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期靠着什么,在诸葛亮死后,还能强撑30年?

蜀汉之所以能在诸葛亮死后,还能延续30年时间。关键是在于曹魏和东吴,都陷入内部纷争,无暇顾及蜀汉。而且蜀汉对魏、吴也构不成威胁,他们也没把蜀汉当成头号敌人。三国后期的战争,也主要都是曹魏和东吴在打。

其实,蜀汉早在失去荆州的时候,就已经注定要灭亡。根据诸葛亮《隆中对》的计策,是以益州为后方,荆州为前沿。占据荆州,蜀汉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进可攻,退可守。但一旦失去了荆州,蜀汉就失去了进攻的路径,也就只剩下防守了。


因此,诸葛亮才要六出祁山,就是想在蜀汉的背后,再开出一条进攻的路径。但诸葛亮还没有完成这个愿望,就力竭身死了。他死后,蜀汉也没有能够替代他完成这个任务。

因此,蜀汉失去诸葛亮,这个具有远瞻性的人物以后,也就不再对曹魏和东吴构成威胁。而此时,无论东吴还是曹魏,谁去攻打蜀汉,都显得比较鸡肋。

蜀汉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易守难攻。一旦陷入持久的战争,肯定会被另一方从背后偷袭,得不偿失。


而且,此时的蜀汉也失去了进攻的能力,随时都可以消灭。那还不如集中精力,对付主要目标。这是蜀汉能够存活下来的一个原因。

但曹魏和东吴,谁也消灭不了谁,于是,也就是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当局势稳定下来以后,各自内部的矛盾,必然就会凸显出来。而他们各自陷入内讧,也让蜀汉有了喘息之机。


先说曹魏。由于曹操掌控了汉献帝,也因此获得了很多资源。但是,这也是他日后麻烦的根源。由于曹操是打着汉献帝的名义来招揽人才,那必然会造成两股势力的出现。是拥曹还是拥汉?这是迟早要解决的问题。

在曹操当政阶段,拥汉势力多次对曹操发起动乱和暗杀,但都被曹操一一化解。比如董承、伏完之类。还有持有拥汉情绪的,比如荀彧、孔融、娄圭等人,也都被曹操所铲除。曹操时代基本上都在解决这个问题。


到了曹丕和曹睿的时代,他们主要在解决的,是曹家内部谁当政的问题?曹操起家时,由于曹氏集团人数众多,光曹操的儿子就多达25人,宗室人才也很多。

这些人在创业初期,可以发挥巨大的家族优势。在错综复杂的环境当中,迅速打开局面。但由于这些人个个都比较优秀,每个人背后也都有自己的小团体。

到了当政者面临交班的时候,就会陷入权力的内斗之中。像曹丕为了上位,迫害了他的多少兄弟,比如曹植、曹彰等人。


而曹丕仅当政6年就突然死了,他的继承者曹叡的上位,也是面临这样的局面。继位之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内部稳定问题。

可曹睿也是一个短命的人,他的继任者曹芳,虽然不用面临被兄弟夺权的问题。但他要面临的,是一个虎视眈眈,觊觎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


在曹芳当政时期,主要是曹魏集团和司马家族的对抗。虽然司马氏通过高平陵事件,将曹爽一系铲除。但他依旧要面临拥曹势力的反扑,最著名的就是“淮南三变”,也就是王凌、毋丘俭、诸葛诞的动乱。

就是因为曹魏深陷内部混乱之中,没多少精力对外。和蜀汉的斗争也是寥寥无几,最后都是无疾而终。直到司马昭基本解决了内部问题,才开始真正的发动灭蜀的战争。


东吴也是一样,内部斗争也是异常激烈。孙权也有7个儿子,而且个个能力也都不差。也正是因为这些人能力都不弱,才在朝堂中形成了各自的势力。

当孙权的太子孙登意外死亡之后,其他人自然就陷入,争夺太子之位的斗争之中。这对东吴来说,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内耗。


而蜀汉就没有这种担心,刘备孤身一人,没有庞大的宗室家族。而且他的三个儿子都比较年幼,刘禅15岁继位,都算年纪比较大的。他的两个弟弟,几乎没有夺权的可能性。

蜀汉内部也没有大的家族势力以及权臣的出现,因此,相对来说,内部比较稳定。同时,蜀汉还处在内忧外患之中,随时都有可能被其他两个国家攻陷。


因此,蜀汉在对外方面上,还是比较一致。虽然蜀汉后期也出现了黄皓专权,但那时已经距离蜀汉灭亡不远。在此之前,蜀汉的政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清明的,这与蜀汉的处境是分不开的。

诸葛亮死后,蜀汉继续存活了30年,并不是因为,蜀汉内部的人才多么厉害。关键是其他人,还没有腾出手来对付他。等到人家内部整顿完毕,来对付他的时候。蜀汉简直就是不堪一击,被人家长驱直入,直接拿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