首要的,便是将每个学生从同样地学习时间轴中解放出来。这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来熟悉学习材料,提供额外的说明和帮助,让学生最终都掌握这些学习材料。
掌握学习于1968年由本杰明布卢姆(Benjamin Bloom)等人提出。接下来我会解释它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这种学习方式如此重要,为什么这种方法以前没有能够实现,如今又能重回台面。
什么是掌握学习法?
可以说跟学跆拳道一样,一开始是白带,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之后,就升为黄带,以此类推。跟学乐器也是一样道理。在学习数学上,孩子需要先理解除法是什么意思,再开始学分数。
掌握学习法让学生在学习进阶之前,掌握现阶段知识。
为什么现在的学习方式不够好?
现在学校的教学,学校通常按照学生的年龄,能力将学生分班,以统一步调开始。老师则依据课程表教学,并且规划在一学年内要完成的工作。就像一列火车,每个人都得跟上步伐,因为火车不会停下。在学习某学科上出现困难的学生,便会一直带着这些问题一直向前。同时,并不是只有“差”学生才会落后,就算是考了80分的学生,剩下的20分内容,他还是没能掌握。那这“20分”怎么办呢?最终,这些学生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在往后的学习中也会因为缺失的这“20分”知识而受到阻碍。
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萨尔曼·可汗(Sal Khan)用建筑过程做了个类比:我们找来一个建造商,“我们被告知只有两周的时间来造一个地基,你们尽力而为。”于是,工人们努力工作,下雨也好,建材不足也好。尽管如此,两周后监工来检查地基,“混凝土还没干,这部分工作没完全达标,大概完成了8成吧。”然后你说,“行,这已经很不错了,开始建底层楼吧。”于是建造接着进行,到第四层楼时,整个建筑就塌了。
这并不是建造商的错,也不是监督工作不够好。就像不是老师的错一样,这便是如今在发生的事:我们在残缺的地基上建房子,因为我们时间不够了,因为火车一直在向前进。
掌握学习法怎么做?
用上面的例子解释掌握学习法很容易。这就是地基必须完成后才能盖第一层楼。这也许意味着工期会延长一些,但是至少会盖出高质量的楼房。而且,如果一层楼完成得很快,我们也可以开始盖第二层,而不用等预先设定的日期。这样下来,总体的工期并不一定更长。
听上去蛮简单的,也正确,对吗?为什么我们选择不这么做呢?
这种方法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教育需要针对个人进行,每个学生需要个人导师和不同的学习规划。
为什么在今天重提掌握学习法?
因材施教不是新话题,在100年前,已经有前人做过类似掌握式学习的实验并取得不错的成效。但是,前人表示这无法扩大规模,从了解学生到控制进度,都无法在一个大的教室实现。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时代,新技术的来临让一切都成为可能。不少在线课堂里,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步伐学习,可以反复学习和测验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老师有工具可以了解学生的进度,分辨出哪些学生学习上有困难。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在更大程度上协助教师,把个人化学习变成一种“新常态”。
如此,学生们终于可以以不同的步伐掌握概念,同时建立一种成长思维。教室的概念也因此改变。学生不再需要完全只看重课程和成绩,他们现在可以互联互通,更好地掌握学习材料。掌握学习, 会是未来教育的关键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